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东津沱 一湾碧水洒落下记忆碎片

2017-11-02寒溪夜浣

城市地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合川庄园

寒溪夜浣

以前,从主城北上,沿嘉陵江辗转,拐过一个叫东津沱的地方便豁然开朗,到这里就算是进了合川。后来尽管通了高速,进合川城最快的路还得经这儿。千百年就这样进进出出,历史的尘嚣在这里不断积淀,不变的却是那份喧哗中独有的安静,如同淌过的嘉陵江水,潮起潮落拍打出的激昂,化为一颗颗晶莹的碎片,洒落在砂砾之间,于阳光中折射出斑斓。

合州八景之中独一份

春秋战国时合川曾为巴国别都,西魏以涪、岩(渠)、嘉陵江汇合,定名合州,由名知意,此地秀水合汇,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于是,丰富的自然精髓与众多的人文情怀在这里积淀,汇聚成“合州八景”(涪江晚渡、金沙落雁、甘泉灵乳、东津渔火、鱼城烟雨、瑞映清风、濮湖夜月、照镜寒波)。东津沱不仅名列其中,还有“合州盛况看江面,江面盛况观东津”之绝高评价。

这和合川的繁荣得益于水,由码头而盛不无关系。码头繁荣的标志自然是江面舟楫如织,而这盛景何处最绝,当数东津沱。要说这地儿,还颇有点意思,古人称其地形呈现五马归糟,为财源之兆,东津沱也果不辜负,在嘉陵江接纳了涪江、渠江之后,硬是将滚滚洪流奋力一挡,洄漩出了一个巨大的“U”字沱湾,息水成“湖”,造就了绝佳渔港。白天这里热闹无比,下行的船夫们摇着橹歌声嘹亮,上行的纤夫们背着绳号子铿锵。入夜这里又安静奇幻,积蓄了一天力气的渔舟争相竞发,船上的渔火倒映江面,也跟着沱湾的微波穿梭起伏。水中岸边光影与繁星皓月混为一片,璀璨得让人迷离入梦。

“合州有八景,东津独一份”,东津沱的美不仅仅在于往昔的璀璨渔火,还在“合州八景”之中又有了“东津八景”。除了东津渔火,白塔残菩讲的是沱上东山,即现在的白塔坪原有始建于唐代的一代名寺白塔寺,亦名东山古佛,因内建白塔一座,六角十三层,全城可见,时而佛光显现,时而云雾缭绕,因此得名。寺内更曾藏有唐伯虎画象、乾隆皇帝词语、苏东坡笔墨等诸多珍宝,虽然几十年前毁于一旦,不过数百年来,寺庙代代沿山崖凿刻的千余樽摩岩造像却保留了下来。最为精妙的当数山顶岩壁的44余龛造像,其中第5号龛为明代龛像,3.65米的龛内凿1.55米千手观音像,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身后有镂雕背屏,边缘饰火焰纹,头戴宝冠,冠上有化佛,观音千手执法器。第8号龛为宋雕明改造像,6米龛内5.6米的接引佛像左手于胸前,右手垂于体侧,掌心向前,施与印,“乾道十一年”题记清晰可见。而其他造像多为宋代雕凿,无不演绎出众多佛理故事。

白塔坪也是一览东津沱全景最好的地方,对岸八角亭若隐若现,让人想起合川人世世代代相传的“金鸭佑合州”,而此时又传来阵阵钟声,才回神,净水梵音已在耳边,再远眺江中的绿岛沙洲和脚下往昔渔民的张弓野趣……确为景中有景,人文自然俱佳。

消失的一代名茶

从白塔坪下来往城区走,要过一条叫做水南茶的街,可能连很多合川当地人都不曾留意过。但这地儿还真不简单,名字里有茶,历史上也真出茶,而且还是巴蜀四大名茶之首。

宋代马端临著过一本《文献通考》,卷十八中《征榷考五》记载:“蜀茶之细者,其品视南方已下,惟广汉之赵坡,合州之水南,峨眉之白牙,雅安之蒙顶,土人亦珍之,但所产甚微,非江、建比也。”其实东津沱产茶的历史比这还长,商周时期白塔坪东山山顶小丘便有茶树数千亩,茶户将采茶叶送到山下官府作坊烤制,春茶进贡,夏茶交易,秋叶自饮,由于产量不多,长期奉为珍品。因作坊所在地东津沱位于三江之南,故名水南茶。据说茶坊牌匾“水南茶”三字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所书。但到了南宋末年,元军攻打钓鱼城受阻,只能隔江对垒,水南茶坊房大屋好,自然被元军霸了去,做了指挥部,东山茶园也住满了军队,这一待就是36年,茶园荒芜成林,水南茶从此一蹶不振,并渐渐消失。

元军走后,茶虽没了,作坊倒是修修补补,一直保存到民国初年,直到刘湘治合川,效仿元军驻守东山,水南茶坊彻底变成了营房,空留下一个街道名,营房附近还建有大小两座营门,所以现在的东津沱还有“大营门”、“小营门”的地名。

