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沧县地名谐音改字现象试析

2017-11-02马英新张雅洁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北沧州061001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沧县沧州谐音

马英新,张雅洁(沧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河北沧县地名谐音改字现象试析

马英新,张雅洁
(沧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地名既是反映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又记录了语言的发展历程。沧县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其地名蕴含着丰富的语言与文化特色。谐音改字是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用新字替换地名当中的旧字。谐音改字是地名更迭的重要手段。在沧县515个地名当中,有62个地名存在谐音改字现象,约占12%。沧县地名谐音改字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语言因素、地名因素和其他因素等四个方面。

沧县;地名;谐音改字

国务院定于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地名普查工作有利于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对发展经济和增进社会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地名见证了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所以,地名普查对于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工作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地名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学价值日益受到重视,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地名进行保护性考察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沧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环绕沧州市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腹地。沧县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距今约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地名蕴含着丰富的语言与文化特色。地名分为政区地名、聚落地名、自然地名、历史地名、经济地名和文化地名等,其中聚落地名又包括城镇地名和农村地名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沧县聚落地名中的农村地名(以下简称“沧县地名”)。沧县辖4个镇和15个乡,共计515个地名,具体数据如下:崔尔庄镇48个,大褚村回族乡26个,杜林回族乡43个,汪家铺乡24个,大官厅乡41个,风化店乡21个,杜生镇40个,仵龙堂乡19个,张官屯乡35个,捷地回族乡16个,高川乡33个,旧州镇14个,纸房头乡33个,李天木回族乡14个,黄递铺乡29个,薛官屯乡13个,兴济镇27个,姚官屯乡13个,刘家庙乡26个。

在这515个沧县地名当中,有62个地名存在谐音改字现象,约占12%。所谓谐音改字,就是借助于音同或音近,用新字替换地名当中的旧字。沧县地名谐音改字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心理因素、语言因素、地名因素和其他因素等方面。[1]

一、心理因素

趋吉避凶、含蓄典雅,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的社会心理现象,因此,人们更喜欢选择用吉祥、典雅的地名去称说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在沧县62个谐音改字地名中,有16个正是源于这种社会心理因素,具体来说可分为趋吉、避凶、雅化三种情况。

(一)趋吉

银子旺,地处沧县张官屯乡,因该村的西面和南面各有一条道,形成人字形,中间低洼,终年积水,所以取村名为“人字洼”,后来王姓居民为祈求发财致富,更名为“银子旺”。从“人字洼”到“银子旺”,地名当中的三组字都属于音近改字,地名的命名方法也随之从描述地理环境巧妙地变成了祈求吉庆。

尚福屯,地处沧县高川乡,因此地是尚姓富户的屯田,所以取村名为“尚府屯”,后来演变为“尚福屯”。“府”与“福”属于音近改字,新地名在保留姓氏“尚”的同时又增添了祈求吉庆的色彩。

(二)避凶

建庄,地处沧县黄递铺乡,因村西有古墓,所以取村名为“建冢”,后来当地百姓认为“冢”字大凶,所以改为“建庄”。“冢”与“庄”属于音近改字,新地名成功地趋避了“冢”字的大凶之气。

(三)雅化

崔尔庄,地处沧县崔尔庄镇,因崔姓在此建村,所以取名“崔庄”,当地口语呼之为“崔儿庄”,后人为雅化其名,取《诗经》当中“彼尔维何?维常之华”中的“尔”字(华盛的样子),改为“崔尔庄”。“儿”与“尔”属于音近改字,“儿”字用在地名中似有不敬之意,但“尔”字为褒义,新地名既起到了避俗的作用,又显得含蓄典雅。

山呼庄,地处沧县纸房头乡,明永乐二年,魏、马、张三户人家迁来定居,因此取村名为“三户庄”,后因该村兴旺发达,人口众多,该地名已不合时宜,所以改为“山呼庄”。“三”与“山”、“户”与“呼”都属于音近改字,此外“山呼”本为封建时代对皇帝的祝颂仪式(如“山呼万岁”),因此,远比“三户”更为典雅。

二、语言因素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省时省力、经济实用,这一经济原则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语言的各个方面。地名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自然也会受到语言经济原则的支配。在地名的命名和更名过程中,多用笔画少的字,少用笔画多的字,多用常用字,少用生僻字等等表现得尤为突出。[2]

(一)简化笔画

辛庄,地处沧县杜生镇,明永乐二年,移民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建村时便取名为“新庄”,后来演变成“辛庄”。“新”与“辛”属于音同改字,“新”字总笔画为13画,而“辛”字总笔画仅为7画,在书写上更为方便、快捷。在沧县62个谐音改字地名中,一共有17个都属于这种情况,如“王辛庄”(旧名“王新庄”)、“小辛庄”(旧名“小新庄”)、“南陈辛庄”(旧名“陈家新庄”)等等。

达子庄,地处沧县崔尔庄镇,该村原名“达志庄”,后来演变成“达子庄”。“志”与“子”属于音近改字,“志”字总笔画为7画,而“子”字总笔画仅为3画,更为简便,不过简化后的“达子庄”却容易与“达子店”发生混淆。达子店,地处沧县风化店乡,元朝忽必烈称帝占据中原时,令汉族居民每十户供养一蒙古贵族(俗称鞑子),因有一户蒙古贵族不恃汉族供养,开店为生,自食其力,宾至如归,所以,来往客商称呼此地为“达子店”,此地名也沿用至今。此“达(鞑)子”非彼“达子(志)”,“达子庄”的得名与蒙古族并无联系,“达子庄”与“达子店”并不是同一个地方。

