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律与闹鬼

2017-11-02大可

儿童时代 2017年19期
关键词:闹鬼小孔墨子

文/图 大可

规律与闹鬼

文/图 大可

还记得去年第四期上《“反常”的世界》里讲过的有趣故事吗?

是的,我们讲了神秘莫测的量子世界。

量子神秘到什么地步?

连看(观察)也不能看一眼,一看它就变了位置!

一看了其中的一个,另一个与它有纠缠关系的,哪怕远隔千山万水、天上地下,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发生改变!

墨家逻辑

天上地下?

对,不是形容词,是事实!

2016年8月16日凌晨,“长征二号”火箭把中国第一颗,也是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送到了太空。它有很多任务,其中一项,就是建立地面与空间的链接,这不就是远隔天上地下吗?

命名为“墨子号”,是对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致敬。

中国古代名著《墨子》中,记录了墨子的科研成果,涉及力学、光学、几何学、工程技术知识、现代物理学、数学……哈哈,有很多我们还没有接触过呢,是吗?

比如,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怪的现象呢?《墨经》(《墨子》的一部分)中写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意思是:光线穿过小孔像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的头部遮住了上面的光,成影在下边;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成影在上边,就形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第一次的科学解释。《墨经》里提出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光学八条”,奠定了如今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墨子的墨家逻辑是全球三大古老逻辑体系之一,而逻辑体系是科学的基础。

因为研究“逻辑”就是研究规律呀。

“一次性”密码

远隔千山万水、天上地下也会受到影响的量子纠缠,被伟大的爱因斯坦嘲笑为“远距离闹鬼”——他是不相信量子纠缠这个事儿的。可是,地面上的实验已经成功了,你看过《“反常”的世界》就知道了。

“墨子号”上天是为了看看相隔天上地下,量子会怎么表现。

天上地下建立起联系的一个任务,是为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

在战争年代,为了不被敌人破译,通信会设置密码,只有掌握密码的人能读懂内容。

编写密码有“替换法”:比如先把每个字变成代码。这得用一本已经成型的代码本,比如中文电码本之类。否则你自己另编一本代码,不仅花时间,还得印制好多本给需要的人,不利于保密。在中文电码本上,“儿”的代码是“0334”、“童”的代码是“4547”、“时”是2514、“代”是0108……你问,这还有什么保密可言?别着急,“替代法”来了:0到9十个数字互相替换,假设“1”替换成“9”,“9”替换成“3”……让自己人掌握替换规律,就能顺利读出内容。

此外还有“图形法”等等。

有密码就有破译专家,“替换法”、“图形法”等在他们眼里太“小儿科”。后来发明了“恩尼格玛”密码机,依靠机器的运转,把简单的替换法变成了复杂的替换系统,能变换出以“千万亿亿”计数的密文字母。可是没高兴多久,图灵发明了计算机,成功破译了恩尼格玛密码情报。

看来,机器加密也不可靠。

如果运用量子世界规则来加密呢?在量子世界,窃取密码的人在“偷看”(观察)时,都会使它发生更动,也就会被密码主人察觉。

而且,以前的密码无论怎么设计,都要事先商量好规律,一旦规律被破译,或者记录规律的密码本失窃,或者被懂密码的人出卖,再复杂的设计也是白搭。

而量子通信的密码不是事先规定死的,是在通信的时候随机产生的。密码发给信息发、收双方。发送、接受的方式,以及确定是不是被窃取,都利用了量子的特性,比较复杂,先不介绍了。但“一次性”密码的安全性,密码本是怎么也赶不上的。

是否闹鬼

即使各种实验都在证实,确实有“远距离闹鬼”这回事,但人们对这种现象还是有许多地方觉得不可思议。为了对爱因斯坦的嘲笑“负责”,各种测试方法不断涌现。“墨子号”上天后也没有停止,而且人们越发小心,实验手段似乎显示出很不自信的模样。比如,去年的一次实验,居然邀请全世界的人来参与,因为科学家怕是真的有“作弊闹鬼”的事儿。

我们说过,量子一观察就会起变化,那么,其中是否有一个“通风报信者”,在提醒量子们注意:有人观察,赶快变成被观察到的模样?甚至是量子们会“互相提醒”呢?

量子纠缠似乎也证明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观察了其中的一个,另一个与它有纠缠关系的,哪怕远隔千山万水、天上地下,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发生改变,它们之间“通风报信”的速度,连我们现在认为最快的光速也比不上!

实验邀请全世界的人帮忙,至少要30000个人。从全世界邀请,被邀请的人众多,是想让人们“互相不搭界”,把“作弊”的可能性降到不可能吧?

做法是把一对纠缠粒子分隔两地,让不同的观测者,同时对两个粒子进行独立观测,具体观测方法必须由随机选择而定。“随机”,就像量子通信密码那样,让任何人没有事先准备的条件,一切为了让纠缠的量子没有提前串通的机会。

而且不是观测一对“纠缠”,而是大量的“纠缠”,用这样的方法,来排除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其实,这样的实验已经有过多次,每次都说:爱因斯坦,你别不信,量子世界的现象,真有其事!

但是,以前选择的“随机”方法,真的是随“机”——是“随机数发生器”做的选择。小心翼翼的科学家想:随机数发生器是机器,机器都是严格按照规则来运转的,这样的“随机”,不就像密码本那样,其实是有规律的?这不是给了量子们“串通”的机会了吗?

于是,科学家们决定让“人海”来选择不同的观测方法,他们设计了通道,让人们来参与。

困惑的人类

可是,还有科学家在嘀咕:人是靠自己的想法在选择,人的想法——意识,会不会也有量子纠缠的现象,以致影响到“随机”性呢?

因为科学家认为,人的大脑有直觉,直觉只能在量子系统才能够产生。计算机、机器人都是靠逻辑运算,所以不能产生直觉。

那么,这次实验,人的直觉是否会不知不觉地成为“通风报信者”?实验结果能不能正确地回复爱因斯坦?

量子啊,你把人类弄得太困惑了!

猜你喜欢

闹鬼小孔墨子
寝室闹鬼记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接二连三的离奇死亡案
为什么花盆底部要开一个小孔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OCr18Ni9不锈钢的微小孔钻削
闹鬼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