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面向物联网多媒体设备的云决策引擎

2017-11-02嵇可可

软件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交互物联网

嵇可可

摘要:随着物联网设备急剧增加,设计能辅助用户连接多种在线设备的智能用户接口成为研究重点。提出了一种面向物联网多媒体设备的云决策引擎——邻近关系交互组件(PIC),能够获知设备属性与多媒体内容,自适应学习用户偏好,为用户推荐出最合适设备用以交互。系统性能评估结果显示,与已有的用户交互系统DOM及Airplayer比较,PIC的建议精准性能够达到70%。

关键词:物联网;多媒体设备;决策引擎;交互;建议精准性

DOIDOI:10.11907/rjdk.171620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10017604

0引言

近年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发展迅猛,据预测,2020年将有约500亿设备接入Internet。物联网中,各种具有唯一识别标识的物品设备通过互相作用完成各种任务[1],但是由于缺少合适的以任务为中心的用户接口(User Interface, UI)以及针对分布式用户接口的可靠支持,与Weiser等人描述的具有无所不在计算的物联网远景还有很大距离[2,3]。因此,设计物联网中多设备交互的新一代用户接口至关重要[4]。

非语言通信技术由于使用隐式交互方法,在人类社会中扮演重要的沟通角色,非语言技术也能够用于物联网中用户与设备的高效交互。文献[5]提出一种考虑了人、数字设备与非数字设备的邻近关系交互,定义了距离、方向、移动性、身份及位置等5种维度,任意某维度发生变化均会触发交互。文献[6]提出一种公共交互白板,它能够协作完成自组式会议,其利用邻近感测表管理及显示与作者之间的交互。

据现有文献可知,目前关于IoT的邻近关系用户接口研究甚少[7,8]。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物联网多媒体的云决策引擎,称为邻近关系交互组件(Proximity Interaction Component,PIC)。PIC通过管理邻近关系实现面向多媒体交互的分布式用户接口。PIC将IoT多媒体设备作为通用UI的元素来辅助用户充分利用周边设备,通过收集多媒体交互变量如设备属性、多媒体内容属性、用户偏好等完成最合适的设备选择。在此策略中还提出了一种供PIC使用的评分机制。系统性能评估结果验证了交互方法PIC的有效性。

1邻近关系交互组件PIC

1.1PIC组件工作机制

云决策引擎PIC的主要应用场景为:用户及设备接入近距离云系统,与云服务器交互相关用户需求、设备特征等信息,进而通过云服务器中PIC组件管理与用户具有邻近关系的设备群,并推荐给用户最佳设备建议,图1为PIC应用场景。

图2给出了PIC简要算法流程。由图2可知,算法在接收到设备位置信息后开始运行。PIC使用跟踪引擎查找设备位置并更新位置数据库信息。接下来,PIC寻找可能的邻近交互。基于内容属性、用户偏好、设备处理能力等信息,PIC给每个设备赋0~1之间随机数作为评分。算法找到具有最大得分的设备,如果该设备与正在交互的设备不相同,则通知用户重新确定多媒体设备。每次交互后,PIC自适应更新评分系数以学习用户偏好。

PIC算法中,设备评分及推荐步骤辅助用户与IoT中大量设备联系。为了在给定场景中推荐出最佳设备,需要为评分机制引入不同变量。因此,本文从设备、用户及多媒体内容等方面介绍变量,并设计评分机制。

1.2设备特征

设备是本文系统最重要的对象,使用邻近行为表述设备特征。以大厅为例,使用长度定义了一个人的4种周边空间:亲密空间、私人空间、社交空间、公共空间,具体如表1所示。使用相同的分类标准表征设备,如智能手机因屏幕小被用户单独使用,距离越近视觉效果越高(20cm视为亲密空间),距离越远视觉效果越差[9,10]。同理,距离用户3.5~6m使用的大屏幕電视,被列为公共设备。设函数T(x)返回0~3之间的整数,x表示设备类型。表1提供了每种类型条件下设备举例及函数T()值,后文将使用T()函数给设备评分。

1.3用户偏好

描述用户偏好有助于设计更为有效的用户接口,为此组织了一个研究用户态度与偏好的调研。参与者回答关于使用多媒体内容、私人设备偏好及满意度等17个方面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参与者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参与者149人,平均年龄为28岁,男士占53.7%,女士占46.3%;职业有工程师、职员、医生、大学生、教授等,其中有53%参与者工作涉及IT,另47%参与者工作不涉及IT。

将参与者分为青年组(小于30岁)与成年组,调研结果发现成年组更青睐于电视与电脑,而青年组更偏重使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此外,关于设备使用偏好,涉及IT工作的参与者更热衷于使用电视与电脑;平均1天使用设备超过1小时的用户更喜欢电视与电脑。总之,基于调研结果,在评分机制中归类用户u有3种偏好特征:参与者年龄(Ua)、专业类型(Up)以及多媒体使用习惯(Uh)。使用这些用户评分初始化系统的用户偏好参数,通过用户交互定期更新特征参数。

