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or搏击?“格斗孤儿”归属问题引争议
2017-11-03
近日,媒體报道的一段关于“格斗孤儿”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两个失去双亲的14岁凉山孩子被成都一家格斗俱乐部收养,平时练习综合格斗,还偶尔参加商业演出。随着媒体大幅报道、网络热议,事情持续发酵,四川成都警方介入调查俱乐部对孤儿们收养的合法性;凉山教育部门也要求孤儿们回到老家,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对此,网友对格斗孤儿的归属问题也各持己见。
【述评】 对于“格斗孤儿”所在的恩波格斗俱乐部,有人斥责它将慈善做成生意,也有人赞赏它将生意做成慈善。俱乐部收养孤儿,通过训练格斗技能,为孤儿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其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却有背道而驰之嫌,是否利用了儿童的劳动来获取不正当利益?而政府依照法律,适龄儿童必须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同样理所当然。同时,孤儿们自身的选择也呈现出不一致。由此,格斗孤儿的归属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议。
对此事,笔者有几点浅见:第一,部分网友和媒体认为,孩子认可俱乐部,已经把俱乐部当成家,也相信以后可以走职业拳击之路。然而同正规体校相比,俱乐部作为盈利机构,未来发展直接取决于俱乐部收益,对孩子的付出则依靠的完全是责任心。如果俱乐部倒闭,那么孩子也将不知何去何从。
第二,有人认为凉山条件恶劣,回乡更没有出路。凉山州的孤儿总数超过2.5万,孤儿们的福利保障最终应当依赖的,还是国家的儿童福利体系。国家的及时、全面介入非常重要,目前国家也在积极探索修正扶贫政策,力图为失学儿童提供更健全的福利保障。当然,我们不能因此一棒子打死恩波这样的人,他的收养行为虽然有其不合理性,但确实为失学儿童提供了事实上的营养保障和安全保障。
第三,针对“俱乐部会利用孩子牟利”的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收养行为模糊了慈善与生意的边界,而慈善与生意的结合再次模糊了格斗孤儿真正的得与失。恩波的收养行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对于每一位学龄儿童来说,不能只因孤儿的主观意愿和俱乐部的良心收养而曲解政府的“劝归”政策,更应该从儿童的长远发展以及法律层面去解读“格斗孤儿”事件,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长远有力的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