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意识就是责任意识

2017-11-03百达

师道 2017年10期
关键词:传统研究老师

百达

“如果我们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是相互推诿认为与己无关,而是有责任意识,想一想我能怎样尽一份的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改进这个问题,哪怕是改进一点点,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精进、越来越优秀。那么你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应该是自己的研究课题。”当老师们请教如何确定研究课题时,来自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中心的曲天立总会用他独创的“研究意识就是责任意识”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曲天立不但这样启发激励教师,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就是靠着这种研究意识和责任意识,曲天立对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展开研究,也成就着自己的优秀。从2001年到现在,他主持的市级以上规划课题就有7项,还主持承担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广州市教育科研协作基地等重要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他本人也从一个普通教研员成长为广州市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专家培养对象,广州市优秀教师、名教师,成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被国内专家称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之路的探索者”。

传统文化教育要有新突破

“我曾经听过一次小学五年级的课,坐在我身边的孩子能大段熟练地背诵《孙子兵法》,当我指着其中的一段问他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这个孩子却一脸的茫然。”这是曲天立在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016年年会上发言的一段话。他接着说,“我赞成让孩子多学点传统文化的东西,但死记硬背、机械读经的方式让我无法接受。所以当时我就产生了两个很大的疑问:搞传统文化教育就一定要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吗?搞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违背教育规律吗?于是我就想到我应该做些事情。”

曲老师本人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爱好者,但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些做法却引起了他的担忧。于是在这种责任感之下,曲老师开始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研究。2011年他申报的全国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新蒙学识字读本的编创及其应用研究”获批准立项,2015年12月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验收,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

在研究中,曲天立提出了“发挥传统文化多种教育价值和功能、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现代化开发、把广博浏览与精思熟读结合起来”等富有创新的观点,还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的标准和维度。在这个思路下,曲天立公开出版了“新三百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读本《读百诗 识千字》《读百家 诵千言》《读百书 志千载》,其中后两部书自2015年9月第1次印刷后,到今年9月已经是第5次印刷,累计发行近4万册,被选送参加了2017年4月举行的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他本人也被推选为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理事、广州市传统文化推广协会会长。

更难得的是曲天立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实施这一难点上的突破,总结提炼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议、悟、写、记、创”的模式方法,简易明了,操作简单,深受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让科研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

曲老师最有影响的研究还是在中小学教育科研方面,他提出的“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观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成为很多学校开展校本研究的指导思想。中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先生曾在《教育文摘周报》上专门撰文,称其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之路的探索者”。

“在这么多年的科研工作中,我常常被教师们对科研的执着与热情所感动,也常常为他们对科研的失望而惋惜,更为他们在科研上得不到应有回报而痛心。这使我感受到一种责任。长时间以来,这种责任一直在‘折磨着我,使得我一直不停地在思考‘教师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研?等这样一些基本问题。”曲天立是这样回忆他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深入研究历程的。

为此他开始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思考,相继发表了10多篇关于如何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其中《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教育科研:境界要提升》和《生子过多,子课题有问题》3篇文章连续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教育科研版上。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曲老师又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加工整理和提炼,进一步丰富化、系统化、理论化,完成了《研究是一种境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行动智慧》一書。本书2014年9月由国家一级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列入名师培养工程系列。

曲天立归纳指出,教育科研是教师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手段。他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善”,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处于不同的序列上。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是要研究的课题,教学是在研究中进行的教学,研究的最终成果就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不存在没有研究的教学,也不存在脱离教学之外的研究。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实现了教学水平的提升,也由此实现了自己专业的同步发展。

激发教师更深刻的思考

作为一名教研员,曲天立对其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责有着格外清醒的认识。他说,“所谓指导, 并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也不是对别人指手画脚, 真正的指导是要以自己的思想激发起别人更深刻的思考。所谓服务, 也不是主动走进学校, 将所谓的新理念推销给教师并让他们接受, 而是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感悟并发现自己的思想, 进而改变其教学。”他特别强调要鼓励教师勤思, 帮助教师深思,促进教师反思,从而促进教师意识和行为的改变。

一所小学的英语教师们在研究如何申报一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时犯了难,不知道应该研究什么。当他们向曲老师请教时,他不是直接告诉老师要做什么,而是引导教师们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问题。他首先让每个人说说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由大家逐一进行讨论,看哪些值得深究且能够实实在在地展开研究。大家都觉得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问题很突出,也很普遍,最后一致同意选定“小学生成绩分化问题的研究”作为立项课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们从中领悟到了如何寻找研究的课题。

在新课改之初,一些教师感觉在教学中把握不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曲老师就给他们讲了“放羊的故事”来激发他们感悟。他说,羊群一会儿在这里吃草,一会儿在那里吃草,牧羊人让它们随意择食,就好比课堂上学生不断生发出故事,这就是“生成”;但教师一定要有一种清醒的意识,羊群可以边走边寻找食物,但牧羊人更清楚哪里的草最丰满肥美,所以为了让羊能吃到更多鲜嫩肥美的草,他就要不断扬鞭点击,把学生引导到水草丰美的地方去,这就好比是“预设”。这个贴切生动的故事,胜过很多长篇报告,让许多一线教师“眼前一亮”,对预设和生成多了几分顿悟。

还有一次, 曲天立在课后和教师们座谈时, 针对教师不注意回应学生问题的现象,强调要注意倾听学生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 而且还要回应学生的问题。这时上课的那位老师马上就问: “那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怎么办? ”言外之意是如果学生提不出“好问题”, 岂不是干扰了教学?看到在场教师们都点头附和,曲天立马上意识到老师们心中的问题所在,于是好像不经意似地问道:“什么是好问题?你们所说的好问题指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话一出口, 老师们就愣了一下, 接着他又追问了如下问题:你们认定好坏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学生为什么不会提问题?学生为什么不能提出好问题?……这一连串看似简单的问题,把老师们问得张口结舌, 但同时, 他们若有所悟的样子又表明心中确实生成出了一点什么。

曲老师是一个喜欢挑战难度、不断突破自己的人。他很能写,公开发表的论文有40多篇,其中《减轻学生负担要有新举措》一文被社科权威期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还有两篇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他也很能讲,在省内外做过上百场的学术报告,以其独到深刻的思想给人以激励和启迪。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身体力行,以亲自上示范课的方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一节节生动鲜活的公开课展示出来,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生根,真正是一位上得了讲堂也立得住讲台的人。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学会)

责任编辑 李 淳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研究老师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