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施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方案

2017-11-02崔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年10期
关键词:恩施换乘火车站

崔赛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5)

恩施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方案

崔赛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5)

针对恩施火车站现状周边道路系统不完善、停车场配套不到位、交通组织混乱、火车站作为城市的门户景观形象差等问题,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广场及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结合城市发展趋势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优化交通组织、施工组织方案解决恩施火车站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改造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客运业正经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铁路局“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的规划要求,一些地处西部偏远山区的市县,通过铁路的建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站前广场作为火车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旅客提供了换乘、集散、休息的场所,但受困于当时的设计理念和经济水平,站房规模和站前广场的现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换乘、功能布局、城市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对站前广场交通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城市的发展趋势提出解决方案,为中小城市的火车站及站前广场设计提供经验。

1 项目背景

恩施自治州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的武陵山腹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接湖北宜昌,西邻重庆万州、黔江,南连湖南湘西,东北临湖北神农架。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是恩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湘、鄂、渝、黔边界地区的商贸中心。

位于恩施市北端的恩施火车站是宜万铁路的始发站之一,是全线最大的市(地)级中间站。该线东起宜昌,向西经巴东、建始、恩施、利川至重庆万州,全长376 km。素有“三峡大动脉”之称的宜万铁路,是我国铁路“四纵四横”路网主通道之一,也是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的关键路段。作为宜万铁路中最大的市(地)级中间站,恩施成为连接东中西部的桥梁和纽带。

2010年底,恩施火车站正式通车,给恩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及前所未有的机遇。火车站片区成为了恩施新城区的交通枢纽和全州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同时,广阔的“二级市场”逐步打开,更多的远线游客通过铁路运输进入恩施州。

然而,恩施火车站站房原设计最高聚集人数为2 000人,据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高峰日聚集人数达到20 000人。火车站周边土地在城市建设中大片出让,导致站前广场面积有限,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该文针对现状火车站周边道路系统不完善、停车场配套不到位、交通组织混乱、火车站作为城市的门户景观形象差等问题,在场地受限的情况下,利用广场及城市道路地下空间,通过优化交通组织,解决恩施火车站的一系列问题。

2 火车站周边道路疏解

火车站周边将形成“三纵两横”的路网体系。横向干道为站前2号路(高旗大道)、施州大道;纵向道路为西侧的3号路,中间的1号路(金桂大道)及东侧的4号路。3号路为现状道路,4号路正在建设。本次方案为改造现状1号路、2号路、新建施州大道(3号~4号路)。以下为具体方案。

(1)站前1号路:现状1号路与火车站房不在一条中轴线上,偏差22 m。改造方案以站前广场中轴线与施州大道环岛交点作为道路设计中线,道路断面与现状金桂大道保持一致。

(2)站前2号路:针对现状站前环岛及2号路与站前广场高差的问题,将1号路与2号路的道口改为“T”型道口型式,并采用灯控渠化道口方案,保证站前广场完整性,并对2号路进行竖向降坡,同时,将现状2号路两侧对称拓宽至双向8车道以满足其交通需求。

(3)施州大道(3号路~4号路):施州大道与1号路节点采用“施州大道直行下穿+地面环岛”的方案,下穿通道和两侧辅道均为双向4车道。

图1为改造后的火车站区域总体鸟瞰。

图1 改造后的火车站区域总体鸟瞰

3 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

3.1 总体设计思路

站前广场腹地狭窄,面积仅约2 hm2。现状地面全部水泥硬化,为地面社会车、出租车停车场,导致人车混行,景观形象较差。因此,将社会车、出租车停车场设置在地下空间内,广场通过景观提升,形成景观性的集散广场,达到人车分流、快速换乘、城市形象提升的目的。

地下空间的功能依据需求而定。恩施火车站旅客特征表现为两种:

