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人生
——李树人教授50 年的麻醉生涯》(连载)

2017-11-03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麻醉学麻醉科教研室

(接2 月上)

我们国家也开始了改革,正由执业医师向专科医师过渡,实施3+X 的科研课程,大学生根据业务需要接受2 ~3年的培训。大陆麻醉医生的地位可能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里都是最低的。在没有教学任务的医院,主要任务就是医疗。尽管有考核、有知识更新、有继续教育,医生通过拿学分才能提高自己工资待遇。但我们现在的要求是医教研全方面提出标准要求,医生在晋升时必须发文章。那些只从事临床医疗任务的医生并不参与科研,不科研怎么写文章,要知道回顾性研究的论文水平是很低的。这样一来,导致没有科研的医生却要写科研论文,这是不合理的。另外一个就是在医疗保险方面,在国外不同阶层的病人有不同的保险,公立医院可以有基本医疗保险,私人医院有特殊医疗保险,根据病人经济条件不同,医疗的环境条件都是有差别的。

我认为,通过到国外学习,加强我们自己队伍人员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分在不同水平的医院,毕业几年后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虽然是个体的,但却在整体上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于是在行政部门的支持下,我酝酿建立一个培训基地。毕业后的医生先培训再上临床,或者是先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再规范培训,这关系到麻醉学科人才起步培养,要通过多渠道完成信息的快速传递,完成资源的共享。近几年来,国外科学的不断进步,许多新技术的开展,对麻醉学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从2002 年10 月开始,在双方的积极努力下,我们与新加坡中央医院建立了医师交流培养制度,我与新加坡中央医院麻醉科主任、新加坡麻醉协会会长林文龙代表中新双方签字。该制度规定中方每年选送4 名优秀医师到新加坡进修学习。为防止个别人拉关系走后门,我制定了将新加坡的医生请到中国,执行由他们负责出题和监考的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的麻醉学系成立仪式

▲李树人(右)与王志忠教授的合影

在这个过程中,我借鉴了美国企业赞助他们医疗卫生机构的做法。比如,美国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在用微软的产品,美国所有的小儿疫苗都是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负责赞助的。我与国内的一家药业公司建立了联系,该公司被我心怀麻醉科建设的诚心所打动,同意每年无偿赞助30 万,支持4 名外派学生的学习。

这项开辟性的探索是成功的,在我担任主任委员的3 年期间共有12 名学生得到外派交流学习的机会,为国家医疗事业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机会。为此,在任期间,我每年都要举办对赞助商的答谢宴,在促进医学发展的同时,也融洽了医疗学科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

麻醉专业现状调研总结

中国麻醉学科要寻求长期发展,制定有效策略,首先要掌握全国基本情况。中国麻醉界各地都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各级医院科室学科建设如何?这些在当时都没有清楚的数据,只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对下一步计划做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是更好地开展后续各地麻醉工作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从全国来看,麻醉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没有一个数字化的东西来表现这种差异,以备今后的学科发展可以弥补这些差异。

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麻醉学科的建立至今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麻醉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麻醉队伍不断壮大,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专业领域向深的层次拓展,为了更好地完善学科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中华麻醉学会常委会决定在全国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工作,建立全国麻醉学科状况的档案,不断定制和改革麻醉学科的发展规划。

出于这些思考,从2002 年到2005 年,我倡议启动了从各省市的三级医院到各县市二级医院的调研工作。调研报告由常委起草报告,受中华麻醉学会委托,一家外贸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麻醉专业现状调查。整个调查表共分为5 个部分:医院基本信息、麻醉科室业务信息(包括手术、麻醉、药物使用情况)、麻醉科室人员信息(包括学历、培训、职称)、麻醉学科科研教学信息(包含实验室、论文、科研项目)、麻醉医疗仪器设备信息。整个调查表采用封闭式问题为主,包含多项选择、二项选择、填空等多种问题回答方式,力求最大程度上精确问题范围,方便调查医院填写。从效果来看,该调查问卷不仅充分考虑了应答者,使其客观、公正地填写了本调查问卷,而且为众多管理人员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决策信息。

