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丁聚糖水剂对桃蚜的田间防效研究

2017-11-02左太强张永军吴平

中国果菜 2017年10期
关键词:粒剂吡虫啉聚糖

左太强,张永军,吴平

(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316)

几丁聚糖水剂对桃蚜的田间防效研究

左太强,张永军,吴平

(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316)

为探明2%几丁聚糖水剂与药剂混用对桃蚜的田间防效,本文试验了2%几丁聚糖水剂分别与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混用对桃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几丁聚糖水剂对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桃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从药后3d开始,添加几丁聚糖的吡虫啉4000倍液和吡蚜酮6000倍液对桃蚜的防效显著高于吡虫啉3000倍液和吡蚜酮4000倍液。药后14d,添加几丁聚糖的小区防效依然维持在94.52%以上。

几丁聚糖;吡蚜酮;吡虫啉;桃蚜;增效作用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名桃赤蚜、烟蚜、菜蚜,属同翅目蚜科。桃蚜是广食性害虫,营转主寄生生活周期,寄主植物达280多种,主要有桃、梨、李、樱桃等蔷薇科果树,还有甜椒、辣椒、白菜、甘蓝、菠菜、萝卜等多种作物。桃蚜是危害十字花科、茄科及果树等作物的重要害虫,又是多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以桃树上发生尤为严重。每年春季当桃树发出新芽新叶时,桃蚜群集在嫩芽、幼叶背面,刺吸枝叶营养,使新梢发育不良,严重时引起大量落叶[1]。目前对桃蚜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因其生活周期短,繁殖力强等特点很容易产生抗药性[2]。果农往往通过加大农药使用量来解决问题,然而这既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又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如何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是生产中的当务之急。目前,市场中主要是通过添加助剂来提高防治效果。

几丁聚糖,是几丁质经脱乙酰作用而得到的一种氨基多糖[3]。研究表明,几丁聚糖及其他几丁质衍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而且可诱导植物的抗逆性,增强植物自身抗病虫的能力[4]。同时有研究发现,几丁聚糖还有直接的杀菌作用,对棉花炭疽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白叶枯病和梨黑星病等多种病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5]。除此之外,几丁聚糖还可以作为一种缓释剂,减少农药使用量并延长药剂的作用时间[6]。因此本研究将几丁聚糖和吡蚜酮、吡虫啉两种药剂混合使用,在田间条件下探究几丁聚糖对两种药剂防治桃蚜的影响,旨在探索桃蚜的高效防治方法,并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桃树,品种为“春雪”早熟毛桃。

防治对象,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

1.2 试验药剂

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几丁聚糖水剂,均产于青岛中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地情况

试验在陕西省蒲城县万兴村进行,当地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水量524mm。果园面积0.2hm2,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管理水平一般。种植品种为“春雪”早熟毛桃,树龄5年,株行距3m×3m。

1.4 试验设计与安排

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重复为2棵树,共40棵桃树。用利农16L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喷雾,每棵用药液2~4kg。

表1 试验设计

1.5 调查方法

每个小区调查2棵树,每棵树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标记5个被害梢,每梢调查顶梢10片叶的活蚜数。分别在药前,药后1d、3d、7d、14d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活虫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1.6 计算方法

采用下列公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采用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用邓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后1d的田间防效

表2(见下页)显示了药后1d 2%几丁聚糖水剂和两种药剂混用对桃蚜的田间防效,由表2可得,药后1d,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对桃蚜的防效为51.04%,速效性不理想。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的防效为52.33%,略高于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单用的防效,但是两者差异不显著。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速效性较好,药后1d的防效为80.67%。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药后1d的防效为83.07%,略高于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单用的防效,但两者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药后3d的田间防效

由表3(见下页)可知,药后3d,4个处理小区的防效都较药后1d提高,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对桃蚜的防效提高到71.77%。而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的防效提高到83.69%,显著高于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单用小区的防效。

