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袭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2017-11-02宝丁

航空知识 2017年8期
关键词:瓦尔德囚徒大队

宝丁

1944年8月24日,美国陆航第401轰炸机大队的B-17“空中堡垒”大举出动,对地处德国文化中心魏玛西北面的一处地方实施了空袭。这个地方名叫布痕瓦尔德,正是一处臭名昭著的集中营的所在地。那么,这次空袭是为了解救犹太人吗?

集中营里的秘密工厂

8月24日凌晨3时50分,在位于伦敦以北160千米的英国空军迪尼索普基地里,一群美国飞行员在第401大队的任务简报室里就座了。这一次的行动代号是“132任务”,大队将出动第612、613、614、615中队的40架轰炸机,对魏玛西北面的一处目标实施空袭。

听取简报后,第一架“空中堡垒”于7时10分腾空而起,最后一架在8时08分完成升空。由于第614中队的1架轰炸机因技术原因提前折返,出击的实际上是39架飞机。这个机群的目标是一座工厂,一座特殊的工厂。

这座工厂名为“古斯特洛夫II号工程”,实际上是一座专门生产所谓“报复性武器2”、也即著名的V-2导弹关键部件的秘密工厂。这座导弹工厂,就设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之内。

德国早就建起了多座集中营,而随着战争的进展,集中营里的世界也已经在发生着改变。当然,这里仍然是党卫队看守单纯发泄暴怒和纳粹军医肆无忌惮实施残酷虐待实验的地方,不过,这里也增添了“技术含量”。

随着德国军工吃紧和工人数量持续不足,为了应对日益残酷的战争,德国人开始着手把成千上万的囚犯变为奴隶工人,让他们充当战时德国的工业劳动力,而工作车间就在集中营之内。

这样做的结果之一,就是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在1943年已经化身为德国一个巨大的军工厂,犯人们在“古斯特洛夫II号工程”从事高度机密和重要的工作:加工制造V-2导弹的零部件。在这座特殊工厂里劳作的人,都是德国技术人员从集中营犯人里面挑选出来的“技术囚犯”,他们都具有工厂生产经验或者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布痕瓦尔德的生产完成后,V-2的部件便被装箱运出,送往位于米特劳-多拉的V-2地下工厂,在那里实施最后的成品组装,接着就准备向英国发出“复仇的烈焰”。

盟军之所以知道布痕瓦尔德正在生产V-2导弹,并非通过自己的情报机关,而完全是因为关押在这座集中营里的人。

是挑选出来的目标吗?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位于魏玛西北一处名叫埃特斯伯格的小丘上,于1937年夏天投入使用。在第三帝国时期形形色色超过4万座的各类拘押营中,布痕瓦尔德不仅是最大和最重要的之一,而且以集中关押大批政治犯而闻名。

有两名从布痕瓦尔德活下来的儿童后来成了文化名人。埃利·韦塞尔,凭借以童年经历为内容的自传体小说《夜》,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伊姆雷·凯尔泰斯,同样以集中营为主题的作品,让他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

在1944年夏天最新关进来的一批政治犯是10个姓施道芬堡的人,他们都是1944年7月20日暗杀希特勒事件的主角——已经被处决的施道芬堡伯爵的家人。同样涉嫌卷入此事的前德国陆军总参长哈尔德大将的妻子也被关了进来。

布痕瓦尔德不是战俘营,但仍关押着近200名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空军人员。盟军飞行员的到来悄然在集中营里掀起波澜,人们第一次知道了北非登陆和西西里登陆,当囚徒们问这些飞行员,战争还有多久能结束?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一个月。”这自然引发了阵阵欢乐的笑声。

飞行员们吃惊地发现这座营区里藏着一座规模庞大的工厂,而且那些在里面工作的犯人似乎满足于此。一个年轻的法国犹太人路易斯·格罗斯说:在工厂工作是我们苟延残喘的天赐良机。为什么呢?厂区有厕所、盥洗室、能入口的干净食物,主管也很少冲我们大喊大叫或者用橡胶棍殴打我们。

