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理学教学中明辨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以神经递质和受体为例

2017-11-02乌英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神经递质生理学思维

乌英嘎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生理学教学中明辨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以神经递质和受体为例

乌英嘎

(赤峰学院 医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运用ISEC教学理念,将明辨性思维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结合生理学的课程特点,对“神经递质和受体”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既发散又连贯的三个阶段来完成,并强调理论、实践与实验三者的结合.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及完善此教学设计,力争完成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明辨性思维能力.

明辨性思维;能力;培养生理学;教学设计

明辨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又叫审辩性思维,主要指那种怀疑的、分析的、推断性的、反思性的思考方式.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奇科分校的摩尔(Moore)教授,在其《批判性思维:走出思维的误区》(美国大学最为畅销的教材)中,指出明辨性思维有两层含义:(1)对外界信息给予批判性思考,以做出积极的选择;(2)人们可以应用于实践的技能.ISEC项目提倡的“重视明辨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符合实际教学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生理学教学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由于生理学理论性很强,内容抽象,传统教学又强调让学生掌握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术,因此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虽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但往往是实验课与理论课“各自为政”,很难实现融会贯通.

随着我校深入开展ISEC教学项目,本人不断地学习并运用ISEC教学理念进行生理学教学.在此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明辨性思维的启发和培养,比“填鸭式”灌输教学更为有效.在生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对科学家验证过的知识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引领学生提出质疑,不断追问,把知识学习的过程作为一种探索和寻求的过程,使他们在学习中主动开放式地思考问题,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汲取技能,是生理学教学需要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这与教师的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形式与环节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神经递质和受体”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能力的问题.

1 设计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明辨性思维的意识,将“神经递质和受体”教学过程分成了知识的引入、案例的运用及设计创新性实验等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在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明辨性思维的实践方面又是逐层递进的关系.整体设计思路见图1.

图1 设计思路

2 课堂实施

具体实施:

传统教学中,生理学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内容是学生既觉得枯燥难懂又难记忆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既有兴趣去探究又能主动去学习是该教学设计的初衷.下面以乙酰胆碱为例,展示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 知识点的引入

课堂教学以奥地利的一位药理学家奥托·洛伊(Otto Loewi,1873-1961)做的梦引入.学生会觉得很新奇,会不由得想老师介绍的这位科学家到底做了什么梦;他做的梦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又有什么关联.奥托·洛伊为了证明迷走神经能释放神经递质,刻苦钻研,日思夜想,结果通过梦中的实验证实了他的设想.老师先不告诉洛伊是通过什么实验证实的迷走神经释放神经递质.而是介绍当时已经知道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但当时人们认为迷走神经的作用是通过电传递的形式传导兴奋的,还没有发现神经末梢释放并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接着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洛伊将如何证明迷走神经末梢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递信息的.让学生结合当时已知道的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及做过的实验,发散思维去思考.

最后通过介绍科学家思考问题的关键点及他们的思维飞跃之处,鼓励学生继续对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发现及设计思路进行提问.既轻松有趣地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也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学习到了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二阶段 案例的运用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相关内容介绍完之后,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学习运用知识的技能,是所有专业课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因此第二阶段将学生分成4-5组,选择适合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例如,给学生展示患者吃完东莨菪碱(晕车药)后出现毒蕈碱样作用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针对案例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分析找出自己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得出结论.让每组派出代表发表案例分析的结果,由老师归纳总结.最后再启发学生该案例当中关于乙酰胆碱的知识点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如乙酰胆碱有哪些生理作用;乙酰胆碱的阻断剂是什么等等.从其他晕车药和神经递质方面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给学生留课外个人作业,运用乙酰胆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其他神经递质的生理作用.

第三阶段 设计创新性实验

介于学生培养层次的差异等原因,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新的实验,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创新性实验的开展一直面临着诸多难题.如果在理论课上渗透一些实验设计的信息,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设计创新性实验的教学.例如在介绍神经递质的发现证实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洛伊是如何通过“蛙心灌流”的实验证实迷走神经能够释放神经递质的;进一步启发学生能不能利用其它方法证明迷走神经能够释放神经递质的事实.乙酰胆碱是迷走神经的神经递质又如何证实等等.通过老师的启发以及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假设.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开阔.课后再让他们去查阅资料,设计出创新实验的可行性方案,会事半功倍,同时避免学生没有尝试过就想抄袭的想法.创新实验的结果有时没有如学生预期般顺利进行,这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性,需要不断重复和重新整合发现问题.

3 教学效果

理论、实践及实验相结合一直是生理学教学所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中理论是基础,讲完理论之后,通过验证性实验去验证之前科学家们已经完成的实验.效果好的话,理论和实验可以承上启下,起到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往往疏于思考,仅忙碌与实验操作和急于出结果.而出现理论是理论,实验是实验的局面.虽然有些学校开设了本科生的探索性实验,但结果并乐观.多数学生从网络抄袭一些实验来应付,很少有真正自己去思考设计出实验的.这与老师的引导以及一些学校的实验室条件的局限性有一定的关系.学生的一些设计被扼杀在摇篮里,这也大大地打击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生理学教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验能够有机地结合,明辨性思维意识能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起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理论课与实验课的衔接,有初步的创新性实验设计意识,是目前在实验设施局限的一些学校最有效而且可行的手段.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型实验设计思维,避免实验室条件局限就直接将实验设计否定掉的情况.以鼓励和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及主动去思考探究的能力.

4 生理学教学中的反思

受传统教学和目前国内教学评价体系的影响,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时少,内容多,无法平衡的矛盾.经过ISEC理念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后,发现传统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教学,让学生“不劳而获”而懒于思考,不仅达不到有效教学,更是封杀了学生开放性思考的积极性.课堂教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具有启发性地教学才是更有效的教学.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教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去学习思考的技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力争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明辨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通过《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理论、实践与实验三者结合的教学设计效果良好.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自主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明辨性思维的能力.当然,此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设计的一些实施细节,并不能对所有知识点的学习都适用等,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进一步完善.

〔1〕王杨凯,马蓓,王伟忠.生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

〔2〕刘涛,陈雨青.浅析ISEC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方法[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

〔3〕蒋柳鸾.浅谈生理学教学设计——以血型与输血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3(18).

G642

A

1673-260X(2017)10-0219-02

2017-06-09

猜你喜欢

神经递质生理学思维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神经递质及SCF/c-kit通路的影响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快乐不快乐神经递质说了算
怡神助眠汤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