中国纺织的产业标本

说起东津沱,老合川人必先想到重庆第四棉纺织厂,这是合川曾经的骄傲。这个占地面积近50万平方米的大厂,在当时聚集的职工可形成一个小型城市。但提起他的前身——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就罕有人知了。

从名字上不难看出,这个传奇的纱厂最早其实在河南,由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新兴商人派”穆藕初1919年创办于郑州,全套德国设备在民国时期的中国首屈一指。不幸生不逢时,棉花、棉纱作为当时的军需物品,是军阀们垂涎的对象,纱厂最终走投无路,先抵押给了美资洋行,后被天津中国银行收购,成为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属下的国营工厂。原以为可以安静地生产了,可惜命运多舛,抗戰形势紧迫,工厂开始了携带机器辎重的艰苦辗转之路,直到1938年2月才到达重庆,落户沙坪坝土湾,不料又成为了日本飞机重点关照的对象,不得不在1940年9月到东津沱购地600亩,修厂房建支厂。当时工厂安有美制萨克洛威尔细纱机15000锭、500千瓦发电机1台、锅炉1台,拥有职工2497人,终于恢复了元气,并吹响产业抗日的号角。1941年5月复产,注册商标“红飞艇”年产纱2959件,为满足大后方抗战需要,又于1942年、1944年先后两次扩建,同时新增品牌“金飞艇”。这些生产出的棉纱被作为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的战场,对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穿衣问题贡献极大。

解放后,纱厂几经易名至“重庆第四棉纺织厂”,到本世纪初企业改制。如今,重棉四厂已倒闭,但里面的“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旧址”却依然完好如初。同时他还是重庆唯一留存的纺织产业标本,重庆曾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纺织工业重地,最多时占到全国纺织业比重的30%,沙坪坝土湾有重棉一、二厂,南岸弹子石有重棉三厂,合川有重棉四厂,北碚有重棉五厂(灯芯绒厂),李家沱有重棉六厂,长寿有重棉七厂,另外还有南岸的重庆麻纺总厂,沙坪坝的重庆针织总厂。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纺织企业都已经倒闭了,也让这片偏居于合川一隅的地方变得尤为珍贵。

巴渝庄园的百科全书

眺望完自然风光的美丽,探寻过石刻和古刹的秘密,听完战火硝烟的传奇,东津沱还有一块巴渝庄园中的瑰宝——黄继浦庄园,它涵盖了重庆民居几乎所有的迷人之处,最独特的便是对地形的运用和防御设计的巧妙。

从大处看,这座由合川土豪黄继浦修建的庄园占地极广,却立体地盘踞在山侧,所有的建筑都随着地形巧妙布局,处处透露出一种与大自然融合的层叠婉转之美。从防御上来看,这样的依山布局用心良苦,民国时候重庆山多加上政局动荡,多有匪患,几乎所有的土豪大家都将防御作为构筑建筑居所的头号要务,更何况东津沱地处合川的通衢要冲,所以黄继浦大费脑筋,请来高手设计,形成了一个由三部分构成的民居体系,山下为下人居所和商贸店铺,还有家族其他小地主的院落和岗楼互为犄角,同时也是操练保安团的地方;山腰上为建筑群的核心——园林庄园,居高临下,一览众小,四周围墙上藏着明口暗孔无数,还设有三层岗楼,楼顶城堞,各层枪眼;山顶全部被用石头砌的城墙合围成寨,只有一条小路上下。

从小处看,庄园中处处暗藏玄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雄伟的碉楼,为了和园林风格一致,碉楼在细处又不忘俊秀装饰,当年这里常年驻守保安团,据说地下还藏有一个神秘的水牢。碉楼出来的路半悬坎上,仅供一人行走,两边又分为三支,一支明通围墙和大门,一支绕入后花园,一支暗入庄园内室。玄妙的是通向后花园的支路上还隐秘着两个暗道,既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藏人,还可以出奇兵偷袭。

庄园中心为一书院建筑风格的三合院,建筑在高台之上,平添了几分威严,房屋正面全为宽敞围廊,柱础、石栏、斜撑等无不雕刻精美。两侧厢房设计独特,各自白成院落,围廊尽头悬于高台之边,又成为一个自然天成的观景台。庄园背后是主人的私密空间——后花园,虽然地形受限,但主人却极尽所能想将江南园林的精髓竞相搬来。嶙峋的假山和真山融为一体,拱门隔断又与碉楼的防御体系交织,还挖凿了一方莲池以容纳拱桥的风情,方寸之地不留一点遗憾。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川庄园
合川:党建融合资源 振兴汇聚力量
合川三江生态文明研究院挂牌
奇怪的庄园
蓝湖庄园历险记
皱眉人
夜游魔法庄园
动物庄园
“合川兵变”播下革命火种
印度KL庄园
最萌和尚兄弟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