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上网下一体化”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实现

2017-11-03王宵兰

青年时代 2017年27期
关键词:开放教育小班化

王宵兰

摘 要:近年来,开放远程教育中“小班化”现象越来越常见,如何运用“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教学考核设计让教学落到实处,逐渐成为开放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笔者以上课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业为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小班化;“网上网下一体化”;开放教育

一、面对问题,如何破解

按照我们一般的理解,“小班”抑或“小班化”教学一般是针对中小学而言的,而对于远程开放教育,近几年小班化教学也开始在一些专业中实施,远程教育小班化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专业学习者人数减少引起的,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工学矛盾的激化导致学生面试课出勤率下降而引起的。而法律事务便是最早“被小班化”的专业之一。近三年来,上海开大专科法律事务专业在各个教学点的班级人数一般均在15~25人,学习者总数的锐减,加之出勤率的下降,使面试教学的开展很难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因为学生人数减少后,对面授教学最大的影响就是由于学生人数的问题,往往使课堂教学人气不高、学习氛围不强,尤其是一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后,面授课堂冷清则是可以预见的。但与此同时,小班化也带来了有利的一面,即教与学个体可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大大拓展;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密度、强度和效度得到提高;师生人际接触、互动交往机会增加;学生个体享用教育资源和教学关爱的均值递加。因此,如何扬长避短,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如何实现小班化教学便成了摆在法律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一边实践,一边探索

为了破解这个新难题,我们曾经做过许多探索和实践。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面授课的参与率,不但在课堂里组织模拟法庭、案例抗辩等活动,也在课外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旁听等活动。不可否认,这些活动的组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它产生作用的范围总是局限在部分学生身上,并没有很好地实现我们预期所设想的提高所有或者大部分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

经过对前期探索的反思,我们发现我们的关注点主要还是放在面授课堂上,着重于面授教学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而忽略了我们的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较,突出的是“远程性”和“开放性”。除了传统的面授教学,更为重要的是网上教学,通过网上教学,才可以真正实现教育的远程性和开放性,体现出远程开放教育的优越性。因此,在转型中,充分利用网上教学来安排和开展我们的小班化教学活动不仅仅是现实的需求,更是形势发展的趋势之所在。

在上海开大这些年的教学综合改革中,运用“网上网下一体化”设计来安排和开展教学活动一直是极力推行和倡导的教改内容之一,关于此方面该校许多老师都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但是,这个课题落实到上海开大专科法律事务专业时则具体化为了:“网上网下一体化”在小班化教学中如何实现?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对法律事务专业进行了重新的改造。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重新制订形考方案,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各门专业课平时成绩与终结性成绩各占50%;

第二,減少面授课课时数,专业课的面授课时数按原有课时减半进行;

第三,增加网上教学课时数,原则上至少要将面授课减少的课时数补足;

第四,增加网上自学时间,要求学生每周在网上课堂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四课时;

第五,完善网上资源建设,除了文字资源,尤其强调视频资源的建设,一般要求每门课的视频资源不少于课时数的1/3。

在这样的形考方案指导框架下,我们发现,面授教学与网上教学在功能和地位上产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在功能上,面授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点满堂灌、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了,更多的是对难点和重点的指引和解答;其次在地位上,网上教学应该占据主导地位,面授课更多的是作为网上教学的辅助平台而存在,学生不会因为没有参加面授课而无所适从,跟不上教学的步伐。

应该说,网上教学和面授教学在目的上并无多大的区别,归根结底,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但毋庸置疑,较之面授教学,网上教学在教学实现方式和手段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网上教学最大的优越性便在于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同时更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网上网下一体化设计在法律事务专业的小班化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始终坚持网上为主、网下为辅、网上引导网下的思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方式。

