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国际关系
2017-11-03蔡田奋若
蔡田奋若
摘 要:TPP和RCEP作为同一时期存在于亚太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区域一体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同时也存在着冲突与竞争。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贸易大国,TPP和RCEP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TPP及RCEP中的有关内容,结合中国的贸易现状,深入剖析TPP和RCE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为中国对外贸易今后的发展道路提出建议。
关键词:TPP;RCEP;中国对外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逐步推进。这种局面不仅表现在区域合作参与者的日益多元化,还表现为区域合作机制的层出不穷。其中,以东盟为轴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覆盖了全球30%的贸易量以及全球50%的人口,2015年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也高达4.04%。而与之相对的是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虽然它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不如RCEP,仅为2.16%①,且成员国主要为发展中国家,但经济总量却也达到了全球的22.1%之多,在货物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投资等多方面给予了成员国极大便利。
虽然TPP和RCEP这两个合作协定在促进贸易自由化的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具体合作内容上却有着很多不同。而中国作为亚太区域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TPP与RCEP将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正视TPP与RCEP的竞合关系,分析二者对中国贸易带来的机遇和冲击,理性分析中国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TPP、RCEP有关内容,分析中国所在国际形势,探究TPP、RCEP对中国、甚至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并且分析中国面对国际合作形势的变化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TPP和RCEP合作机制的比较分析
TPP与RCEP这两个区域经济共同体之间有竞有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关系。二者作为亚太地区新兴的自由贸易协定,虽表现形式不同,但其促进自由贸易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致力于促进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公平发展,因此,二者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方面的部分协定也有其重合之处:二者均重视货物贸易及服务贸易,削减货物贸易关税及消除关税壁垒等。
虽然TPP与RCEP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相比RCEP,TPP的协议范围更广泛、更严格,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具体来说,二者在自由化程度和差异化政策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本文将针对TPP与RCEP的不同之处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1.自由化程度
相比RCEP,TPP对所有成员国一视同仁地执行较严格的劳工权利、环境保护以及关税方面的条款。
(1)劳工权利
在TPP协议中,由于所有TPP缔约方均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因此在劳工权利上的要求更为严格。首先,TPP要求保证工人的集体谈判权以及消除就业歧视;第二、TPP缔约国要求严格保证工人的最低工资、工时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上述条款虽以保护劳工权利为出发点,但在发展中国家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影响发展中国家国家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发展,降低其在劳动力上的竞争优势。而RCEP则并没有进行劳工权利相关的谈判。
(2)环境保护
在环境保护方面,TPP涉及范围广阔,包括共同应对环境问题,譬如污染、非法捕捞和海洋环境保护等。但是,各国起点不同,如果要求所有成员国实行统一的环境保护规则,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策操作难度将会较大。而相比之下,RCEP在谈判中并没有把环境保护问题作为重点协商的内容。
(3)关税减让
TPP中协定,要取消绝大部分工业品的关税,但是,在关税减让中各国却呈现不一样的规则。例如,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关税降幅程度上,新西兰、新加坡两个发达国家的关税减让幅度都低于1.5%。而发展中国家的关税减让幅度却是比较高的,关税减让幅度从最低的秘鲁(4.1%),到最高的墨西哥(16.5%),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因为协议达成后基本实现零关税目标,发达国家所承担的减税负担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
2.差异化政策
虽然RCEP在纲要中规定,发展程度较低或特殊产业的国家给予一定例外政策,使各成员国得以更灵活发展,也更加符合现实情况,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而TPP却非常详细地制定了差异化政策,特别体现在知识产权和争端解决方面。
具体而言,TPP中,越、马、墨、新西兰、秘和文莱六国被允许有3年~10年不等的过渡期②。相比之下,虽然RCEP中也同样试图保护知识产权并减少与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壁垒,但却没有涉及过渡期的问题。
在争端解决方面,TPP中明确规定可以采用贸易报复行为,即如果某一缔约方被发现未履行义务,且继续不履行义务时,允许其他締约方使用贸易报复手段(如中止优惠待遇)。而RCEP中并未赋予缔约国贸易报复的权力。
二、TPP和RCEP对中国的影响
TPP与RCEP的竞合对中国与亚太国家增进经贸合作形成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参与亚太区域整合的重大机遇,二者无疑会对中国的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将分别阐述TPP与RCEP对中国贸易产生的影响。
1.TPP的影响
(1)关税方面