1.4多媒体内容

多媒体内容属性影响用户设备使用决策,如视频不能输入到家用立体音响设备上,而音响只能用于声音输入。此外,多媒体内容长度也会影响用户关于使用设备的选择[11],如将视频根据时间长短划分为特别短、短、中等、长、特别长等类型,特别短的视频适合在智能手机上观看,而短视频更适合在平板电脑上观看,这样的决策受限于屏幕尺寸、电池容量等因素。因此,在评分机制中使用3种属性表示多媒体内容c:视频声音(Ca)、视频画面(Cv)、内容持续时间(Cd)。在PIC中,将内容长度划分4类:0表示很短,1表示短,2表示中等,4表示长。

1.5评分机制

当PIC发现可能的邻近关系交互时,启动评分机制。设D={Di|1≤i≤n}为可用设备集合。对于给定内容c和用户u,ith设备的评分si,计算如下:endprint

si=fic×mic×hiu×aiu×piu×diu(1)

其中,fic表示针对多媒体内容c的设备Di能力,mic表示对于给定多媒体内容的设备合适度系数,hiu、aiu、piu分别指对于设备Di的用户习惯、年龄、专业因子,diu指表示用户u与设备Di之间距离的设备效用系数。上述所有变量取值区间为(0,1)。通过式(1)中多个因子联乘方式获得最优值,如果有一项因子为0,则最优值为0,表示设备不可用。下面逐一分析各项因子。

运行能力fic,表示对于给定多媒体内容c的设备Di能力,值为二进制变量,0或1,即指设备能否运行此多媒体内容,可用布尔函数表示如下 [12]:

fic=(Dai⊙Cac)∧(Dvi⊙Cvc)(2)

其中,Dai和Dvi逻辑变量在设备Di能够分别支持音频与视频时为真,Cac和Cvc在给定多媒体内容均有音频与视频操作需求时为真,否则为假。

设备合适度mic,如上文所述,给定多媒体内容的长度Cdc能够影响用户操作设备的偏好。mic值来自4×4矩阵M中,矩阵行表示给定多媒体内容长度,列表示设备空间类型:

mic=M(Cdc,T(Di))(3)

其中,M矩阵第一行表示长度小于2min,第二行表示在2~7min之间的长度,第三行表示在7~22min之间的长度,第四行表示大于22min的长度。列顺序依次表示为亲密空间、私人空间、社交空间、公共空间,该列排序同样被用于其他表示设备空间类型的参数中。使用文献[13]给出的相关内容长度调查结果,定义这些门限值及M矩阵如下:

M=10.80.60.40.810.80.60.60.810.80.40.60.81(4)

为了确定用户多媒体使用历史习惯hiu、用户年龄aiu及专业因子piu,定义3个二进制函数如下:

Uhu=0u为经常性用户1else(5)

Uau=0u小于30岁1else (6)

Upu=0u从事涉IT的工作1else (7)

其中,因子hiu表示给定用户多媒体使用习惯,多媒体内容长度会影响设备选择。因子hiu计算如下:

hiu=H(Uhu,T(Di))(8)

其中,H为2×4阶矩阵,行表示用户使用设备的频率(经常,不经常),列表示设备空间类型。相同的方式,年龄因子与专业因子也可表示如下:

aiu=A(Uau,T(Di))(9)

piu=P(Upu,T(Di))(10)

其中,A、P均为2×4阶矩阵,A第一行表示用户为青年组的值aiu,第二行表示用户为成年组的值aiu。类似地,矩阵P第一行表示用户工作涉及IT,第二行表示用户工作不涉及IT的情况。基于用户评分,矩阵H、A、P的初始值确定如下:

H=0.80.710.90.80.80.90.9(11)

A=0.70.810.90.80.70.91(12)

P=0.80.80.910.80.810.9(13)

距離效用度diu,由给定用户u与设备Di之间的距离予以计算。设xiu为用户与设备的距离,对不同空间类型设备定义唯一的设备空间效用度函数,图3给出了不同空间类型设备下设备空间效用度函数曲线。由图3可知,当智能手机距离用户很近时,即xiu≈0m,用户看不清楚;当xiu增加时,由于屏幕过小,其效用度函数呈下降趋势。一般来说,各种空间类型设备效用度函数峰值区间均不同,并且具有非对称趋势。

最后,使用图3中曲线中的4个参数与Weibull II 函数定义设备空间效用度函数,函数值区间为(0,1),其一般形式如下:

diu=a×c-1c1-cc×xiu-x0b+c-1c1cc-1×

e-xiu-x0b+(c-1c)1cc+c-1c(14)

