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捂上孩子的眼睛

2017-11-03鲁燕

师道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阳阳窗帘小男孩

鲁燕

我小时候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物质生活还很匮乏,更别提精神食粮了。但是受母亲的影响,我自小对书籍就有一种痴迷和渴望,所以,等到阳阳出生后,很自然地,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书籍就成为我和她共同的必不可少的伴侣,而我们母女俩也在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妙的书时光。

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晚上一起看书就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开始,我们看的都是图画书,纸质精良,色彩艳丽,这样的书从视觉上就能吸引小幼儿的注意。夜晚的时光,我们依偎在一起,一边欣赏精美的图画,我一边将图画中的故事讲给她听。我们会一起沉迷在小青虫快乐而略带忧伤的世界中,然后一起欣喜地看着它破茧成蝶,这个故事就叫做《小青虫的梦》,画面非常优美还带有一丝梦幻色彩。还有《森林中的小老鼠一家》,这是一本阳阳读了无数遍一直到现在都还珍藏的书,首先是画面非常吸引人,它的色彩调配、人物形象都是那么地生动鲜活,故事也很精彩,语言优美生动。书中男孩子勇敢、善良、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女孩子可爱、淑女的性格以及朋友之间的团结互助、家庭的和睦相处,这些无疑都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品质优秀的图书,不仅对幼儿早期语言能力的开发以及色彩的识别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幼儿优良品质的培养也是益处多多。阳阳她活泼开朗善良大气的性格的养成与她读这些优质童书是不无关系的。

在幼儿阅读的早期会有一个阶段,就是孩子会非常痴迷于某一个特定的故事,会不厌其烦地每天都要听家长读,一而再再而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千万要有耐心。记得阳阳有一阶段非常迷恋我给她买的连环画版的《西游记》故事,有一段时间,每天同样的故事要我讲上好几遍,而且一连要听好多天,到后来,里面的故事她都能完全复述了。还有“芝麻街系列”,阳阳说,那是对她的成长至关重要的一套书,书中厄尼和伯特两个好朋友之间发生了许多非常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其中有一个故事叫《怕黑》,非常契合孩子幼小的心理,而且也给孩子的想象力以启蒙。在连续地阅读同一个故事后,故事的情节以及语言会渐渐地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就是到现在许多年过去了,只要一听到“一个星期六……”,我和阳阳就会异口同声地接下去:“厄尼和伯特去看电影……”然后就是我们会意的欢笑声。

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的语调以及表情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有的朋友把和孩子一起读书看成是苦差事,读的时候敷衍了事,这样的态度非常不可取,会磨灭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自己也必须真正热爱阅读才行。我痴迷于书籍,在和阳阳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也弥补了我童年时期书籍贫乏的缺憾。给阳阳选择的那些书籍,一是我觉得非常适合孩子阅读,另外也都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所以在阅读时也投入了自己的情感在里面。我给阳阳读书,不仅声情并茂,并且还配上相应的肢体动作,这样会让她非常深入地沉浸在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开启了她的智慧大门,给她插上了一双想象力的翅膀。

到了阳阳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除了给她继续看图画书以外,也渐渐地读稍长的纯文字故事了,先是像《365夜宝宝睡前故事》等这样的一篇一篇的短故事,后来就是诸如《苦儿流浪记》《木偶奇遇记》《骑鹅历险记》等等长篇了。开始我也担心,故事这么长,也不可能一个晚上就能读完,她会记住故事的梗概,她会理解故事内容么?后来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担忧是多余的,她不仅能记得前一晚给她读的情节,而且在两次阅读的间隙,她会思考故事的发展趋向,对于故事的内容和含义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

这样的共同阅读在女儿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我读她听了,她开始了独立的阅读。但是我们的交流并没有停止,随着她阅读的书籍的深度和广度的逐渐拓展,我们的交流也变得更加的深刻。我们会各自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就作者的生平到其创作风格以及书的内容情节的设置、人物的塑造以及反映出来的社会意义及至对个人的影响等无所不谈,这样的交流是互益的,我给她一个成人的眼光和阅历作参考,而她也往往给了我另一个看待问题的独特的视角。

就这样,阳阳不仅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她自己的阅读风格,而且阅读也成为了她的生活方式。在书籍的陪伴之下,她正日益茁壮健康地成长起来,而我,在陪伴她一起阅读的那些岁月中,仿佛也重新成长了一回。在书香的浸濡下,我们度过了很多很多美妙的快乐的书时光,在这样的时光里,我陪着她看着她成长,那真是一种巨大的幸福!