西卷子,地处沧县仵龙堂乡,明永乐二年,崔姓迁来圈地占产建村,取名“崔家圈子”,后因附近还有戴、李两个圈子,在日寇侵华时期按方位更名为“西圈子”,解放后又演变成“西卷子”。“圈”与“卷”属于音近改字,“卷”的笔画比“圈”少3画,因此,新地名写起来更加省时省力,类似的地名还有“中卷子”(旧名“中圈子”)、“东卷子”(旧名“东圈子”)。

(二)替换生僻字

后程子,地处沧县姚官屯乡,明永乐二年,蔡姓迁来时,给皇帝管脂粉地,以姓氏取名为“蔡家埕子”。当时村南还有一个小村姜家埕子,官府分别把两村改为前、后埕子,该村为“后埕子”。“埕”与“程”属于音同改字,“埕”字较为生僻,远不如“程”字易于辨识、称说和书写。

三、地名因素

宗族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人们往往按照姓氏聚居,因此许多地名是以姓氏命名的,沧县也不例外,比如“赵庄子”就是因赵氏移民来此地占产立村而得名,“曹家庄”也是因曹氏迁居此地而得名。但是,有些看似以姓氏命名的村落其实与姓氏根本没有联系,这些地名当中有一部分是由于谐音改字造成的,改后的字恰巧是姓氏用字。至于此类地名改后的字为何恰巧是姓氏用字,这恐怕还是与人们原本就习惯于以姓氏命名所居住的村落有关。[3]

齐家务,地处沧县大官厅乡,该村建于元朝至元四年,初建村时共有七户人家,取名“七大户”。明永乐元年燕王扫北时,靖难军拂晓从村旁路过,适逢大雾笼罩,该村幸免于难,从此改村名为“起大雾”,后来演变成“齐家务”。乍一看“齐家务”这个地名是以齐姓命名的,其实只有在了解了该村历史之后才能发现,原来该村地名经历了从“七大户”到“起大雾”再到“齐家务”的更迭。在这一系列的地名更迭过程中,谐音改字起了主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姓氏在地名中的主导地位。

赵官,地处沧县杜林回族乡,元末建村时,该处有三座大寺,东大寺、西大寺,还有中间的一座大寺,中间的这座大寺是倒坐观音菩萨,叫“召观”,以此称村名为“召观”,后来演变成“赵官”。“赵官”不姓赵,而是由“召观”谐音改字而来,不了解该村历史的人是很难发现其中的缘由的。

前曹庄,地处沧县旧州镇,清康熙十二年,穆姓由南京老槐树下迁来建村,因此地是一片荒草野洼,结合姓氏取村名为“穆家草庄”。后来因“草”与“曹”谐音,叫成“穆曹庄”,又因村后有个刘曹庄,解放后又改为“前曹庄”。从“穆家草庄”到“穆曹庄”再到“前曹庄”,原本的姓氏“穆”消失得无影无踪,谐音改字“曹”反而摇身一变坐上了正位。类似于“前曹庄”这种情况的还有“后曹庄”,正像“前曹庄”其实姓“穆”不姓“曹”一样,“后曹庄”实际上是姓“刘”不姓“曹”。①

四、其他因素

历史和语言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轨迹,它们并不会被人类的理想目标和条条框框所左右。沧县地名当中的谐音改字现象,大部分可以从上述三个方面作出解释,但是还有一些地名却是我们暂时无法解释的。②

胡洼子,地处沧县刘家庙乡,清末道光年间,扈姓为他人在此种地立村,又因此处地势低洼,所以取村名为“扈家洼”,后来因“扈”与“胡”音近,又演变成“胡洼子”。“扈”姓源自于我国上古时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现在的“户”姓就是由“扈”简化而来的。该地名在谐音改字的过程中没有使用音同的简化字“户”,而是使用了音近的“胡”字,其中缘由已不得而知。[4]

地名既是反映社会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又记录了语言的发展历程。沧县作为一座千年古县,其地名研究极为匮乏,从语言与文化的角度对沧县地名进行保护性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沧州地域文化研究。谐音改字是地名更迭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有利于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注 释:

① 参见沧县地名办公室编《沧县地名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83)。

② 参见河北省地名办公室编《河北省地名志·沧州地区分册》(内部资料,1983)。

[1] 盛爱萍.温州地名中的谐音问题[J].修辞学习,2004,(3):42-44.

[2] 张清常.北京地名谐音改字试析[J].中国语文,1994,(3):197-200.

[3] 李如龙.汉语地名学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 河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河北省志·地名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AnAnalysisofthephenomenonofHomophonicWordChangeinPlaceNamesofCangxianCounty,HebeiProvince

MA Ying-xin, ZHANG Ya-jie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Cangzhou, Hebei 061001, China)

Place names are not only the living fossil reflecting social history and culture, but also the record of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Cangxian County has witnessed a long history of two thousand years, and thereby, its place names contain rich language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Homophonic word change refers to the use of new words in place names in virtue of those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sound. Homophonic word change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he change of place names. Among the 515 place names in Cangxian County, 62 place names have experienced homophonic word change, accounting for about 12% of the total. The causes of homophonic word change of place names in Cangxian County include four aspects: psychological factor, linguistic factor, place name factor and other factors.

Cangxian County; place names; homophonic word change

H172.1

A

2095-2910(2017)03-0031-03

[责任编辑张胜广]

2017-08-08

2017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沧县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编号:No.2017124。

马英新(1983-),女,回族,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地名;

张雅洁(1990-),女,河北沧州人,沧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地名。

猜你喜欢

沧县沧州谐音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沧县人大常委会视察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落实情况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谐音词的规则
河北沧县 “全方位”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
沧县镂空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