(1)常规铁路接、送站旅客。此类旅客主要为恩施本地人群,其交通接驳方式主要通过私家车、出租车及公交车换乘。此类旅客需要快速换乘,不会在站前广场或地下空间过多停留。

(2)恩施作为旅游旺地,每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旅客汇集到此,而火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载了大量旅客。这部分旅客为恩施带来了非常大的购买力。

恩施特产及其丰富,恩施富硒茶、景阳鸡、凤头姜、土猪肉等闻名遐迩,而火车站周边现状并无大型商业体,因而地下空间配置一定量的商业,以满足短暂逗留在火车站的外地旅客的商业服务需求。地下商业同时可以为本项目的建设资金起到回收与平衡的作用。

由于现有站房候站大厅设计偏小,不能满足高峰日旅客候车和休息功能,地下空间应考虑设置候车旅客的休息大厅,作为候站大厅的补充。因此,地下空间分为三个功能,分别为地下交通换乘区、地下商业区以及地下休息区。

3.2 火车旅客进出站模式

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弥补站前广场面积偏小导致的不利影响。但是,将交通换乘以及商业设置在地下空间后,需要对现状火车旅客进出站的交通组织模式进行更改。原恩施站进出站模式为地面购票进站,由基本月台上扶梯或者中间月台上天桥到达地面层出站。变更方案则是利用月台比广场低8.3 m(一层楼)的条件,在站房东侧设计一条12 m宽地下人行通道连接地下空间和基本月台。乘客统一由基本月台进入地下空间内的出站大厅出站。形成地面进站、地下出站的进出站模式,有利于对进站和出站人流进行交通诱导,充分利用空间,避免相互交叉,方便出站旅客快捷地进行各种交通换乘,提升地下空间商业利用价值。图2为进站旅客交通组织,图3为出站旅客交通组织。

图2 进站旅客交通组织

图3 出站旅客交通组织

3.3 站前广场方案

站前广场设计为具备疏散功能的景观广场。除地面景观外,还包括地下空间的下沉广场、疏散楼梯、车行坡道、通风采光井以及垃圾处理站等市政设施用房。主体站前广场区域以大气豪迈的清江流水作为铺装主图案,在广场正中心设置“白虎坐堂”图腾,在广场两翼设置休闲树池及坐凳,通过林荫树阵的布列方式形成宏大的纵深感,减少冬季寒风和夏日炎热,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文化中心胜地。绿化景观的布置采用规则式的种植方式与之呼应,结合“西兰卡普”的图案造型,利用模纹色带和树阵布置方式,形成整体绿化大气、恢弘的风格。

在广场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广场绿地内的LID(低影响开发)设施中,以对雨水形成渗透、储存、调节等利用。

图4为改造后的站前广场效果图。

图4 改造后的站前广场效果图

3.4 地下空间方案

站前广场地下空间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北侧为临时休息大厅,连接基本月台和地下空间的出站通道,以及出站大厅;中间为配套商业街;南侧为出租车停车场;西侧为社会车停车场。地下空间设过街通道连接东南侧长途客运站地下交通大厅和西南侧的公交首末站。

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约4.5万m3。地下社会车库停车位380辆,出租车停车位70辆。