表2 药后1d的田间防效

表3 药后3d的田间防效

表4 药后7d的田间防效

表5 药后14d的田间防效

药后3d,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的防效提高到89.31%。而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的防效高达98.35%,显著高于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单用小区的防效。

2.3 药后7d的田间防效

由表4可知,药后7d,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处理的两个小区的防效继续提高。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的防效提高到82.71%,和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的防效提高到93.79%,依然显著高于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单用小区的防效。药后7d,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的防效为84.21%,较药后3d降低。而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的防效和药后3天差别不大,但显著高于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单用小区的防效。

2.4 药后14d的田间防效

由表5可知,药后14d,对桃蚜防治效果由高到低的处理分别是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和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其防效分别为95.11%、94.52%、82.59%和82.25%。其中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的防效和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2%几丁聚糖水剂1000倍液的防效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都显著高于75%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单用小区的防效。

3 结论

使用增效剂是减少农药使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几丁聚糖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螯合、吸附、成膜等多种功能,而且还具有营养功能[7]。应用在农业生产上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是一种理想的增效剂。

本研究结果表明,2%几丁聚糖水剂对吡蚜酮和吡虫啉防治桃蚜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在持效方面。从药后3d开始,在添加几丁聚糖的条件下,吡虫啉和吡蚜酮减量使用(吡虫啉使用倍数由3000倍提高到4000倍,吡蚜酮的使用倍数由4000倍提高到6000倍)对桃蚜的防效显著高于正常使用量的防效。在药后14d,吡蚜酮和吡虫啉单用的防效都较药后7d降低,但添加几丁聚糖小区的防效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和孙薇等[8]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1]杜开书,柴立英,刘国勇,等.八种农药防治桃蚜的药效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47-49.

[2]钟锋.我国桃蚜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世界农药,2015,(04):16-19.

[3]赵蕾,汪天虹.几丁质、壳聚糖在植物保护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植物保护,1999,(01):45-46.

[4]刘万顺,陈西广,张学成,等.羧甲基壳多糖毒理学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1997,(03):17-19.

[5]胡健,姜涌明,殷士学.壳寡糖抑制植物病原菌生长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2):42-44.

[6]张静,杨洪强,魏钦平.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与在农业中的应用[J].植物学通报,2003,(02):178-183.

[7]刘志恒,李学荣,孙军德,等.几丁聚糖在农业上应用的研究进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1,(06):459-464.

[8]孙薇,任清明,王慧敏,等.几丁聚糖提高氯氰菊酯灭蝇持效的实验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00,(06):522-523.

Study on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Chitosan AgainstMyzus persicae(Sulzer)

ZUO Tai-qiang,ZHANG Yong-jun,WU Ping
(Qingdao Zhongda Agritech Co.,Ltd.,Qingdao 266316,China)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 was conducted to confirm the control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tosan 2%AS with imidacloprid 20%WP or pymetrozine 75%WDG toMyzus persica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tosan 2%AS had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on the control efficiencies of imidacloprid 20%WP and pymetrozine 75%WDG againstMyzus persicae.The control effects of 4000 times dilutions of imidacloprid and 6000 times dilutions of pymetrozine added with chitosan to Myzus persicae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3000 times dilutions of imidacloprid and the 4000 times dilutions of pymetrozine without chitosan since the third day after spraying.After fourteen days,the control effects of plots added with chitosan were still above 94.52%againstMyzus persicae.

Chitosan;pymetrozine;imidacloprid;Myzus persicae;synergism

S436.621.2+1

A

1008-1038(2017)10-0013-04

10.19590/j.cnki.1008-1038.2017.10.004

2017-07-28

左太强(1990—),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粒剂吡虫啉聚糖
小麦型饲粮中添加酸性木聚糖酶对肉鸡消化道食糜黏度的影响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木聚糖酶在烘焙中的应用
水分散粒剂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究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非淀粉多糖对肉鸡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饲料用β-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