整个调查历时两年,通过人员访谈、电话访谈、邮寄调研方式有效地收集了近2000 份调查问卷(截至2005 年12 月),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的二级、三级医院,样本之大,堪称中国麻醉专业之最。贝朗医院委托上海孚莱软件有限公司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录入、汇总、分析,并制作了麻醉信息统计软件。该工具能够快速查看,分析调查统计结果。此次调查范围广、内容全、数据客观真实并且通过信息手段,有效地对数据进行了存储及分类汇总,为将来各组机构有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调查使我了解到,当时全国有五万四千多名麻醉专业工作者(包括麻醉医生和麻醉护士)。此外还了解到了中国整个麻醉队伍的组成情况、学历的情况、麻醉设备的情况,他们工作的业务范围。调研上来以后,我的后任主任委员就开始组织基层的麻醉科主任学习班,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先把科主任的素质提高了,麻醉专业的发展才能起到由点及面的效果。作为此次调查的倡导人,麻醉学会几乎对所有统计的数据都有着充分利用的可能,通过地区、等级比较,有效开展缩短差距,整体显示了我国医院麻醉学科的能力。

麻醉技术与操作规范的制定

还是在西部讲学的行程中,我体会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大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攻克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完成一个又一个复杂手术,拼命争取省内领先,国内领先乃至国际领先。但在同时,国内很多医院存在各种医疗机制基础卫生安全方面的错误,我就想到根据各个地区医院的一个实际情况,群策群力,发挥每个地区专家优势,制定规范、加强各级医院的学术交流与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个麻醉医疗水平。使得每个麻醉医生在麻醉操作中都能准确快速地作出反应,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强医务人员自身的保护。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我组织编写了麻醉科医师培训教材和麻醉科技术操作规范,为统一和规范麻醉技术操作,提高麻醉质量和安全,做了一些工作。

首医麻醉学系的建立

科室是学科建设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现场。国内外发达学科建设的有益经验表明,学科的发展有赖于科室专业水平的普遍提高。现在,疼痛科作为一个新兴科室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很多困难。一些科室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才有了现在的辉煌,仍有许多科室还在发展的道路上艰难地探索前行,甚至错过了发展的良机。众多科室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使科室早日成熟,进而推进我国疼痛学科的大发展。

90 年代,首都医科大学还没有成立麻醉学系。迫于对麻醉学科建设的思考,我和天坛医院麻醉科主任王恩真教授就商量如何把首医附属医院的麻醉科在学科建设上发展得更快一些。我们达成一致意见:把首医所有18 家附属医院的麻醉科联合起来,成立首医麻醉中心教研室。

我们联合向首医校长打了一个报告,校长被我们的主动思考学科建设的举动所感动,当即批准教研室的建立。并决定由我担任教研室主任,王恩真做副主任。后来经过申请,教研室可以组织18家医院统一地招收研究生,统一地开题报告。两年后,首医麻醉中心教研室成立了博士点。刚开始教研室的硕导有限,一个导师可以带2 名硕士,我前后一共带了26 名硕士。在博士点成立后,首医的博导有我、天坛医院的王恩真教授、同仁医院的张炳熙教授、朝阳医院的岳云教授4 个人,之后又有6 名博导加入。

2004 年,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感到,除了麻醉专业之外,其他专业能不能也成立这样一个中心教研室。于是他和我商量,把首都医科大学所有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麻醉科统一起来成立首医麻醉学系,这样一个共有28 家医院参与了进来。组织扩大了,要做的事情更多了,承担的任务就更重了,学术层次也就更高了。成立学系后要制定十二五规划、五年规划、发展目标。我就将当时的目标定位建设成为全国重点学科。从全国来讲,首医大的麻醉学系的规模是最大的,人是最多的,仅医生就有600 多人。麻醉学系的经验很快也用到了妇产科学系、泌尿科学系的建设中。

▲李树人(左二)与麻醉学系毕业生在论文答辩会上合影

猜你喜欢

麻醉学麻醉科教研室
麻醉科特色教学查房模式探讨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可视化技术在非麻醉专业学生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