但是一直在和德国人交战的飞行员们,显然不会这样想。他们欣慰地发现营区里有一个专门致力于逃跑和反抗的地下委员会,便立即加入了他们。而在航空专家的帮助下,囚犯们居然搞出了一部电台,但只能发报,不能接收。

但这就足够了,足够盟军飞行员把布痕瓦尔德正在发生的一切通报给外部世界了。正是通过这部地下电台,盟军获得了“古斯特洛夫II号工程”正在生产V-2火箭部件的重要情报,于是促成了第401大队的这次出击。

当然,集中营里的人对此一无所知。盟军是否收到了他们发出的信息?收到了,是否会采取行动?如果工厂和营区被摧毁,所有关在里面的人是否就迎来了生机?一切都是未知数。

答案,在8月24日到来了。这是1944年夏天一个晴朗的早晨,在前往厂区的工作岗位报到之前,美国飞行员格罗斯抬头看见一架孤独的飞机在布痕瓦尔德的天空拖出了一条白色的尾迹——那时确实是航空侦察的好天气。

之后,那架飞机再次出现。这意味着布痕瓦尔德已经是被挑选出来的目标吗?以自己在空军的经验,格罗斯告诉难友,“那就是高空侦察。什么也逃不过航空相机的。”

“死亡舞蹈”

之前,因为天气原因,第4大队已经连续5天“轮休”,有些人对突然到来的任务还有些不习惯,比如机腹炮塔机枪手杰拉尔迪。他说,“上一次我们是去莱比锡,那太可怕了,我们被吊着打。”这次他担心“132任务”一样糟糕。

在进击魏玛的途中,美国机群受到了一群德国战斗机的拦截。在历时30分钟的纠缠中,3架飞在低层编队中的B-17被Bf 109击落,不过美国人也打下1架敌机。42-31591号“空中堡垒”虽未被击落,却也去不成魏玛了,就在这架飞机上的杰拉尔迪说,“我们不得不抛弃炸弹,在机身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返回英格兰。”

不过,当日的敌情也就到此为止,第401大队的其余飞机全部杀奔目标而去。

8月24日中午过后不久,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响起了凄厉的警报声,工厂里的囚徒和他们的德国看守开始走向出口,不过营区和厂区并没有防空洞,他們能做的只是在站在空地上。endprint

在布痕瓦尔德,空袭警报早已屡见不鲜,但每次都是假警报,从来没有炸弹掉下来过。所以,就像在学校喜欢消防演习的孩子一样,布痕瓦尔德的囚徒也期待空袭警报声,这意味着他们至少可以放松一段时间。

几分钟后,从云端深处传来的发动机的震响,开始冲击人们的耳膜。卫兵和囚犯们可以看到,北面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乌云团”,那是一支空中舰队。此前在法国被击落的加拿大人阿瑟·基宁斯是英国空军“兰开斯特”轰炸机上的投弹手,他以专业眼光审视道,“机群高度6 000到7 000米,完美的编队,壮观的景象。”

当打头的那架飞机临近时,地面上的人们看到了一股白烟。囚徒中的美国飞行员说,那是投弹的信号!格罗斯后来回忆:“我们抬起头,看见这既恐怖又美丽的景象。飞机组成的厚厚地毯覆盖了整个营地。但营里没有避难所,也没有地窖,只有附近满是死尸的沟渠!”

格罗斯看向了望塔,发现那里的党卫队看守仍然相当冷静,好象并不打算放弃他们的岗位。突然间,一种刺耳的尖啸声传来了,而且越来越响。一名法国囚徒喊道:“我听过那声音,就在我的家乡,在1940年6月!”

