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连锁董事的可视化分析

2017-11-03邓美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30

上海管理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董事连锁理论

邓美君, 刘 欣(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中国连锁董事的可视化分析

邓美君, 刘 欣
(上海交通大学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现有的连锁董事研究评述主要是基于学者自身认知所做的定性分析,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1—2016年中国连锁董事研究文献的学者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前沿做了计量分析及图谱绘制,结果发现目前对连锁董事的研究主要为学者个人独立研究;连锁董事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对连锁董事成因理论的验证及成因分析、连锁董事对企业的影响探究以及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网络治理效应;连锁董事的研究前沿也相应分为三个阶段:连锁董事现象的阐述、企业绩效分析以及连锁董事网络分析。

CiteSpace;中国连锁董事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研究热点;研究前沿

1 引言

连锁董事的经典定义由Mizruchi,Stearns于1988年提出,即董事在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董事会任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企业间关联关系[1];连锁董事网络是企业重要的社会资本和最主要的一种企业间网络关系。一方面,企业能够通过连锁董事获取外部资源和信息,对企业的运作进行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受连锁董事影响,在公司治理、战略决策等方面的行为具有更多的相似性,也更易达成战略联盟。在中国经济转型期,连锁董事的研究对企业实现优化和转型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国外对连锁董事的研究始于1966年,美国学者Dooley发表了题为《连锁董事》的文章,开启了连锁董事的研究。目前,国外对连锁董事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已有的成果包括连锁董事的成因分析、连锁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效应以及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后对网络治理效应进行研究[2]。

中国的连锁董事研究最早是在21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企业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其中董事会制度的建立为连锁董事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中国背景下的连锁董事研究逐渐展开[3]。目前,我国的连锁董事研究处在繁荣阶段,对连锁董事研究做可视化分析能够清晰展现研究热点、前沿及趋势,从而推动连锁董事研究的发展。由于每个阶段的社会情境不同,研究主题也会相应改变,通过可视化技术可以清晰呈现变化的脉络和趋势,不仅能明确现阶段的研究使命,还能明晰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使理论研究更为完善。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CiteSpace工具对国内连锁董事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Drexel)大学华人学者陈超美教授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工具,其基于共引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对特定研究领域文献的作者、机构单位、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寻找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趋势,并通过可视化图谱来呈现。

2.2数据来源

因为探究的是中国连锁董事的研究,样本数据采集选定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式为“主题=连锁董事”,时间为所有年份(2001—2016年)从而保证文献信息内容全面,共检索导出符合条件的文献190条,文献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信息。

3 连锁董事研究可视化分析

3.1研究主体分析——作者合作网络

研究主体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一般分为研究者、研究者所在机构、国家等。通过对研究主体的分析,可以从地域分布、合作紧密度等方面把握该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

对CiteSpace进行基本设置:时区跨度设定为2001—2016年,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主题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作者关键词与关键词累加;阈值(c,cc,ccv)前中后时间段分别为(2,2,15),(2,2,15)(2,2,15);修饰算法选择最小树法和修剪切片网络;可视图显示静态聚类视图和合并网络视图。

作者合作网络反映的是某一研究领域中研究者间的合作情况,网络节点的大小反映的是作者的发文量。按上述设置配置参数后,节点类型选择为作者,对作者共现进行分析。

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本研究整理

图1 中国连锁董事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由图1可知,当前中国连锁董事的研究形式主要为学者独立研究,主要的研究学者有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段海艳、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仲伟周、辽宁师范大学会计系宋晓琳、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仕华等。其中,少数采取合作研究的除了段海艳与仲伟周形成跨机构合作外,徐二明与衣凤鹏、李炜、孙长江、王宏的合作均为校内研究合作。

3.2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是指在某个研究领域出现频次最多的主题,在本研究中,将中介中心性与频次结合作为研究热点的衡量指标。中介中心性表示节点在网络结构中的重要程度,CiteSpace中使用该指标来发现与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用紫色圈对该类文献(或作者、期刊、机构等,且带有紫环的节点中介中心性不小于0.1)进行重点标注,与频次结合可以更全面反映当前的研究热点。

