APP下载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途径

2017-11-03王烨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王烨

摘 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有效沟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实现,需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优化沟通内容和沟通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12

一、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观

(一)树立沟通重要的价值观

从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吸引力及感染力不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实践活动,它包括教育者施加影响和受教育者接受影响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其目标是通过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有效沟通与相互理解来实现的。然而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说沟通时存在着障碍,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不到位、不同质,即大学生对教育者所传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要么根本就没有收到、要么拒绝接收、要么不理解、不认同,要么产生误解或曲解等,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及感染力,就必须重视有效沟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树立沟通重要的价值观。

(二)树立相互尊重的平等观

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独特,他们是具有个性的一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更需要的是真诚的关怀与平等的对待,因此,在沟通中,要树立相互尊重的平等观。

平等是指教育者与大学生都是沟通的参与者,都处于主体地位,沟通双方地位平等,人格平等。在与大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重大学生的选择、需要及情感,真诚地与大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允许大学生发表意见及看法,对于大学生的一些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的、甚至是有所对立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教育者要在正视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大学生在主动思考、自觉接受的基础上,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沟通中,对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正是对大学生平等参与权的体现。

在沟通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大学生平等的参与性,才能真正建立起師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建立起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互为主体的平等交流关系。这种平等关系有助于消除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和敬而远之的心理,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沟通氛围,进而促使有效沟通的实现。

(三)树立理解、开放的分享观

分享是指教育者以开放的心态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育者应该把关于其自身的思想、感受;把真实的自我,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教育者在大学生面前应该敞开心扉,展现真实的自我,以便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及理解自己,为双方心灵的契合提供条件。教育者应该把自己对于生活的、生命的感悟,自身的一些经历以及人生的经验与大学生一起分享,增加与大学生之间的亲近感,调动大学生参与沟通的积极性;教育者还应该注意要真正做到分享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分享大学生对世界的感悟,对生活的体验,做到与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融合与共享。

教育者要真正做到分享,在沟通实践中教育者必须本着理解的原则,理解是分享的前提,教育者只有坚持理解的原则,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及能动性,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大学生的情感,思想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教育者才能真正做到分享大学生源于内心的感悟与体验,才能真正体验到大学生所体验到的,分享他们之于现实生活的感受。

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内容

(一)内容选择方面的优化

1.注重内容的现实性

注重内容的现实性是指教育者在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内容时,做到密切联系生活,联系大学生发展的实际,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注重内容的现实性要求教育者选择与设计沟通的内容时要联系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联系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理论热点。 关注大学生关注的问题,留意大学生留意的热点,在沟通内容中导入热点问题,为大学生寻找一个接受教育的载体。教育者要把大学生的灵动的生活和真切的思想情感体现在沟通内容中,在教育内容与大学生之间找到结合之点,连通之路。

2.注重内容的时代性

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针对社会的深刻变革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教育者应当把具有时代性的沟通内容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更具新意、富有时代气息。

(二)内容表达科学

1.沟通内容表述方式的“一面理”或“两面理”

一面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把那些有利于论述其所主张的观点的论据和事实的告诉大学生;两面理是指在介绍有利论据的同时也介绍对立面的观点与论据,通过对对立面的观点加以轻微的攻击或驳斥来抵制反面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依据传播学者霍夫曼的研究:只说“一面理”只能对那些本来就倾向于同意此一面理信息的人或者教育水平低的人有效,“两面理”则对本来倾向于反对此信息的论证或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奏效;因此,在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与正面引导时,教育者应当更多地运用两面理的表达方式。两面理的表达,使理论更具说服力,还能增强大学生今后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

2.沟通内容的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

情感诉求与理智诉求,要求教育者从情感和理智两个方面去打动大学生。教育者应该把富于理性的引导和感情的呼吁两者结合起来。把感情的呼吁和富于理性的引导两者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endprint

动之以情,即是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情感,让大学生产生一种新的内心体验、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改变原有态度的需要。晓之以理,主要是通过逻辑论证、比较、辨析的方式,运用正确的理论澄清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各有利弊,理性引起的态度改变比较持久稳定,而情感引起的就有效沟通来说,最理想的表达方式就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

三、营造理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情境

“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沟通实践中,教育者要营造良好的沟通情景,提升沟通效果。

(一)营造理想的现实环境

首先,教育者除了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开座谈会、做报告、办公室中的个别谈话等正式的沟通渠道,還应该深入大学生的生活,与大学生打成一片,在与大学生的日常交往中与之进行沟通,如在聊天、健身、聚会等日常活动中与大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感受力、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可以把正式沟通中所要传递的信息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其次,教育者除了发挥好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外,还可以利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开展沟通。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与教学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活动结合起来。把体验式的教育形式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之中,鼓励学生在现实的情感体验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营造理想的心理环境

要营造理想的心理环境就要克服大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差异。社会角色差异对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影响十分明显,大学生的被动接受的角色定位与教育者的比较权威的角色定位,使得教育者和大学生不能平等地交流信息、交换意见,容易造成意义理解上的障碍,也容易造成真正消除隔阂及缩小心理差距的困难。因此,营造理想的心理环境就必须淡化教育者和大学生的角色差异,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三)营造理想的语言环境

建构理想的语言环境,要求教育者创新话语体系,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媒介、工的话语具有真诚性、易理解性。教育者要把话语的创新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下,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为依据,归纳、提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论及素材,设置生活化、通俗化的新话语,创制亲近型文本,实现从政治性话语向大众化话语转换,从抽象话语向具体话语的转换。用大学生易听懂的、易理解的语言与之进行交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 邓劲松,王娟.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原则[J].理论导报,2010(2):34-35+37.

[2] 刘刊.沟通理论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 张书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4] 张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

[5] 雍楚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有效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