从几千米的高空上,第401轰炸机大队的飞机开始投下500磅(226千克)航空炸弹,还有燃烧弹。“布痕瓦尔德的人们就身处在这恐怖的旋转木马下面。一道巨大的闪光,就像断头台上的刀挥过,然后我就看见一道黑暗的烟墙席卷而来,一场野蛮的、毁灭性的死亡舞蹈已经开始。”多年后,基宁斯以如此诗意的笔触记载道。

玉石俱焚

爆炸撕裂了“古斯特洛夫II号工程”的厂区,目击者称厂房就像是由輕便的木夹板做的一样,汽车和重型机械则像是被抛到空中的玩具。

在厂区的废墟上,囚徒和德国看守惊恐万状,许多人的衣服、头发和皮肤上都着了火,其他人则已经被砸落的瓦砾、碎石和树干给埋葬了。人们哀号着:“他们是要把这里变成火葬场吗?”

炸弹狂潮过后,一大批小册子开始纷纷扬扬地飘洒下来,有如白雪。上面是在苏联被俘的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的号召,里面讲到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并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结束敌对状态。对囚犯们来说这些内容很有意思,尽管他们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个元帅。

完成了投弹任务的B-17全部安全返回,第一架轰炸机于15时48分降落到迪尼索普基地。第401大队稍晚发布战报:“1944年8月24日。目标魏玛,莱比锡西部,德国。飞行时间8.5小时,投弹高度6 000米,每架飞机投下10枚炸弹,摧毁了当地制造火箭的工厂。损失3架飞机,39名机组阵亡、负伤或失踪。”

空袭仅仅历时15分钟,却极为成功,整片厂区几乎被夷为平地,此地在战争剩余的时间里再也不能生产V-2部件了。第401大队的行动是对德国导弹复仇计划的一记重创,同时炸弹还摧毁了党卫队看守的军官宿舍区,许多军官的妻子和孩子死在那些房子里——被炸死的德国人总计超过100人。

然而,就像格罗斯所写的那样,“就算这是整场战争中最精确的的高空轰炸之一,你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玉石俱焚的空袭,那很难让人高兴起来。”

玉石俱焚的结果,是布痕瓦尔德的囚徒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6岁的奥伦施坦因回忆道:“我同一班的大部分工人都死了,很少有人逃出来,那里无处可藏,也无处可去。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期盼的东西吗?”

此次空袭一共导致388名犹太人、政治犯、盟军空军人员丧生。其中最知名的一位死难者,应该是意大利国王埃曼纽尔三世的41岁的女儿,萨伏伊的玛法达公主。

战前,玛法达嫁给了德国黑森的菲利普王子,一度被认为是德意两国法西斯政府间的完美纽带;二战爆发后,她因积极投入反战运动而招忌恨,终于成了“意大利王室的一块腐肉”(希特勒语)而被投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这个不幸的公主在24日的空袭中被严重烧伤,尽管营区的德国军医施以救助,但她还是在两天后的夜里死于伤口感染。

二战结束后,当布痕瓦尔德的集中营真面目公诸于众时,人们对于8月24日空袭的关注,自然从单纯的破坏军工厂之举上升到了人道主义关怀的层面。对此,第401大队的任务官艾里逊.布鲁克斯中校对公众表示:“在任务准备会上,我们已经反复强调,V-2工厂旁边就是集中营,我们要竭尽全力精确投弹,要正中目标,而且只能正中目标。”

这自然赢得了公众的喝采。但至少有一名B-17的机组发出过不同的声音,他就是那位投弹手杰拉尔迪。“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集中营在那里。我们只知道目标是火箭工厂。”而在杰拉尔迪所属的第613中队对“132任务”的官方记录里,也完全没有提及“布痕瓦尔德”或者“集中营”,只是简单地把目标描述为“工厂”。endprint

猜你喜欢

瓦尔德囚徒大队
马打滚
机智的囚徒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海盗的囚徒
论男性出轨者的囚徒困境
上帝“住”进手机里
伟人的共性
首战告捷的空军第28大队
威震长空的英雄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