与研究主体分析参数设置相同,节点类型为关键词,得到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关键词图谱。

图2中的节点表示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同时节点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本研究以关键词出现频次、中介中心性作为研究热点的衡量指标,得到中国连锁董事研究高频次、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分别为11个和23个,具体如表1(频次>5)、表2(中介中心性≥0.1)所示。

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本研究整理

图2 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关键词可视化结果

表1 中国连锁董事研究高频次关键词列表

表2 中国连锁董事研究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列表

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本研究整理

根据表1、表2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将中国连锁董事的研究热点归纳为连锁董事的成因理论验证及成因分析、对企业影响机制的探究以及从社会网络角度分析网络治理效应。可以发现,中国连锁董事的研究热点与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方向一致。

3.2.1连锁董事成因理论验证及成因分析

(1)成因理论验证

国外对连锁董事成因从组织和个人层面分别提出资源依赖理论、监督控制理论、互惠理论、共谋理论以及事业推进理论、阶层凝聚理论等。国内学者基于这些理论做了相关验证分析,如卢昌崇、陈仕华(2006,2009)选用2003年上海上市公司数据,对互惠理论、资源依赖理论、金融控制理论及管理控制理论运用逐步回归验证分析,结果发现研究支持资源依赖理论、部分支持金融控制理论和管理控制理论、不完全支持互惠理论[4],根据“重构的断裂联结服务于组织目的”前提假设,运用1999—200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回归分析验证我国上市公司约有1/3的连锁董事是以服务于组织为目的[5]。段海艳、仲伟周(2007)通过对2004年160家上市公司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指出,阶层领导理论比资源依赖理论更能解释我国连锁董事现象[6]。

(2)成因分析

除了对西方理论的验证分析外,国内学者还尝试基于中国情境提出中国连锁董事成因。段海艳(2015)以2006年和2009年广东、上海上市公司连锁董事关系网络为样本,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法,得出60%以上的企业关系网络通过独立董事联结,即连锁董事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独立董事同时在多家企业兼职[7]。

3.2.2对企业影响机制的探究 目前,中国学者对连锁董事的研究主要为连锁董事对企业行为的作用机理及企业绩效的影响。

(1)连锁董事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基于成因理论,连锁董事能够从不同方面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其中学者研究较多的是对并购、企业技术创新等企业行为影响机制的探究。如田高良、韩洁等(2013、2014)以2000—2011年A股并购和目标公司为样本,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并购双方的连锁董事关系会降低并购绩效[8],基于连锁董事信息传递功能,以2000—2012年A股数据进行Probit回归发现与并购公司存在连锁董事联结的公司成为并购目标的可能性更大[9]。杨练、段海艳(2016)基于创业板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连锁董事平均年龄越大越不愿意进行技术创新投入,连锁董事平均任期、技术连锁董事的数量、存在执行连锁董事,均与企业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10]。

(2)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无统一定论,国内学者基于不同情境提出各自见解。

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田高良、李留闯等(2011)以1999—200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OLS检验发现,连锁董事关系的变动与财务绩效的变化呈动态一致性,并且连锁关系的数量与重要性与上市公司后续3年财务绩效呈正相关[11]。徐二明、衣凤鹏(2014)从企业社会绩效角度,对2009—2012年A股181家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验证得连锁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对企业社会绩效有正向影响,但由董事长形成的联结关系对企业社会绩效有负向影响[12]。陈悦、朱晓宇等(2015)以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回归实证分析,得连锁董事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13]。

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任兵、区玉辉等(2007)基于转型中的治理失灵导致连锁董事的形成作为社会凝聚工具的假设,以1994—200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验证得连锁董事网络的中心性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14]。刘涛、朱敏(2009)以2003—2005年A股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即在高动态性的环境中,连锁董事网络的中心性与企业绩效负相关[15]。

