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速览
2017-11-03
标准化:
让养老服务提档升级
民政部、国家标准委近日印发《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提到,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推进养老服務机构和组织制定的企业标准建立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用标准赢得更多的服务市场。
《指南》提到,构建科学合理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是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础。为解决标准缺失、滞后以及交叉重复等问题,推进全国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强统筹指导,民政部、国家标准委共同组织制定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指南》指出,应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保障老年人权益为导向,立足养老服务行业需求,准确把握标准要素内在联系,遵循标准化工作规律,构建养老服务标准的总体框架,为标准化工作提供重要指引,推进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指南》明确,应结合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从老年人自理能力、养老服务形式、服务、管理四个维度,确定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因素,并制成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构成因素图。
传利好:
异地就医结算系统9月底联网运行
人社部在9月底前全面启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并联网运行,确保在线备案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全部实现直接结算。截至7月27日,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了98%以上的地市接入国家平台,开通了4422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正式上传了78.21万备案人员信息,已有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享受到了异地就医结算的便利。
有提速:
五部委推动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
7月14日,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五部委联合举办《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会上,民政部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介绍了《意见》出台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以及突出特点。随后,五部委有关负责人分别就媒体关心的老年人补贴制度、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医养结合、适老化改造、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发展老年教育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
显差异:
各省市发布健康规划纲要
在国务院出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各地陆续出台了地方版的行动纲领。截至9月18日,至少有25个省市区发布了2030年健康规划纲要,上海、安徽等地发布了征求意见稿。
从各地发布的规划纲要来看,到2030年,人均期望寿命迈入80岁梯队的地区将从2015年的3个增加到9个,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辽宁、吉林、江苏、海南、福建、重庆。其中上海最高,其征求意见稿提出不低于84岁。公布了这一指标的其他16个地区(黑龙江、湖北、四川、河北、安徽、湖南、江西、内蒙古、陕西、河南、宁夏、甘肃、云南、贵州、青海、山西),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都超过了75岁,而且仅青海和甘肃低于79岁,呈现明显的东西部差异。
除了配套的医疗、疾控、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政策,也少不了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将达到16万亿元的规模。江苏、北京、浙江、湖北等13个省市区提出了健康服务业的2030年目标。从目标规模来看,江苏将成我国健康服务业第一大省,2030年产业规模高达2万亿元。北京、浙江、湖北紧随其后。
正落实:
8成三级医院已开建医联体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1764家三级医院以多种形式开展医联体建设,占全国三级医院的80%;江苏、重庆、四川、陕西等8省市超过90%的三级医院参与组建医联体。据介绍,目前我国医联体建设主要有4种方式:一是组建城市医疗集团;二是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三是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四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提倡建立远程医疗协作网。随着医联体的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内部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在基层医院购买三级医院所用药物、通过绿色通道挂专家号等都将不成问题。
跨户籍:
杭州87万余名老人获赠老年意外险
日前,杭州市新一轮老年意外伤害险政府投保工作完成,市、区(县、市)两级出资1747万元,共为87.37万老年人各购买了一份老年意外伤害险,政府投保老年人数比上一年增加2.91万人。与以往不同,今年的受保老人由60周岁以上扩大到50周岁以上在杭州居住生活的个人,无论是否具有杭州市户籍、是否办理退休手续,都可以参加杭州市老年人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统筹项目。并且,非政府补贴对象购买一份以上保险产品的部分,享受与政府补贴对象同等的保险价格、保障以及理赔服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