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一体化。

(1)网上教学与网下教学的一体化。笔者认为,网上教学与网下教学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网上教学是网下教学的延伸,网下教学是网上教学的补充。比如《民法》,此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授课老师在有限的几次面授教学中,主要着重于对基本而重要知识的讲述,使学生对民法基本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如何进一步加深这种了解则是网上教学所要肩负起的责任。因此,《民法》课程的网上实时教学主要通过案例的讨论与讲解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网上自学与网下自学的一体化。远程开放教育中所倡导的是“导学”“助学”与“自学”相结合的“3L”教学模式,“自学”则是三者的中心。在以往所倡导的自学中,更多地是提倡学生多看教材,多做配套练习题,或者进入网上课堂,看视频课程等。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对于大部分学习者来说,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并不强。因此,在实践中,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将网下自学与网上自学结合起来。比如在《法学基础理论》这门课程中,有一篇是专门讲法治的,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书上没有论及这一定义的来龙去脉,因此,在建设网上资源时,特意整理了曾经在央视播出的《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这一视频。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和观看此视频后,完成一篇五百字的小论文,阐述一下各自对法治的理解。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但会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和观看网上视频,同时还会去查找相关资料,比较深入地掌握了此方面的知识点。endprint

(3)网上考核与网下考核的一体化。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在倡导远程、开放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进行远程、开放的考核模式的探索也是必须的,因此,在实践中,也在试图将网上考核与网下考核相结合。比如《法律实务》课程,在面授课安排上,采用了教学团队进行面授辅导的方式,在考核模式上,则是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为几个组,每一个组组成一个模拟法庭,分别由两位教师负责指导正方和反方。最后,通过网上模拟法庭平台来开展模拟法庭,同时根据学生各自的表现形成考核成绩。

其实在具体的实践中,有时很难将这三种一体化分裂开来,应该说,更多的时候往往是融合、交织在一起的。比如小组学习一直是着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在以往的小组学习中,小组学习一般是网上网下相分离的。基本上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教师布置讨论题目在面试时进行,另外一种则是老师布置题目在网上进行。不管是哪一种,一个学习小组比较积极的总是那么几位同学,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搭便车”的现象,此为其一;其二,小组学习中最让教师苦恼的是,学习的小组活动往往很难深入,往往容易偏离讨论主题,不能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目标知识点。因此,在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此方面的探索。比如在《宪法专题》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再是分篇讲授知识,而是分专题来讨论。因此,在学习宪法司法化与宪法监督这一专题时,主要便是通过一次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小组学习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样一次小组学习活动其实包括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导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选取与这两项主题密切相关的两个典型案例,通过解读、分析案例,引出宪法监督与宪法司法化的相关理论问题及其现实意义,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宪法监督和宪法司法化的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学生课后自学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查找、学习关于宪法监督与宪法司法化的文献资料,同时要求每个小组自行安排时间进行文献资料的交流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文献资料来撰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同时也作为一次书面作业,需要有一定的字数、格式,小组活动结束之后上交。

第三阶段:课堂集中讨论阶段。每组围绕各自针对的案例加以讨论,集中讨论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个小组的成员讨论,即每个小组成员针对各自的主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形成讨论记录;第二阶段为小组间的集中交流,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同学集中发言,发言结束后,由其他小组成员针对发言内容提问此小组成员。通过听取发言、提问与回答,使两个小组成员不但进一步深入理解本小组主题,同时也了解、掌握對方小组的主题。

第四阶段:网上实时交流阶段。在这一阶段,一方面要求每组组长网上提交本小组活动的活动小结,同时要求每位学生针对两个小组的两个主题,即宪法监督与宪法司法化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受。此时,教师则针对这两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这两个宪法理论中的难点与重点。

通过这样的一次小组活动,较好地实现了网上教学平台和面授教学平台相结合、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相结合、网上考核与网下考核相结合,并体现了小班化教学更能兼顾学生个性学习的特点。

三、探索仅仅还是初步

以上就是这几年在小班化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存在值得进一步商榷、实践和探索的地方。在实践过程中,是带着困惑进行尝试与探索的,探索仅仅还是初步。从网下到网上,从网下为主到网上为主,需要转变的绝不是简单的教学方式。作为开放远程教育的小班化教学所需要探索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和审视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如何运用网上网下一体化设计来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小班化教学是一个转型过程中值得持续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教育小班化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分析
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休眠”初探
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