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刘亭立、曹锦平(2014)以2011年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兼职数量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独立董事兼职数量小于3家时,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当兼职数量大于3家后,随着独董兼职数量的上升,公司绩效也逐渐上升[16]。

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不相关。周建、华心怡等(2008)以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连锁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7]。

3.2.3从社会网络分析网络治理效应 引入社会网络分析后,国内学者主要从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结构洞等网络特征探究连锁董事网络对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影响。魏乐、张秋生等(2012)基于2003—2005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及回归分析,验证得在连锁董事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的企业进行并购的可能性会更大,但同时并购绩效也更低[18]。段海艳(2009)选取2006年上海、广东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运用Ucinet及SPSS进行社会网络分析、OLS回归分析发现,度中心性、居中中心性、边缘性以及行业趋同性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地域趋同性对企业绩效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19]。刘颖、刘若英(2015)对2012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做了多元线性回归,发现企业在连锁董事网络中的结构洞指数与公司治理质量呈正向相关关系[20]。

3.3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的概念由科学计量学家de Solla Price(1965)提出,他认为,研究前沿更多的是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更强调突变的特性[21]。因此,本研究运用CiteSpace的Burst detection功能来直观展示中国连锁董事的研究前沿。基于前述设置,主题类型选择膨胀词,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阈值选择Top10%,选择时区图谱得到图3所示的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前沿关键词时区可视化结果图。

图3 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前沿关键词时区图谱

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本研究整理

根据图3显示,2001—2016年16年间共有2个突变关键词,分别为企业绩效和连锁董事网络,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前沿关键词列表

资料来源:CNKI数据库,本研究整理

结合图3和表3以及已有学者的研究观点可以发现,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2012年):对西方成因理论的验证。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多是从描述性角度阐述中国连锁董事现象以及基于西方连锁董事成因理论提出相应假设,并运用二手数据对假设进行回归验证。

第二阶段(2013—2014年):运用定量分析实证检验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第一阶段相比,该时期的研究开始着眼于连锁董事作为企业董事会成员以及企业重要社会资本来源,对连锁董事如何影响企业行为、从行为-绩效路径对企业绩效进行探究。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探究连锁董事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网络关系等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从连锁董事的数量、规模转向连锁董事网络的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结构洞指数等网络结构,从社会网络角度对企业行为、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4 结论与展望

4.1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软件,基于CNKI数据库中2001—2016年以连锁董事为主题的190篇文献,绘制了中国连锁董事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图谱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关于中国连锁董事研究热点的研究结论。基于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国连锁董事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连锁董事成因理论验证及成因分析、连锁董事对企业的影响、从社会网络分析网络治理效应三大方面。其中,连锁董事成因理论验证及成因分析的高频词、高中介中心性的关键词为资源依赖理论。连锁董事对企业影响的关键词包括企业绩效、公司绩效、公司价值。从社会网络分析网络治理效应关键词有连锁董事网络、网络位置、社会资本。

关于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前沿的研究结论。利用CiteSpace的突变检测功能,以关键词为突变分析对象,发现中国连锁董事研究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1—2012年):对连锁董事现象进行理论阐述;第二阶段(2013—2014年):从连锁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对连锁董事与企业行为、企业绩效相关关系进行实证验证;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连锁董事网络的结构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探究。

4.2研究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CNKI数据库,实际上连锁董事研究的中国学者著作还应该包括国内学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文章,未来的研究将把发表在Web of Science的中国学者文献加进来,从而更全面地对中国连锁董事研究进行分析。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在探究连锁董事及连锁董事网络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对于连锁董事的治理优化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张祥建、郭岚(2014)指出通过分析连锁董事治理的关键环节,找出关键的网络节点和信息通道,建立企业连锁董事战略选择的核心模式和战略体系,从而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整合能力进行优化,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注释:前、中、后三个时间段的(c,cc,ccv),即(最低被引或出现的频次,共被引或共现频次,共被引率或共现率)的设置来筛选数据的方式,具体运行过程中通过线性内插值的方法对各个时间段进行阈值控制。(c,cc,ccv)的前两项是绝对值控制,实现对点的控制,ccv 是相对值控制,实现对线的控制,经验值为 15或20,即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两点的共现频率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 1 ] MIZRUCHI M S, STEARNS L B.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8: 194-210.