图5为地下空间平面图。

4 交通组织方案

4.1 各种车辆交通流线

交通组织思路:路网均分,人车分离。

(1)公交车

在2号路设置入口、在1号路设置出口。

对于施州大道及金桂大道来车,经过南侧环岛,进而通过3号路右转至2号路驶入;对于高旗大道方向来车,直接经2号路驶入。

均通过1号路驶出,经施州大道道口进而集散。

(2)出租车

在1号路上东西侧分别设置入口与出口。

对于施州大道及金桂大道来车,经地面转盘进入1号路;对于高旗大道方向来车,考虑到位反手关系,经2号路右转至1号路,经地面转盘掉头驶入。

均通过1号路驶出。

(3)社会车

分别在1号路、2号路上设置出入口。

对于施州大道及金桂大道来车,通过1号路上的入口进入停车场;对于高旗大道方向来车,经2号路上的入口进入。

去往施州大道及金桂大道车辆通过1号路上出口驶出;去往高旗大道车辆经2号路上出口驶出。

(4)长途车及旅游巴士

经东侧4号路驶入,经4号支路进而通过4号路驶出。

图5 地下空间平面图

4.2 人流换乘流线

由公交、长途巴士、社会车和出租车换乘的人流均进入地下空间,由指示标牌引导进入休息大厅区域,通过下沉广场扶梯上行至站前广场,由地面检票进入候站大厅进站。

出站人流经出站通道进入出站大厅,检票后由指示标牌引导进入各种交通换乘区,换乘其他交通工具驶离。

图6为进站旅客换乘交通组织,图7为出站旅客换乘交通组织。

5 施工组织方案

5.1 客观条件

(1)旅客人流量较大,且呈现旅游旺季和春节期间井喷的特点。

图6 进站旅客换乘交通组织

图7 出站旅客换乘交通组织

(2)火车站房设计规模较小,高峰日旅客需利用站前广场排队进站,且受用地限制,无法在建设期间增建临时站房过度。

(3)根据参考地勘,基坑范围内主要分布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基坑开挖需要爆破。

5.2 施工组织

第一步施工施州大道(含下穿车行通道)以及周边雨污管线。保障周边疏解道路贯通,雨水和污水顺畅排解,为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的建设创造条件。

第二步施工地下空间。由于火车站周边交通不能中断,地下空间分为两期分幅建设。一期建设站前广场及2号路北半幅区域地下空间。施工打围期间,借用旁边已建的铁路物资楼广场进行进出站人流组织。利用周边道路两侧绿化用地,临时改造为社会车、出租车停车场。同时周边现状停车场均对外开放,作为停车补充。一期地下空间主体完成后,地面广场回填。将社会车、出租车停车场转至广场,启动公交首末站及2号路南半副区域地下空间的建设。全部地下空间主体完成后,再进行1号路和2号路的改造工程。

6 结语

通过对恩施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方案的设计,重点研究中小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交通空间,解决站前广场内功能布局、交通换乘、辅助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以交通组织为主,景观美化为辅的功能,从根本上满足旅客换乘的便捷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为构建合理的站前广场交通空间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吉首交通突围永吉高速 西连接线通车

在项目拉动、改革擎动、实干推动下,湖南省吉首市经济社会发展提档加速步入“快车道”。交通成为吉首最大的社会民生工程。永吉高速吉首西连接线工程的通车为建州60周年献礼。

永吉高速公路吉首段西连接线由连接线主线及市政府连接线两部分组成,全长11.69 km,总投资3.012亿元。主线长坨至三岔坪段及市府连接线的道路宽18 m,三岔坪至终点段宽12 m。该公路建成后将成为连接乾州新城和吉首老城区的重要交通干线及对接乾州景区和矮寨景区的重要便捷通道。

受山地空间的限制,吉首城市规划呈现哑铃状格局,市区南北大动脉只有人民路一条,G209复线仅为二级双车道,城区综合交通体系不完善,道路网格不健全,交通拥堵日益严峻,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掣肘于交通的“慢车道”。2016年来,吉首市大力推进“交通突围”工程,规划总投资超250亿元的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提速国省干道建设带动旅游业,兴建农村公路助推脱贫攻坚,全力推进“人民满意交通”,加快推动“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等脱贫模式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1.92亿元。一个以高铁、高速、骨干道路和农村路网为支撑,以吉首为核心的“半小时生态城镇群”和“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将变为现实。

U412.38

B

1009-7716(2017)10-0028-04

10.16799/j.cnki.csdqyfh.2017.10.008

2017-05-27

崔赛(1985-),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恩施换乘火车站
火车站英语
Train Station火车站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下)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恩施方言中的“倒”和“起”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建设美丽恩施要让“山更青”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