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
2017-11-02刘东霞
刘东霞
洛阳理工学院自2007年1月下旬由原洛阳大学和洛阳工业高专联合升本以后,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第一批六个本科专业中的其中之一,第一届2007级学生于201年1毕业,今年6月是2013级学生毕业,至今已经有七届学生毕业离校。工商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从最初的一个年级三个班,到最多的时候一个年级五个班,现在稳定为一个年级四个班。另外,工商管理专业还有两年制的专升本学生,最多的时候一个年级3个班,现在稳定为一个年级2个班,无论是四年制本科还是两年制专升本,一个班人数在30人左右。笔者自1988年7月开始一直在高校任教,在担任毕业班学生课程的讲授,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教师在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希望有助于学生顺利就业。
1、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性。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特别每年的毕业季,都是很多大学生站在十字路口与母校说拜拜的时候,从此,即将踏上工作旅途的他们,一定会面临着未知的考验,一路跌跌撞撞,艰难求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甚至存在很多主观的因素,更像是现在高校生的一种病。部分高校毕业生中,对自身职业定位有偏差、所学专业与职场需求不匹配、被网络虚假信息蒙蔽而做出错误求职选择等多重隐忧也不容忽视。据教育部数据预估,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有795万人毕业,比去年增加约30万人。我国已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的突飞猛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渐渐进入“大众化”的阶段,国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不仅给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为国家建设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但是,市场面临一个严峻考验,由于扩招规模的增大,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联合各行业优秀企业制定岗位人才培养标准,将岗位要求引入高校,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企业岗位要求,优先对口专业。《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就全国总体而言,以本科毕业生为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广受招聘市场欢迎的专业,而音乐表演、美术学等专业则同样连续三年成为“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红牌专业”。
2、制定清晰的职业规划,选好个人发展方向。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考研和考取公务员的比例比较低,一班30人中考取的人数仅有1~2人,有的学生还是毕业以后二次考研成功的,据笔者了解我省有的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成功的是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个别班级达到三分之二。究其原因,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考研准备时间不足,个别科目如数学基础较弱,严重影响了考研总成绩。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建议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考虑报考。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销售岗位的学生比较多,尤其是男大学生,这一方向和专业比较吻合。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女大学生人数比较多,其中有一部分女同学在各类培训机构任职,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2017年度本科需求量较大的前十个行业中,中小学教育机构位居第一。这是因为70、80后家长更愿意在子女教育上投入,教辅业、培训业的兴起,给各类细分的教育行业带来了利好,拉动了相关领域的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在相关行业的就业比例连年上升,就业满意度较高。有数据显示,上述相关行业毕业生起薪相对较低,发展潜力释放较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中许多同学在投递简历求职时比较偏好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职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在校期间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每一年都有同学顺利获得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位,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职位比较少,不建议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目前投入职场的毕业生不但面临申请职位时的竞争,毕业之后选择创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风险。由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的今天有46.2%继续自主创业,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46.8%的人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三年内有超过一半创业者退出,对于毕业生来说,创业的风险也不容小视。
3、重视实践经历,慎重选择职业
极少部分同学他们给自己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时间,选择游学、做义工、实习,或者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这样的做法被称为“慢就业”。一项针对2016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处于“未就业”状态的本科毕业生中,有1.6%选择“不求学不求职”,现在年轻人更加理性选择职业、渴望全面了解社会的意愿。创业大潮兴起,很多學生从读书时就开始凭借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网络上开展个人业务、接单子,比如商业插画师、私人摄影师等非常独立又自由的职业,一些学生能够以此为生,所以毕业后并不急于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自由职业的特征非常符合一些"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主观爱好,自由,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办公地点,灵活性非常高。影响就业决策的因素中,薪酬水平、发展机会、个人追求、职业规划对于现在的毕业生来说同等重要,需要谨慎思考和判断。社会环境能够包容部分学生"不着急上班"的行为,是社会进步和包容度提高的表现。国外学生毕业之后都会有"间隔年"的习惯,花时间旅游、投入社区工作、实习,也是明确自己未来方向的过程。
大学生活与社会生活其实差距很大,职场生活和自己的预期也有巨大反差。这个时候没有一个"缓冲期"去认真思考与分析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会带来职业发展不符合预期的"落差感"。“在学校时,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个人的决定完全是"随大流"的选择。如果从一开始有几个月时间思考,可能会更好。 “‘慢就业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的问题是,有些专业设置和如今的职场需求不匹配,许多专业设置陈旧,不利于毕业生的长期发展。除了社会对"慢就业"需要更多宽容,许多学校应该及时评估专业、更新教学内容、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和能力塑造,减少被动的"慢就业"发生。
还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为被网络虚假信息蒙蔽、做出错误求职选择而被迫“慢就业”。国内招聘市场乱象丛生,有部分学生反映,大量的诈骗公司在网站、手机应用软件上招聘应届毕业生。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较少,马上得到工作的心情急迫,非常容易因为上当受骗而延缓就业进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