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专家杨文英讲述:与糖尿病斗争20年的故事

2017-11-03李木元

新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胰岛素用药糖尿病

李木元

一头黑色短发,上身米色外套、下身紫色长裙和及膝的丝袜,打扮得典雅庄重;说话声音清脆、总是面带微笑,精神如此矍铄丝毫看不出已是古稀老人。她就是71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

对于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的国人来说,71岁算不得高寿,特别是对于预期寿命本来就长的女性。但对于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得病20多年,年过70身体状态依然保持很好,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则让人无不感佩。杨文英做到了。

专家得了糖尿病

人们自然会问:“一个糖尿病专家得了糖尿病,这……”但是人们忽略了糖尿病既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也是一种遗传性慢性病。

研究显示,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孩子生下来的发病率为40%;父母双方都有糖尿病,孩子的发病率为60%。杨文英的母亲、外婆都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在遗传基因方面,她没有选择的权利。在四十七八岁时,她就发现自己的血糖高了,已经进入了糖友的行列。

患病20多年里,杨文英虽然从事临床、科研、带学生等繁重工作,每周“5+2”、每天工作时间达十几个小时,可她的身体状态始终不错。

与糖尿病“斗争”的故事

以下是杨文英分享的自己作为一名糖尿病专家与糖尿病“斗争”的故事。

第一是好心态。糖尿病是一种很缠人的疾病。截至目前,糖尿病依然不能根治。一旦患病就需要长期治疗,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终身用药,而且还要“管住嘴”。这对很多患者的精神意志提出了严峻考验。有的患者因为疾病迁延不愈而信心动摇,甚至因此焦虑、抑郁;有的则因为饮食管理过严,而觉得生活索然寡味,坚持一段时间后就开始“该吃吃,该喝喝”。杨文英虽然没能躲过患病的宿命,但她没有成为疾病的“俘虏”。从得病一开始,杨文英就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得了病坚持饮食管理,坚持用药治疗,不埋怨这么早就疾病缠身,也不埋怨长期饮食调控带来的困扰。“我有时还在想,如果没有这个病,不去控制饮食,可能我现在就特别胖了或者可能有别的病了。”杨文英不像其他糖尿病患者那样,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而是什么都吃一点,但绝对不过分。

第二是科学用药。这个科学用药既包括药物的依从性,也包括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杨文英从得病开始就选择了二甲双胍,几乎没有断过一顿药,“我有一個信念,如果今天出来没吃药,一般就不吃饭,把吃药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几天不吃药是不可能的。从单药治疗到联合用药,再到注射胰岛素,都坚持得很好。”有时出差忘记带胰岛素了,她会马上在当地医院买一些胰岛素,总之一天不能停。正是因为不拒绝治疗,坚持规律用药,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从没有大于过7%。

至于胰岛素,有些患者担心一旦用上会出现依赖症,停不下来。杨文英说,这是不对的,“我遗传的这种糖尿病胰岛功能不是特别好,所以就果断联合胰岛素治疗,已经十几年了,使得我的精力、体力特别好。”所以,根据病情及时使用胰岛素,这对于稳定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很有好处的。

第三是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防控。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在于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有大血管病变,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这是2型糖尿病患者面临的最大威胁。数据显示,8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高危风险,也就是每5个2型糖尿病病人就有4人合并心脑血管高危风险。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糖尿病全因死亡的50.45%。也有微血管病变,比如周围神经病变等。杨文英高度重视并发症的防控和监测,规律饮食、坚持用药对于避免、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做的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她的心脏舒张功能有些减退,但体脂分析显示,她体内水分含量低了一些,这会减轻心脏负荷,对健康是有益的。

“糖尿病并发症也会遗传,截至目前我的病情不重、没有出现大血管病变等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与遗传因素也有关。”杨文英说。

第四是适当运动。杨文英的运动时间不多,但只要有空闲,她会选择散步。她说,与西方国家相比,从整体上来说中国人的运动量是不足的。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现在中国的胖人特别是腹型肥胖者越来越多。而肥胖本身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很多肥胖者意识到了运动减肥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运动的好处和快乐,但很难坚持。杨文英呼吁,为了防控糖尿病,运动应成为一种习惯和乐趣。

老子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疾病是人类的敌人,但杨文英靠着乐观和坚持“化敌为友”、“与敌共存”,实现了糖尿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标,这种对待疾病的方式值得其他糖友好好学习。

(注:杨文英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

(责编:辛娅)

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第一,本病初期,病人多有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有些老年病人伴有严重肢体缺血史,如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第二,病人下肢及足部皮肤干燥、光滑、水肿,毳毛脱落,下肢及足部变小。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肢端发凉。抬高下肢时,双足发白;下垂时,则呈紫红色。趾甲变形、增厚、易脆、脱落等。肌肉萎缩、肌张力差。常见足畸形、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呈弓形足槌状趾,足趾过伸如爪状。足背动脉闭塞时双足皮色青紫,搏动极微弱或消失,有时于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管杂音。肢端感觉迟钝消失,音叉震动感消失,跟腱反射极弱或消失。

第三,足部慢性溃疡时,足跖部、跖骨头外形成圆形的穿透性溃疡。有时出现韧带撕裂、小骨折、骨质破坏,并有夏科(Charcot)关节。干性坏疽时,全足、足趾干枯、变小,皮肤光亮、变薄,呈淡红色,趾尖边区可见有为数不等的黑点、黑斑。湿性坏疽时,足部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形成大小、形态深度不等的溃疡或脓肿,皮肤、血管、神经、骨组织坏死。endprint

猜你喜欢

胰岛素用药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