[ 2 ] 张祥建, 郭岚. 国外连锁董事网络研究评述与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5).

[ 3 ] 郑方. 嵌入性视角下的连锁董事网络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 2012.

[ 4 ] 卢昌崇, 陈仕华, JOACHIM S. 连锁董事理论:来自中国企业的实证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06(1): 113-119.

[ 5 ] 卢昌崇, 陈仕华. 断裂联结重构: 连锁董事及其组织功能[J]. 管理世界, 2009(5): 152-165.

[ 6 ] 段海艳, 仲伟周. 企业连锁董事的形成机理及其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 2007(24): 68-75.

[ 7 ] 段海艳. 企业间连锁董事关系网络的演变特征及功能定位——以上海、广东两地上市公司为样本[J]. 商业研究, 2015(3): 138-146.

[ 8 ] 田高良, 韩洁, 李留闯. 连锁董事与并购绩效——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南开管理评论,2013(16): 112-122.

[ 9 ] 韩洁, 田高良, 杨宁. 连锁董事与并购目标选择: 基于信息传递视角[J]. 管理科学,2014(27): 15-25.

[10] 杨练, 段海艳. 连锁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板的经验数据[J]. 经营管理者, 2016(9): 3-5.

[11] 田高良, 李留闯, 齐保垒. 连锁董事、财务绩效和公司价值[J]. 管理科学, 2011(24): 13-24.

[12] 徐二明, 衣凤鹏. 上市公司连锁董事对社会绩效的影响[J]. 经济管理, 2014(6): 44-56.

[13] 陈悦, 朱晓宇, 刘则渊. 董事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36): 23-29.

[14] 任兵, 区玉辉, 彭维刚. 连锁董事与公司绩效: 针对中国的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07(10): 8-15.

[15] 刘涛, 朱敏. 动态性环境中企业连锁董事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09(23): 93-97.

[16] 刘亭立, 曹锦平. 连锁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财会通讯, 2014(3): 21-24.

[17] 周建, 华心怡, 刘小元,等. 在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珞珈管理评论, 2008(2): 44-51.

[18] 魏乐, 张秋生, 赵立彬. 连锁董事网对企业并购影响的实证研究[J]. 珞珈管理评论, 2012(13): 104-110.

[19] 段海艳. 连锁董事关系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9(4): 38-44.

[20] 刘颖, 刘若英. 连锁董事网络对公司治理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 2015(17): 478-481.

[21] de Solla Price D J. Networks of scientific papers[J]. Science, 1965, 149(3683): 510-515.

VisualizationAnalysisofChineseChainDirectors

DENGMeijun,LIUXin
(Antai College of Economic &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the scholars ’own cognition. This paper used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o analyze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literatures from 2001 to 2016 and found that the scholars are used to do the research independently and there is no large scale cooperation network in interlocking diretorates studies. The research hotspots of the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mainly include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formation mechanism,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to the enterprises and in the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to analysis it. And finally the research fronts of the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accordingly: description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phenomenon, analysis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study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network.

CiteSpace; research of Chinese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the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s;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fronts

F 272

A

2017-01-03

邓美君(1992—),女,广东惠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管理。E-mail: DMJ_2014@sjtu.edu.cn.

1005-9679(2017)05-0087-05

猜你喜欢

董事连锁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论独立董事与外部董事的界分
——兼评“胡某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案”
论董事勤勉义务的判断与归责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布拉格Burrito Loco连锁快餐店
兼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一视同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