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共享党建”夯实执政根基
2017-11-03官明辉李燕林
官明辉 李燕林
构造“共享党建”夯实执政根基
官明辉 李燕林
光华社区开展公益文化活动
“儿女不在身边,多亏你们照顾我们这些上了岁数的人,现在社区简直成了咱们的第二个家。”10月11日一大早,在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光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几位带东北口音的老人正和社区工作人员说说笑笑,亲热得就像一家子。
近年来,成都市围绕 “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紧扣大城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特点和规律,通过组织纽带、情感纽带、利益纽带,探索出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以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以及行业领域为支撑的城市基层“共享党建”新机制,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
»整合资源 给居民建个温暖的家
时尚大气的市民广场,干净优雅的绿化环境,周围聚集着7大商住楼盘两万多居民、8大商业综合体1121个企业和商家……2013年才成立的柳城街道光华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和收入普遍较高,由于90%以上的居民属于外来购房落户,邻里之间人际关系淡漠,企业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一个新型的高端社区,就像是冰凉的‘钢筋水泥森林’,没人情味哦。”不少市民感叹。
“怎样让新型社区的居民对社区有大家庭般的归属感?进而激发热爱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的激情?”柳城街道党工委针对光华社区的实际情况,整合辖区内26家行政单位、“两新”党组织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构建起“社区党委、小区商圈党支部、楼宇党小组”的三级多网组织体系,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
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积极发挥资源整合、协调联动作用,各党支部、党小组举办了梦想秀、法律讲堂、相亲聚会、楼宇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借助青年之家、知识氧吧、公益项目等平台,依靠微信、QQ群、聊吧等新媒体手段将广大群众与志愿队伍联系起来,使昔日不相往来的居民变成了熟悉的邻居。
“有了党组织,我们这些外来党员三天两头都能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当初的孤独感早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光华社区,像老党员金贞梅这样的热心肠志愿者多达上千人,他们无偿参与交通文明劝导、平安光华巡逻等公益活动,像“星星之火”洒落在社区每一个角落,吸引更多的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区环保局认领了‘微环境’整治项目,现代服务业园区党工委认领了‘一对一’帮扶项目,辖区内的所有党组织都行动起来了,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到了党组织温暖。”光华社区党委书记周亚丽说。
»服务下沉 为小微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你们为职工办理了‘五险一金’,公司符合领取就业补贴金相关条件,我们将尽快为你们联系办理。”10月11日中午时分,光华社区德商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番耐心的解答,让一对前来咨询的创业小夫妻满意而归。笔者注意到,不过20平方米左右的服务中心内会议桌、图书柜、宣传栏一应俱全,劳动纠纷调解、职工保险办理、妇女维权等服务内容张贴上墙一目了然。
城市基层党建既要服务好广大居民,还要为众多商家企业提供相关政策服务,从而使党组织在人员集中的地方更有凝聚力。温江区的对策是:建立楼宇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让党建工作职能进一步下沉,实现为企业面对面服务。
“在没建党群服务中心之前,各公司互不往来,更谈不上开展公益活动,现在有了党支部组团,各公司轮流坐庄,比以前热闹多了。”座落在温江核心地带,有上百家企业入驻的德商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恩慧感受到明显变化。
2016年初,该中心由四川德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牵头,联合6家入驻企业138名党员,打破党组织隶属关系,把资金、场地、人才等资源有机整合、统筹利用起来,建成了光华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德商党建组团”,使数百家企业有了一个贴心的服务阵地。
“我们提供的就是一个‘共享服务’平台,入驻企业或商家不出楼宇就能享受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纠纷等各种服务。”吴恩慧介绍,党群服务中心今年前9个月就接受各种咨询2300多人次,开展商务洽谈、矛盾纠纷调解、合作共建座谈会等20余次。
“我们既请不起法律顾问,又没精力专门研究相关政策,服务中心的出现简直是党和政府送给小微企业的‘大礼包’啊!”采访中,这些商家业主纷纷讲述党群服务中心带来的好处:协助10余家企业申请到楼宇政策补贴资金、就业补贴金;联合多家企业举办梦想秀活动筹集资金,帮助商圈内12位有志青年圆了创业梦;组织大型公益活动10多场,进一步密切了圈内企业和社区居民联系。
“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后,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商家与居民纠纷、企业内部劳资纠纷等行为大幅下降。”柳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小平坦言,“党建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就可以将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共治共享 “三无”院落变身幸福小区
美观大方的围墙、干干净净的院坝、鲜花怒放的微型花坛……如今的柳城街道南街社区南巷子17号院,处处散发出温馨的气息。可谁能想到,这里几年前曾是一个又乱又脏的老旧院落。
拥有1.5万余名居民的南街社区位于温江的老城区,在城市飞速发展的变迁中,这个老居民区却明显落伍了,“内部没有绿化,无人打扫卫生,甚至连个门卫都请不起,和新型商品小区的居民相比,这些老旧院落群众的居住环境落后许多。”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凌平直言不讳,更让人揪心的是,五年前南街社区的87个居民大院中,像南巷子17号这样无物管、无门卫、无主管单位的“三无”院落多达55个。
“改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老城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当务之急。”针对这一难题,南街社区从2013年起,以“美善相乐,幸福南街”为主题,陆续启动了老旧院落改造工程。然而,建设初期就遇到一连串麻烦:有的居民不肯缴纳维修基金、有的房屋出租后不闻不问,还有的提出无理要求……
“居民是受益主体,他们不积极主动参与,院落改造工程难以顺利实施,即使勉强完工将来也难以保持。”社区党委一班人把做好群众工作放在首位,首先就是整合党建资源,通过一个个院落里的党员发挥纽带作用,耐心细致做好全院居民工作。在南巷子17号院改造过程中,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张子华协助社区把全院的17个党员组织起来先统一意见,然后一人负责联系3至5户居民听取意见、讨论内容……最后,再召开居民大会通过方案,从而顺利实施了改造工程。随后,南街社区全面推行这一模式,四年来完成了31个老旧院落改造,使5000多名居民受益,同时引导辖区院落成立了70个业委会和自管会,联动院落自治组织,进一步加强了对院落的管理。
“居住环境好了,安全系数高了,我们自然乐意参与社区各项工作,把日子越过越好啊!”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从“三无”院落到幸福小区的百姓心声。
(作者单位:官明辉/温江区委组织部)
(责编:周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