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2017-11-02朱桂凭

学习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朱桂凭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算水平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水平。本文,将阐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字:生活情境;小学数学;实际生活

前言:学好数学知识,对于日后工作、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十分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才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必要性

一是,数学已经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工作的必须使用的工具之一,他可以方便人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证明等,数学模型也能够对社会及自然现象实施有效分析及描述;同时,其他学科借助数学实现了语言、思想的表达,并已经成为了技术发展的基石……。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学习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个人的综合能力,也能够使我们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顺利。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在教学中要为学生传递“数学源于、服务生活”的理念,帮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二是,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过小学生的智力发育尚不健全,无法有效理解抽象事物。所以,结合实际生活和数学教学,有利于实现抽象知识的具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1]

三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和新课标提出的“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要求相符合。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国内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在教学方法、模式上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发现传统填鸭式教学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抑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引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后,通过营造逼真的生活环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给学生创造身当其境的感受,有助于更好的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观能动性,改善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

二、利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教学工作

2.1积极创建与实际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兴趣则是学生的终身教师,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利用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与实际生活贴近、相似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愉悦、放松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诱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指引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摸索、利用数学,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生活里的数学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数学生活不可分割的事实。

例如,教师在讲解《除法法则》一课期间,就应该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生活环境,如“爸爸从超市买回了8个苹果,家里总共有4口人,你们觉得怎样分才公平呢?又如,在教混合运算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现在你们有20元钱,要去超市买3根鸡肉肠和6个鸭蛋,鸡肉肠1.6元一根,鸡蛋0.5元一个,你们将20元钱交给收银员,收银员需要找你们多少钱才对呢?”通过打造与实际生活相似的教学情境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思考、回答问题的主动能动性与积极性,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

2.2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

小学数学知识存在较多的数学概念性知识重点,很多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与困难。所以,在长期的学习中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同时,小学生年龄低、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上课发呆、溜号情况严重,而且好玩多动。所以,此时教师要合理的使用、优化教学语言,通过实现教学用语的生活化与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降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学习难度。

比如,在小学《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的对教学用语进行生活化调整,在讲述时刻表的时候告诉学生:“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睡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联想来将时间衡量得更加精确,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例如:“同学们请列举一下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3]最终,在课堂教学时间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学生安排课后作业,比如“1min时间自己可以呼吸几次?1min时间可以写几个字?1min时间能够走多远?”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入走进生活、探究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习得的数学知识。

2.3通过生活情境的利用,使学生的知识实现巩固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合理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实现生活情境教学外,还应该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课后放学时间,通过布置合理的作业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由于学生在放学后,会彻底进入实际生活环境,若课后作业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共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问题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数学知识。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以及喜欢在生活中体现自己掌握的知识等特点,通过课后作业及表扬的手段,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适度的表扬下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荣誉感,激发其学习的主观动力。

比如,在《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合理的布置作业内容。如“请小朋友们在课下探寻正方体、长方体等物品,并尝试制作相關物品的仿制品,通过制作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否存在共同点。”接着,在次日上课的时候,教师则要主动的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手工制品并阐述自己发现的共同点及特征。此时,很多学生回答道“两者都有6各面、正方体六个面大小一样、都有12条边等”,对于总结到位的学生,教师要给与口头表扬,为学生营造荣誉感。借此方式,有助于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水平。

结语: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将改善枯燥的教学氛围、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思考、运用水平,有助于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注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灵感培养[J].邹权伟.中国教育学刊.2017(07):104

[2]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崔巧霞.科技资讯.2017(13):161+163

[3]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王立红.科技资讯.2017(13):162-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情境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