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2017-11-03程丽琳吴丽颖吴雪容
程丽琳 吴丽颖 吴雪容 戴 英
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程丽琳 吴丽颖 吴雪容 戴 英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方法将132例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2、3个疗程后有效率分别为84.8%、92.4%和95.5%,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8%、84.8%和87.9%,两组第1疗程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疗程后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和磷酸铝凝胶在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可应用于临床。
表皮生长因子;磷酸铝凝胶;放射性直肠炎;灌肠
epidermal growth factor;aluminum phosphate gel;radiation proctitis;enema
宫颈癌放疗后,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放射性直肠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不良反应,据相关文献报道[1,2],其发病率能够达到10%~20%左右。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多采用激素、收敛止痉、镇痛止血、控制感染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目前尚无药物预防及治疗的标准策略[3]。本文选取我科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132例,对其中66例患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12月我科收治的132例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入选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针对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放射性直肠炎[4]。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5.1±5.2)岁。损伤分级:Ⅰ级28例,Ⅱ级23例,Ⅲ级15例。对照组平均年龄(43.5±4.3)岁。损伤分级:Ⅰ级27例,Ⅱ级25例,Ⅲ级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磷酸铝凝胶20g加地塞米松5mg及生理盐水40ml保留灌肠30min。观察组采用磷酸铝凝胶20g加入表皮生长因子5ml及生理盐水35ml保留灌肠30min。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用灌注器配置好灌肠液,灌肠前排空二便,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抬高臀部约10cm,将配置好的灌肠液接上肛管,关闭侧孔,排气。用液体石蜡油润滑,插管时动作要轻柔,插管深度10~15cm,将灌肠液缓慢注入肛门,灌肠液注入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h,并每隔15min变换一次体位,分别采取胸膝位、右侧卧位、平卧位、左侧卧位等不同的体位,其目的是为了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的时间延长(大于1h以上),药液在肠道内充分吸收。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
1.3 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
1.3.1分级标准 以RTOG放射性直肠损伤分级标准[5]为依据进行分级:以患者亚急性或急性肠梗阻、肠穿孔或肠瘘,并伴有胃肠道出血和腹痛为Ⅳ级,需要进行输血和置管减压治疗;以患者腹部膨胀,出现较多的血性分泌物和重度粘液,通过腹部平片显示伴随肠管扩张为Ⅲ级,需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和卫生垫;以患者出现粘液分泌物增加和腹泻的情况,腹部和直肠疼痛为Ⅱ级,需使用止痛药和抗交感神经药,不需使用卫生垫;以患者改变正常排便习惯,或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为Ⅰ级,无需药物治疗;以患者无明显变化为0 级,无需药物治疗。
1.3.2疗效判定 以7日为1个疗程,对两组进行至少3个疗程的观察,以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为依据,观察粪便颜色与性状、排便次数、灌肠后首次排便时间。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以患者结肠镜检查、大便常规检查、体征和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以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病变有所缓解,大便常规检查出现1~2个红细胞,体征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为显效;以患者肠黏膜和大便常规检查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大约有10%~20%的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会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在医学上将其作为一种异性炎症的反应过程,与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有关。放射性直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粘液血便、腹泻和腹痛,是由于黏膜出现了溃疡、水肿、充血以及直肠刺激症状造成。放射性直肠炎对患者机体和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不能有效的遏制,可能会发展为溃疡穿孔、水电解质紊乱和重度贫血,严重者还会造成继发性感染[5]。且放射性直肠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压力。目前,医学界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机制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认为放射线造成的血管损害和肠道上皮细胞损害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是导致放射性直肠炎的关键因素。放射线可损害肠道血管,引起肠道局部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微血管多血症,引起便血。肠道上皮细胞受到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放射线伤害,从而造成肠道的分泌功能和吸收功能受到影响。患者肠道内部的抑制炎症因子和促进炎症因子之间的平衡被放射线所打破,造成肠道感觉神经元的参与,使患者肠道受到菌群的损害[6]。一般情况下,综合多种治疗方法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为了减少用药量及药物副作用,可以采用保留灌肠。保留灌肠的治疗过程中,肠道会直接吸收大部分药物,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药物受到消化道酶和消化道酸碱度的影响而降低药效。中药灌肠治疗对预防放射性直肠炎有明显预防效果[7],但目前无统一有效的中药药方。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有利于肠道内DNA和蛋白质合成增加,增强了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提高细胞更新的速度,对胃肠道分泌和细胞防御功能均有促进和调节作用,有利于患者消化道溃疡的修复和愈合。作为一种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的促有丝分裂活性较强,对于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均有促进作用,因此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表皮生长因子应用于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近年来越来越被关注,已有部分文献报道[8,9]。
本次研究中还使用了磷酸铝凝胶,其进入肠道后能够在黏膜处形成粘液膜状结构,尽可能的将外部的污染物和刺激物与肠黏膜隔开,减少了肠黏膜受到的外界刺激。而地塞米松的作用在于降低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炎性渗出的情况得到控制。在溃疡面应用磷酸铝凝胶有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吸附内外毒素,使肠黏膜受到的损伤减少,促进肠黏膜溃疡处产生肉芽,而逐渐愈合,对于放射性直肠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10~12]。
本研究对宫颈癌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磷酸铝凝胶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第2、3疗程后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和磷酸铝凝胶在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尚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1 吕银,孔令玲,杨林.1518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的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2):211~213.
2 杨乐伟,陈上求,陈嘉洛.1496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的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4,15(5):73~74,76.
3 Membrive Conejo I, Reig Castillejo A, Rodríguez de Dios N, et al.Prevention of acute radiation enteritis: efficacy and tolerance of glutamine[J]. Clin Transl Oncol, 2011, 13(10):760~76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 111-2002)[S].2002.
5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50.
6 敖睿,卢铀.放射性肠炎发生机理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2):112~114.
7 许燕,张兰凤,鞠小梅,等.中药保留灌肠预防宫颈癌患者放射性直肠损伤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9):1~4.
8 袁克华,张明. 评价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126~127.
9 赵丽莉,张卓然,喻航,等.康复新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2):4304~4307.
10 孙伟峰,曾杨,陈泽华,等. 铝镁加混悬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5,21(1):47~49.
11 陈凤,柳小英.磷酸铝凝胶联合复方灌肠液治疗放射性直肠炎58 例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94~95.
12 谢亚琳,阮健.磷酸铝凝胶、白细胞介素11、地塞米松保留灌肠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8):39~40.
R818.8;R472.91;R979.6
2017-02-13)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5.029
350011 福建省肿瘤医院第一日间治疗室 福州 程丽琳,女,大专,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