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史视角下的时代变迁

2017-11-03张姝萍

青年时代 2017年27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大众文化

张姝萍

摘 要:读书,并不是一个孤立发生的事件,舆论导向决定了大众阅读要求,大众阅读要求决定什么书畅销,以什么样的形式畅销。以读书为引线,可以连起整个时代,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还是艺术。总之,阅读史都是专属每个时代阅读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阅读简史;红色经典;大众文化;网络阅读

一、红色经典小说盛行

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时代文艺需要配合政治。体现在阅读方面,当然要表现歌颂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有益的各种活动。从解放后1949年到1966年的17年期间,大批作品问世,尤其以数十部小说影响最广泛,其中反映中国红色年代的“红色经典”盛行。红色经典作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用热情和质朴的笔法,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应作品盛行。《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在当时民间广泛流行,提倡了“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还有白求恩大夫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20世纪70年代,广大人民渴求知识

提起《第二次握手》,很多人记忆深刻。这部抒情诗般感人肺腑的小说,感动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作品主人公丁洁琼说过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只有一次爱情,也只能有一次爱情”让很多人至今难忘。小说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曲折的爱情与事业,塑造了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的形象。小说于1979年平反和正式出版后,430余万的总印数至今仍高居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同时该书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风靡一时。

著名的《苦菜花》,是作家冯德英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部3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在1965年被搬上银幕并红极一时。小说围绕着出现的八个女性形象展开,通过讲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女性的故事,构成一组女性群像图,并借此反映革命历史时期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潜伏》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讲述强者的生存智慧、高超谋略手法的同时,又不乏脉脉温情;在叙述悬念跌生、情节曲折故事的同时,又充满了对那段风云历史的思考,使其成为一部难得的具有厚重历史感和现代叙事美感的扛鼎之作。

三、阅读的兴起

《读书》杂志是1979年创刊的,其中最震惊的是发表了李洪林的文章,李洪林将“读书无禁区”这一观点提出来,引起强烈的反响。至此在中国的土地上,阅读的春天终于来临了,中国人压抑很久的读书热情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当时最著名的几套从书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二十世纪文库丛书》等,从这些丛书就可折射出当时的读书时代复兴,这些丛书给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象征、表现、意识与超现实主义者等,一起被列为“现代派”的范畴,所有这些行成一股强大的洪流,给中国的创作者以极大的冲击,外国文学鼻祖大师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等成为了中国文学创作者的老师,他们先进的思想慢慢渗入中国的文艺创作中。文坛上也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潮流,创作者们深入挖掘传统意识、民族文化意识,创作一批被称为“寻根文学”的作品。

四、20世纪90年代,个体化阅读

20世纪90年代,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衡量一个人价值和地位高低的重要天平变成了金钱。在金钱的冲击下,知识分子由过去的狂热、激情逐渐冷静下来,正视现实,人们的价值观也开始逐渐改变。面向普通阅读群体的作品多了起来,而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因大众文化而引发的人文精神争论。王蒙是支持大众文化的代表,在他看来政治文化仍然是最大的威胁,张承志等是支持人文精神的代表,他们认为大众化就是商业化和庸俗化,不具任何终极关怀的意义。相比较而言,倒不反对大众文化作家写出的《黄金时代》等通俗读物成为流行一时的代表作。而年轻一代的作家不关心这场争论,他们在作品中倾向表现个人的记忆和存在,在写作上已从宏大写事转向私人写事,从民族国家转向个人话语。主人公往往是作者自我的体现者,世界因他们的感觉而存在,如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五、新世纪,网络阅读盛行

进入21世纪后,网络已经在中国普及。而阅读,也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特别是互联网的无纸张限制、方便节约资源的特点,加速了网络阅读的盛行。《明朝那些事》《汉朝那些事》都属于特别畅销的书籍,在网络上随时可以阅读。每一本书的流传都有它的原因,都有时代的烙印。阅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灵感,客观冷静分析我们所处的时代,回顾阅读史,让我们回忆读过的书籍,联想起那些流逝的年代,牢记那些珍贵的记忆。

参考文献:

[1]楊东晓.一部断断续续的阅读史[J].图书馆杂志,2009(26).

[2]文示.阅读的愉悦和收获[J].信息网络,2006(11).

[3]徐欢.鲁迅《故乡》阅读史[J].图书馆杂志,2005(9).

[4]傅敏,许欢.不再沉默的大多数——从blog阅读看网络阅读的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05(4).

[5]万宇.阅读的传统与传统的阅读关于阅读史的课堂讨论札记[J].图书馆杂志,2005(8).

[6]李常庆,孟昭晋,王于光.开卷有益——阅读史与阅读文化座谈会纪要[J].图书情报工作,20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大众文化
近年来“传统”在大众文化中的“生长”——以“现象级”影视作品为探讨中心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红色经典下的快意江湖
性别化的中国城市大众文化——北美的中国性别史和城市大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