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研究
2017-11-03程笑君
程笑君
摘 要:我国正处在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人们对艺术创新设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征,这也要求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做出正确定位。通过现阶段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对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我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水平,提升我省的创意设计的软实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 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c)-0213-02
当今设计作为美学范畴已经深度融合经济领域,产品的设计、美学功能作为产品售卖的核心价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设计的门类中艺术设计作为与消费者关系设计种类。艺术设计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高校担负着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任。
1 当前黑龙江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不足乏力的现状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是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最为早期设计的专业,是随着早期广告公司最早为平面设计、影视广告、包装设计为应用需求而创立的设计专业,随着电视、平面等媒体的普及和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产业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艺术设计产业范围已经扩大到广告、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漫周边设计、网络媒体等广大领域,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竞争愈加激烈。在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中提高我国的艺术设计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人数十分庞大,艺术设计专业招收本科生的数量跟其他的专业相比人数最多。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社会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创新能力上与市场化需求乃至国际化的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应在艺术设计产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下大力气。并能探索出一条我国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 艺术设计产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市场与人才的紧密关系
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具有创意精神、艺术修养、艺术造诣的专门人才。艺术设计公司在用人时也是非常需要艺术设计优秀人才的。而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在就业时又遇到了无法择业的困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
因为艺术设计的市场需要及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实践性需要,所以以艺术设计市场的应用为教学导向,艺术设计制作的实际需要为艺术设计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实践性教学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核心,以民办高校培养艺术设计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机制,重实践立足社会需要,把艺术设计公司请进学校,把艺术设计项目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体会艺术设计公司工作的氛围和艺术设计制作流程,让学生在学校积攒企业工作经验,为找到理想的工作赢得头筹。
3 结合黑龙江民办院校教育特色,探索艺术专业的产教融合创新教育平台方式,培养具有高水平的创新能力艺术专业应用型人才
产教融合的实践能力培养才是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在明确产教融合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支撑体系、创新教育质量评价系统、创新教育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民办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创新教育内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理解创新创业的基础上,结合高校教育自身特点,从推进课程建设、优化教师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基地建设、营造教育氛围等方面建立创新机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教学经验,对专业方向划分、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培养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应用型模式进行探索。
在艺术设计的产教融合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创新教育较为成熟就值得我们借鉴。严格来说,由于产教融合的创新教育存在天然的内在联系,即便某个学校称是“创新教育”,内容上、实质上还是“创意教育”,其中在美国最为典型。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学生的艺术个体培养创新艺术意识,在艺术材料、媒体实践、艺术鉴赏方面都十分尊重学生,并将科学地引导学生主动挑战自我,增强学生的个体创造艺术,培养其艺术家气质;第二,在创新培养的课程体系的建立中突出系列化特点。艺术家素养培养,艺术沙龙社团活动、艺术作品的推广活动、社区艺术工艺活动等等环节都是培养的不同方式;第三,将创新教育分类化,课堂内创新、新技术创新、实践创新、机构企业活动创新;第四,在社会实践比重较高,实践中完成艺术设计的创新,社会实践增加创新培养能力;第五,创新教育是以深厚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的,创新需要深厚的文化、艺术理论的积淀,创新的作品是在较强的修养基础上来完成的。韩国仁荷大学设有创新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等都设有创新研究中心;第六,创新教育直接诱发了师生的创新活动。
实践是理论的试金石,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中的难题。艺术设计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在实践中可以完成整个过程的学习。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将学生引入实习单位或将单位引进课堂进行实践。这对于提高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现阶段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问题,黑龙江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民办高校大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影响力,实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人才,构建民办高校艺术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教育体系。创意设计产业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大学生本人和社会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民办高校在支持大学生创新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工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创新教育的定位目标过于单一功利,未建立完备的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等。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关键是为市场输送具有创作力的设计人才。而培养人才的立足点应该是以市场为主体,也就是产教融合的培养方式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23-25.
[2] 王再越.“订单式”教育模式对动画人才培养的益处初探[J].中国广播電视学刊,2009(5):53-54.
[3] 谢姬.基于市场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品牌,2015(5):182-1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