尽管中国并非TPP的缔约国,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由于关税的涉外性,其他国家关税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及有关政策的制定。
在TPP呼声最高的2015年,我国的平均关税税率为9.8%,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这就会使TPP缔约国中的发展中国家或是发达国家选择关税更低的TPP缔约国进行贸易,产生贸易替代及转移效益,挤压我国的出口市场。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杰弗里斯科特研究员在2013年的报告中指出,由于TPP降低关税所带来的替代效应会使中国出口下降0.5%。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重大挑战。endprint
(2)非關税方面
在TPP中,对污染、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和非法采伐等各方面要求严格。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类资源丰厚,为牟取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也往往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因此,执行起来也有相当大的难度。
所以,TPP在很多敏感领域上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中国无法短时间内达到TPP的标准,这也是中国始终没有加入TPP的原因之一。
2.RCEP的影响
首先,众所周知,RCEP成员国与中国外贸联系十分紧密,除新西兰外,其他国家均属于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因此,一旦RCEP开始实施,将更加促进我国与其他重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联系,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更快发展。
此外,在RCEP中,要求各国为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这有利于我国规范市场秩序,调控市场供需,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总而言之,TPP和RCEP的实施必然对中国贸易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意味着如果中国想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识到上述潜在的影响机制,并进行积极的应对。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基于上文所分析的TPP和RCEP的政策异同和其各自对中国贸易的影响,我们知道,中国在区域经济整合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积极开放市场、加速贸易自由化,具体来说,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1.加速国内经济自由化建设,推动经贸制度安排与国际接轨
中国目前虽作为“世界工厂”,但面临产业模式单一、技术水平低下、创新实力不足等问题。而RCEP协定代表着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新方向,以其标准来指导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将更好地提高我国产品技术含量,在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做到提升,增加产品附件值。
2.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扩大内需
RCEP要求各成员国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各缔约方的平等权利,这就要求各国尽可能减少贸易自由化的层层阻力,完善相关法律政策,紧密结合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四、总结
挑战与机会往往是并存的,TPP与RCEP的竞争合作既是对中国与亚太国家经贸合作形成严峻的挑战,也是中国与亚太区域促进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机遇。其影响具有两面性,既对中国区域合作战略产生一定的冲击,也为中国进一步推动东亚一体化建设坚定了信心。TPP和RCEP在合作方面有同有异,但差异往往反映出条约的本质目的。本文立足于二者的自由化程度、规范化程度、差异化政策,通过横向比较二者的异同及分析对中国带来可能的影响,笔者认为,相比于TPP,RCEP以其灵活性及对其实际情况的充分考虑更适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参与,是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二选择。而同时,中国也应加速国内经济自由化建设、采取更开放的谈判战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快中国与TPP成员的双边FTA谈判,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且为RCEP的最终签署营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促进中国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注释:
①GDP数据来自OECD数据库,笔者自行计算。
②过渡期集中在实验数据、专利保护和参加知识产权国际协定方面。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际司.《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内容摘要.2015,(10),http://fta.mofcom.gov.cn/article/zhengwugk/201510/28814_1.html
[2]汤婧.TPP与RCEP:中国在亚太区域经济整合新秩序下的挑战与策略[J].全球化,2013,(06):63-72+127.
[3]杨帆,何帅.TPP和RCEP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6,(01):36-43.
[4]Secretariat A. Guiding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for Negotiating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J]. 2012.
[5]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USITC 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Likely Impact on the U.S. Economy and on Specific Industry Sectors [R].2016, Publication Number: 4607 Investigation Number: TPA-105-001,82,221-2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