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建设上规模生态补偿惠民生

2017-11-0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绿色中国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公益林山区林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生态建设上规模生态补偿惠民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我市现有林地1634万亩,八成以上是公益林,对维护首都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实施集体林改以来,我市着力解决好“都”与“城”的关系,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有效保护生态,精准提高质量,稳步盘活资源,充分激发活力,林农显著增收入,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

一、公益林确权到户,农民吃上“定心丸”

保护好山区公益林资源,既维护首都的生态安全,也保护农民的资源资产。基于公益林的主导功能,我市始终将提供生态产品作为首都林业的首要任务,本着“为首都保生态、为农民增收入”的原则,确定山区公益林明晰产权的方式。2008年,我市对山区集体公益林进行均股均利改革。在坚持集体统一经营的前提下,将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按股落实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做到了“分股不分山、均利不分林”。通过勘验林地四至范围,为村集体核发统一式样的林权证,为村民核发了统一式样的股权证,做到了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全市3247个村,共完成山区集体公益林勘界确权1072.3万亩,发放股权证52.5万本,有100.6万山区农民拿到股权证,发证率为91.2%,涉及林地面积977.5万亩。通过明晰产权,农户成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受益者。

二、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2010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的通知》,对已经确权确股到人的集体公益林地按每亩40元的标准给予生态效益补偿,其中60%按照股份分配给每一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余40%统一用于林木抚育管理和森林健康经营等生态建设;规定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每5年调整一次。2016年,我市对补偿标准进行了一次调整,由每亩每年40元提高到70元,仅此一项,山区农民人均收益又有明显增加。

三、扩大生态用地,给予足额补助

2015年,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服务京津冀协调发展,我市下发了《关于完善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和“五河十路”绿色通道生态林用地及管护政策的通知》,明确将一部分林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到乡镇以上政府。为此,我市对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但需用于生态建设的林地,确权到山头地块,明晰到承包农户。我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对两大绿化隔离地区和“五河十路”绿化工程涉及的45.23万亩、2.27万个地块进行了四至、类型、面积核准,进行地面校正和生态林图斑区划,实现了“一张图”和“一张表”管理。

为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我市对纳入绿化隔离地区和“五河十路”绿色通道生态林用地的农户,按照机会损失给予足额补助。对位于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生态用地,每年每亩补助1500元,对位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用地,每年每亩补助1000元,补助资金全部由市本级财政承担。纳入调整范围的生态林,管护补助标准为每年每平方米4元,补助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采取“政府主导、市区共担、社会参与”投入机制,开展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和规模化苗圃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在不改变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政府作为流入方享有土地的经营权并对承包权人给予补助,生态涵养发展区每年每亩补助1000元,其他地区每年每亩1500元,补助期限暂定到2028年。仅此一项,每年农民可稳定增收22亿多元。

我市还利用森林经营资金,在山区实施森林健康经营工程,完成林木抚育360万亩、有害生物防治764.4万亩、配备森林火险预警设施设备495处(套),实现了“有虫不成灾”“无重大森林火灾”的目标,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50.97%提升到56.65%,森林质量明显提升,生态服务价值由4328亿元增加到5540亿元。

猜你喜欢

公益林山区林地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山区修梯田》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图片新闻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山区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