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府绿道: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谐宜居生活

2017-11-02陈燕妮韩冰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40期
关键词:锦城绿道天府

陈燕妮+韩冰

以成都“天府绿道”为代表的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正在开展。在2020年底前,四川将建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届时,城市间的水系、道路等绿色生态廊道连通率超过80%,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0%。

9月18日,伴随着一声令下,成都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近百家农家乐全部关闭。这一天,大熊猫国家公园勘界行动正式开始。随后,一块块坡耕地上,布满了树坑。这个秋天,这里将种上大熊猫的主食竹——箭竹。

“人退竹进”的背后,是四川历史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根据年初中央批复,大熊猫国家公园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七成以上位于四川境内。而作为人类已知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最高形态,国家公园将更注重栖息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共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四川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如今,坚定不移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巴蜀大地的共识。

家门口的生态公园

9月2日上午11点,成都龙泉驿区。

玉石湿地旁,伴随着第一株银杏树种下,总长近17000公里的“天府绿道”正式启动建设。今后,成都将以绿道为脉络,将城市的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串联起来,在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主体构架的同时,连接各个区(市)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养老设施等,打通城市“毛细血管”。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城市愿景。成都实施铁腕治霾、科学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绿“三治一增”,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其中,“天府绿道”就是全域增绿的重要举措之一。

“‘天府绿道不仅是一个惠及民生的工程项目这么简单,而是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筑巢引凤的重大支撑工程,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靓丽名片。”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一位研究员如此强调。

今年7月,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构建体系、分类施策,吸引他们在成都创业安居,人居环境也是吸引“蓉漂”人才来成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借鉴了波士顿、新加坡、武汉、厦門等国际国内优秀绿道案例后,今年6月《成都市“天府绿道”规划建设方案》出炉。规划方案中,成都像一只绿色的蝴蝶,以中心城区为圆心,绿地呈环形铺开,以锦城绿道为界形成躯干,东西两座山脉构成展开的翅膀。

绿道给市民最直观的表现是,一条宽度4至6米,无机动车辆的慢行道路,连接或穿梭于开放式、多功能的环状生态公园,不设栏不收费,突出可进入可参与。

目前成都南三环外全长534米的熊猫绿道示范段已经向市民开放。“仿佛在家门口开了一个无尽头的公园,顺着这个公园,能走完整个主城区,特别是沿途有我们城市最乖的大熊猫,摆了各种各样的呆萌造型,好看、好玩、好方便。”住在附近的刘女士如是说,几乎每天她都会和家人来这里散步。

每周都会带着孩子出城游玩的她,正期待着更多的绿道建成。届时在城市中心,就能再现田园、森林、公园、湖泊;“天府绿道”还会有一个百平方公里生态景观农业区,稍微驶出繁华的都市就能感受田园之乐。

“天府绿道”的作用还不止于此,它或将让成都人的出行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天府绿道构建了一个发达的慢行交通网络,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车的方式上班或者是开展户外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既改善成都拥堵和污染,又影响了市民的生活理念。”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这个庞大的绿道系统,将在2025年初步建成1920公里市域主干绿道体系,到2040年,市域绿道体系将全面成网。其中最重要的锦城绿道,已在今年9月初开工建设,2018年底将完成主干绿道130公里。

2017成都国际马拉松赛9月23日如约开跑,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名跑友在赛道上,一同用奔跑的方式切身感受成都良好的生态环境,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在很多人眼里,成都正在变成跑步圣地。“天府绿道”的建设,让成都变得越来越“宜跑”。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绿道”示范段。

颜值和内涵兼具

“天府绿道”作为成都“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的重要实践,先行启动了内容最丰富、最具示范性的锦城绿道规划建设工作。

在锦城绿道规划之初,即要做到生态、文化、产业的统筹:不但要有宜人环境的“颜值”,还要有厚重文化的“精神气质”,更要有产业发展的“健壮体魄”。

在绿道周边发展旅游产业被纳入首先考虑。以锦城绿道为例,将建设16个特色小镇形态的一级驿站、30个特色园区形态的二级驿站、170个林盘院落形态的三级驿站和亭楼小品形态的四级驿站,沿途就能为市民提供休闲游览配套服务,同时,绿道也将结合各级驿站发展音乐、文博、设计、动漫等文创产业,发展观光农业、规模农业,带动沿线的服务产业发展。绿道就像一条绿色动脉一样,打破了成都圈层式的结构,把郊区的环境资源“串进来”,城市的发展要素“引出去”,又通过特色镇、园区等带动农村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推动城市新经济的发展。

“此次绿道规划设计就汇集了众多文化研究学者,我们希望能将城市的历史承载下来,修复、再现并传承。”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一位研究员表示。其中,锦城绿道相关具体设计建设的思路源泉,主要是反映成都历史胜景的北宋李公麟《蜀川胜概图》,通过对图载景点景致、相关典故和历史背景的深度挖掘、整理、延伸,紧扣当下时代发展,将锦城绿道和沿线的特色园、院落林盘、园林景观和建筑小品打造为一幅呈现天府文化的新画卷,让市民们在一边休闲游玩的同时,也能浸染在成都的历史文化精华中。

四川将建四大森林城市群

“天府绿道”是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的一部分。根据规划,在2020年底前,四川将建成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

届时,城市间的水系、道路等绿色生态廊道连通率超过80%,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0%。

此前的5年间,四川森林覆盖率累计新增1.58个百分点,新增森林面积超过一个攀枝花的面积。今年上半年,四川完成造林340万亩,同比增长56%,总量和增幅均为历年新高。

四川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5大牧区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水能蕴藏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上游生态屏障。全省1419条河流中有1417条汇入长江。

今年1月起,四川全面推行河长制,省市县乡四级全部落实河湖治理“党政双责”。同时,省委书记出任省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出任四川总河长,对河湖污染治理“零容忍”。

今年初,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在红线内,共计13个区块、19.7万平方公里,包含了四川几乎所有的天然林、自然湿地和生态脆弱区,大部分保护地。红线划定后,区域内严禁生产建设性开发。

从去年起,四川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吃螃蟹”——成都蒲江县等地启动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试点,以环境容量定城、定规模、定产业、定人口密度。同时,在省内启动城市绿线管控试点,明确“绿线”就是“高压线”。在城市内部,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推动城乡一体绿化,实现森林进城、公园下乡。

推进绿色发展,必须重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让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走上良性互动的轨道,让老百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真正得到实惠。

可以确定的是,到时候,来成都的游客要走一走的,可远不止街头的小酒馆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锦城绿道天府
空天之远
深度探访“天府家风馆”
2021年天府机场地面风场特征分析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锦江春色
General Analysis on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on Narrative Aspect
五律·诗朋春宴锦城
北京将新建500公里绿道
成长的绿道
梦想,从天府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