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绿水青山 奋力推进民族特色旅游
2017-11-02范永安
□ 范永安
不负绿水青山 奋力推进民族特色旅游
□ 范永安
金坪民族乡新民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产业指明了方向。随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殷殷嘱托我们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省委高举绿色崛起大旗,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坚持保护为先、发展为要、民生为本,聚焦制度创新,厚植生态优势。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重点研究了一件大事,心社书记形象地称这件事为“国家大考”,要求全省要向中央交上一份亮丽的江西答卷,那就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目前,我省共有8个民族乡,基本坐落在山区,它们有个共同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旅游优势。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好特色旅游、绿色产业,就成为落实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近期的调研,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金坪民族乡民族家庭一家亲
1.理念不清晰。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对于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贯彻意见,没有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加以落实,有负于身处的大好绿水青山;有少数地方存在“等、要、靠”的思想,不主动去学习、领悟政策,把工作做在前头,特别是缺乏创新性工作的干劲。这些都是导致江西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没有做大做强的思想诟病,导致实际工作中未能聚焦身边的绿水青山,未能结合特色旅游深挖特质,更谈不上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2.规划不健全。在政府层面缺少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挖掘利用方面的统一规划,导致标准不一。县域之间、民族乡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在游客心中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各级政府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的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挖掘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上仍然是个短板,存在政出多门、不够统一的现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工作没有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使得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仍然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未能得到合理的挖掘利用。
3.综合开发不够。目前,江西省少数民族乡只有8个,它们的旅游发展普遍存在综合开发不够的问题。供给内容比较单一,仅围绕民族风情,文化和自然观光构成主要的旅游形式,游客服务中心、接待宾馆、停车场、旅游公厕等设施缺乏,难以满足游客需要。并且,忽视了引导游客的参与性、休闲性、趣味性和开发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此外,旅游用地指标受限以及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少数民族特色旅游的开发。据了解,游客基本上在省内甚至是周边地区,很难吸引外省乃至外国游客前来。
4.产业发展滞后。江西省少数民族地区民俗风情旅游产业尚在起步阶段,产业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绝大多数民族乡地处偏远山区,人口及资源少,民族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所处的县财力有限甚至是国家贫困县,投入不足,条件较差,吸引外资难。民族特色产品,只有少数散户在做加工,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条不健全,特色产品又缺乏包装推介,没有发展成支柱产业。因此,农旅经济规模小,产品市场竞争力差。
5.特色不够明显。近年来,江西省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推出了一些民族文化产品,形成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多数地方只是在面上看得到少数民族服饰,总体上挖得不深,挖得不透,没有详细地解读,也没有形成体系。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没有充分展现出来,难以吸引、留住游客,回头客不多。各地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力量十分薄弱,缺乏专业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研究的范围不宽、层次较浅等。
6.宣传不到位。一些县市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对外的宣传不多、不深、不广,有的进行了宣传,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导致挖掘的亮点不能很好地为百姓所知,甚至有的仅限本地知道,被默默地“埋没”了。此外,在宣传的具体操作方式上,也存在技术不高的问题,宣传不透彻,不到位,没有将“人无我有”的民族特色宣传得淋漓尽致。
对于江西省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做好山水结合文章,就要发展特色旅游,要重点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和绿色服务业的发展,实现自然资本的增值。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江西省的绿水青山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开发利用与周边一些省份存在差距。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差距在于观念和思路,这就要求江西省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学习先进省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较集中的省份。江西省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都拥有大好绿水青山,因此,各级政府要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发掘江西省山水文化,做好山水文章,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挖掘旅游的特质,走绿色崛起之路。
2.规划先行,突出重点。要着眼于大旅游经济区域,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和大发展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景点景区,重点打造民族品牌,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挖掘文化旅游产品,增加少数民族风俗表演和游客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省级层面对8个民族乡制定扶持政策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突出重点,有所倾斜,让综合条件好的地方优先把特色旅游做大做强;在特色旅游规划过程中能扩大参与群体,参考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人和旅游爱好者的建议,增强创新精神,开拓新视角,综合经济效益,在不造成重复建造的前提下扩大景区开发。
3.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2016年12月,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江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方案》,在全省分两批选择60个左右建设对象。我们要在省级层面从八个民族乡中选择一两个集中财力、物力等重点扶持,打造出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建设的江西样板。要高质量抓好特色民族小镇建设,抓紧拿出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加快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修路显得尤为重要。江西省除峡江县的金坪民族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其它的民族乡均在偏远山区,路窄弯多,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一个很大的瓶颈。省级层面在公路新修、改造时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尽可能将它们纳入规划范围,盘活当地的交通。从而,让更多的游客能够进来观光休闲乃至留宿。同时,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要抓牢特色小镇建设这个契机,对重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继续抓平台、抓服务、抓创新,在扶优扶强上做好工作。
乐安县金竹畲族乡畲族青年跳竹竿舞欢迎宾客到来
乐安县金竹畲族乡畲族贫困户喜迁新居,在新年来临之际打糍粑欢度新年!
乐安县金竹畲族乡畲族姑娘在旅游文化推介活动上表演竹竿舞
4.注重产业带动。少数民族地区要立足自身环境和资源禀赋,充分把握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把工业与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对当地农村的资源禀赋和乡村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综合运用。将民族乡村特有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等融入农村发展的产业体系中,走农旅互动、文旅互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要把抓外来投资作为头等大事,特别是要盯紧盯牢产业投资,着力抓产业、上项目、增投资,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从而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5.整合资源,彰显特色。结合本地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做到“无中生有、有中生特、特中生优”,通过打造精品景区、龙头景区,以点带面,构建网络,深度融合。此外,加大与当前绿色生态旅游融合的力度,寻找结合点,学会打组合拳,完善线路的配套设施,努力开发出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景区。对少数民族地区遗存的文物古迹、建筑景观、周边环境等进行论证,编写简介和解说词,提高其历史、文化价值,增强景点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要探究游客心理,迎合游客兴趣,坚持特色为主的同时增加新意,注重趣味性、休闲性,使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能得到参与的乐趣。
6.加大宣传力度。在新媒体时代,全省各地各单位要发挥融媒体优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加大对民族特色小镇的宣传力度,唱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形式,继续加大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时效性,增强宣传的渗透力、辐射力,使得江西的少数民族旅游在全国叫得响。
范永安,江西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