有段时间每天早晨下楼,都会看到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去车库取车,应该是送孩子去上幼儿园。这位妈妈不放过一切教孩子认数字的机会,逮着一辆车的车牌号就问孩子是几。因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遇见这对母子,我用心观察了他们好久。最开始,这小男孩是活泼开朗的,蹦蹦跳跳,小嘴里天马行空地说些可爱的话。妈妈指着“2”问他,他说那是小尾巴,指着“3”,他就说那是一条小蛇。有一天他又这样说的时候,妈妈“啪”地给他一巴掌,非常凶地训斥孩子,让他好好识数。看到那一幕,我非常心疼。后来妈妈再叫他认数时,他就少了那份童稚,而是极为胆怯地期期艾艾地说出让母亲高兴的正确答案。再后来,最后一次看到这小男孩的时候,我吓了一跳。他妈妈拖着他走,他脚步踉跄地跟在妈妈后面,浑身散发出一种对周遭世界的恐惧气息,没有了先前的童真的快乐,眼睛低垂,不敢抬头,而他妈妈则一边拖着他一边呵斥,“头抬起来!”小男孩惊惧地抬头,很快又垂下去。我极为担心这孩子心理是不是受到了伤害。而后来我只见到这位妈妈,再不见这小男孩了。

孩子的眼睛清澈透明且深邃,他会将他见到的每一样物事赋予他自己独特的理解,用他未被世俗所污染的心灵、用他还未被短视的家长折断的丰沛的想象力。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灵性有生命的,都在通过某种奇妙的方式和他进行着沟通和交流。就像在陈洁的这本《我的眼睛一睁开》里面的那个小男孩一样。在他的眼里,窗帘和风有一场约会,风守时而来,窗帘会因为喜悦而起舞,若风不来赴约,窗帘就会忧伤地垂立。男孩看在眼里,他多想给窗帘以安慰,他用手去抚摸她,将窗帘抱在怀里,甚至用窗帘将自己整个卷起来,希望能给予窗帘以温暖,可换来的是窗帘的冰冰冷冷以及妈妈的呵斥!而扶手圈椅在男孩眼里则是那么地空虚孤独,整天都做出一个想拥抱别人的姿势,但是大多数时候谁也不理他。于是男孩就想要是窗帘和扶手圈椅相爱就好了。裂了一条缝的木桌在男孩的眼睛里则是一个渴望开口说话,满身都是故事的鲜活的生灵。在书中,孩子能看到很多大人所看不到或者视若无睹的东西,世界以光线、色彩、形状、声音等形式呈现在他们眼前,而他们又反过来赋予这些光线、色彩、形状和声音以特殊的含义,于是世界是那么地丰富多彩多滋多味。

作者是一位保有童心的人,因为她对孩子的心理了解得那么透彻,那些对世界对生活的想法是那么地天真而奇妙,蕴含着童真和趣味,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莞尔直至捧腹,却又会陷入沉思,只有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才会写出这样的文字。

拿到这本书,其实我更加期待里面的插图会不会让我产生惊喜,可惜失望了。相對于文字的妙趣,插图则显得中规中矩而缺乏想象力,虽然画插图的是两位孩子。我不怀疑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文字都会有共鸣,对文字都会会心会意,但是为什么孩子却没能用画笔画下她们真实的想法呢?那些奇妙的意境是不是很难用画笔描述?或者是受绘画技能的束缚而不能有所表现呢?这是这本书的一大缺憾之处了!

就如作者在封底所说的那样,有多少双眼睛就有多少种不同的世界。在孩子的心底,对世界的理解是那么的奇妙,那么作为大人,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不仅仅需要去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去思考孩子的世界中所蕴含的“真”和“趣”,更加需要我们在孩子渐渐成长的过程中鼓励他睁开双眼,和他一起去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像本文开头的那位母亲,用粗鲁和短视去扼杀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心灵蒙上俗世的尘垢,使孩子不愿再睁开他那一双清澈的眼睛去探视世界去想象世界!

别捂上孩子的眼睛!

责任编辑 李 淳endprint

猜你喜欢

阳阳窗帘小男孩
扶起小男孩
窗帘儿跟我杠上了
浅谈公开不充分的判断与审查实践
交换秘密
赶路人
小男孩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相思湖
窗帘
聪明de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