其中,xiu指用户与设备距离,x0、a、b、c这4个参数对于每个设备空间而言均不相同。

1.6自适应机制

为了找到最佳设备实现多媒体重定向,本方案在计算每个设备评分时考虑了不同变量。尽管使用不同调查结果定义评分机制中的相关系数值,但每个用户仍有不同的爱好。因此,这里提出一种自适应机制,能够在每次交互后基于用户反馈更新相关系数值。PIC选择系数相关值并计算评分。比如,想象PIC使用用户年龄系数aiu计算得到设备Di的评分,而因为Di评分最高被推荐给用户。因此,当用户响应推荐时,aiu值使用式(15)更新:

aiu,new=aiu,old×11+nrnt+1(15)

其中,aiu,new指新系数值,aiu,old指旧系数值,nr指设备空间类型被拒绝推荐的次数,而nt指设备空间类型被推荐的总次数。

2性能评估

为了评估PIC组件的性能,笔者定义了4种场景并作了用户调查。在这些场景中,参与者被允许接入到有效距离内的所有类型设备。内容长度是场景中的唯一变量:场景1内容长度为2min,场景2为7min,场景3为22min,场景4为90min。举例,用户选择其偏爱的设备观看7min视频,此时距离用户0.25m内可以接入智能手机,在0.75m内可以使用平板电脑,在2.5m内可以使用电脑,在5m内可以观看电视。参与者年龄区间为20~40岁,有不同专业与多媒体使用习惯,通过比较用户对PIC给出设备推荐的反应,测试方案可用性。

实验系统搭建参照图1所示场景,无线环境采用802.11b室内无线局域网,使用邻近关系交互软件包Proximity Interaction Toolkit[14]在笔记本电脑上构建PIC组件并以此作为室内云服务器;用户设备由具有无线接入装置的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及电视组成;室内通过分布式布置多个光学摄像头与红外感应器作为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用户位置距离等信息,通过WiFi接入室内云服务器。endprint

同时还比较了PIC组件与其它两种传统方法的测试性能。第一种传统方法是距离评估法(Distance Only Method, DOM),只根据距离标准推荐新设备,故该方法通常会使用与PIC相同的学习机制,推荐用户有效区域内的设备。另一种是AirPlayer[15],该方法仅支持亲密设备与公共设备,并且没有学习机制,故不能自适应用户偏好。表2给出了性能评估结果。

由表2可知,PIC给出的第一种建议精确性达到70%,而DOM与AirPlayer分别为67.5%、62.5%,证明PIC能够自主学习并适应用户偏好,由于AirPlayer方法缺少学习机制,故不参与对比。两次交互以后的建议精确性,PIC可达到90%,而DOM为80%。针对这些场景,PIC能够提供一个更为成功的邻近关系多媒体交互环境。

3结语

本文提出物联网中一种新的多媒体用户交互云决策引擎PIC,旨在给用户推荐最优物联网接入设备。PIC组件考虑用户偏好、多媒体内容属性及设备属性等,能够将这些邻近信息输入到评分机制中,在给用户推荐最佳设备交互时,自适应学习用户偏好,进而调整评分机制中相关参数,在下一次交互中获得更高的建议精准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法,PIC具有更优的推荐性能。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朱德成,郑秋辰,刘佩云.推进开放的物联网发展[J].中国电子科研究院学报,2014,9(3):239244.

[2]赵欣.物联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计算机与网络,2012,3(4):126129.

[3]LUYSTEN K,CONINX K. Distributed user interface elements to support smart interaction spaces[C].In 7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media, 2005:277286.

[4]GREENBERG S, MARQUARDT N,BALLENDAT T,et al. Proxemic interactions: the new ubicomp[J]. Interactions, 2010,18(1):4250.

[5]MARQUARDT N, DIAZMARINO R, BORING S, et al. The proximity toolkit: prototyping proxemics interaction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ecologies[C].In 24th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2011:315326.

[6]JU W, LEE B, KLEMMER S. Range: exploring implicit interaction through electronic whiteboard design[C].In 2008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2008:1726.

[7]朱衛未,于娱.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2935.

[8]杜天旭,谢林柏,徐颖秦.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需解决的主要问题[J].微计算机信息,2011,27(5):152154.

[9]WANG M,BORING S,GREENBERG S. Proxemic peddler: a public advertising display that captures and preserves the attention of a passerby[C].In 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vasive Displays, 2012:3136.

[10]MATTERN F,FLOERKEMEIER C. From the internet of computers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0:242259.

[11]LI Z,LIN J,AKODJENOU M,et al. Watching videos from everywhere: a study of the PPTV mobile VoD system[C].In 2012 ACM Conference on Internet Measurement Conference, 2012:185198.

[12]黄景廉,王卓,李娟.一类H布尔函数的代数次数、相关免疫性与代数免疫性的关系[J].计算机科学,2015,42(3):153157.

[13]BROLL G, RUKZIO E,PAOLUCCI M,et al.Pervasive service interaction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J]. IEEE Computing, 2009,13(6):7481.

[14]NICOLAI M,ROBERT D,SEBASTIAN B,et al. The proximity toolkit:prototyping proxemic interaction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 ecologies[C].Proceedings of UIST11, 2011:231242.

[15]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36(1):168181.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何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媒体设备交互物联网
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