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心理学视域下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比较研究

2017-11-01余朴珍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余朴珍

摘要:教师职业动机是引导个体从事教师职业的内在动力源泉,也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现有的调查研究发现,源于中西文化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更注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而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动机的主要因素是工资、工作安全、职业地位等外在因素。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激发教师职业的内部动机,应完善教师薪酬保障制度、扭转教师职业认知偏差、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关键词:教师职业动机;文化心理学;中西方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10A-0003-04

教师职业动机是推动教师选择从事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外部动机的整合,它能反映个人的内在需求、不同社会体制下物质文化发展的水平和不同文化语境中个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职业动机对教师职业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从教的愿望越强,选择这一职业的动机越强,他在从事职业活动时热情与兴趣就会越高。比较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的差异及其所蕴藏的不同文化内因,对引导师范生树立合理的择业动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之比较

教师职业动机是指直接推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满足教师某种心理需要的内部心理状态,也是激励教师选择教学工作、致力于教学事业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因素。[1]分析、整理西方研究教师动机的文献,发现大部分是基于教师动机理论框架对教师动机问题进行探究。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动机的研究和认知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成为当今动机问题研究的主流。[2]由于教师职业动机与教师流动性问题、教师职业满意度和专业发展密切相关,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法语区)、加拿大(魁北克)、荷兰、斯洛伐克、英国等国家对教师职业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影响职前教师入职的动机因素依次是:跟孩子们在一起、为社会做贡献、满足知识发展的潜力、工作安全、工作福利、兼容家庭生活和自我教育等。其中,和孩子们在一起、为社会做贡献和满足知识发展的潜力是最主要的职业动机。随后,澳大利亚学者沃特等人以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的2290名中小学职前教师为被试,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同一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家职前教师入职动机差异性不大。[3]影响美国职前教师职业动机的因素包括:为社会做贡献、增加社会平等、实现个人价值和喜欢孩子,其他西方国家职前教师职业动机亦主要包含这些因素。可见,西方大部分教师会把精力放在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和自我实现上,更注重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回馈社会。

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在心理和行为特征上是有差异的,进而导致其职业感知和价值选择立场的不同。在发展中国家,影响教师职业动机的因素更多的是工资、工作安全、职业地位等外在因素。[4]我国有研究者专门针对师范生职业动机进行调查,发现43.9%的学生选择师范专业是因为“老师或家长的建议”;39%是由于教师职业“稳定”;20.8%是因为师范专业“就业容易”,仅有27.3%的学生是因为兴趣而选择师范专业。[5]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动机的因素依次是工资待遇、住房条件、工作环境、工作量、安全保障问题等,教师的职业回报、稳定性及其附属效益仍在教师职业动机中占据主导地位。薪酬水平低成为教师从教动机不强和教师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6]可见,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教师职业动机的最主要的因素,进而也导致我国教师职业动机呈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特征。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教师职业动机偏向于功利化,使得教师无法从职业中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无法将为社会做贡献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最终追求,更无法转变将职业当作事业来追求的观念。[7]进而,也就造成教师队伍质量难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普遍偏低的窘境。

二、文化心理学视域下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不同之根源

文化与心理或行为是相互构建的关系,人的心理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既构成文化,又由文化来构成。[8]职业动机是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产物,不同社会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文化嬗变首先影响人的思想,使人形成或改变其价值取向,并且塑造了人们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思维方式,从而在众多事务包括教育中产生新的激情和动力。[9]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投射在其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要理解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的差异,就必须从文化本身出發进行解读。

(一)物质文化水平不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

文化对人心理的影响分为表、中、深三个层次,其中表层即物质文化,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会对人的行为方式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会形成其特有的文化特征,进而影响国民的价值选择和职业动机。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较完善。人们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较好保障的前提下,会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因而在职业选择时会站在“利他”的角度衡量,会根据兴趣、个人价值追求及为社会做贡献等因素来抉择。我国由于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还处于初级的阶段,个体对教师职业价值期待更多基于外部物质效益的考量。中西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反映的社会保障水平不同,造成个体在选择教师职业时行为方式的不同,同时也形成不同的教师职业动机,使其在追求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这种职业动机的差异最显著的表现是:以职业收入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舒适度为主要动机的教师更容易安于当前的职业现状,对工作表现出较低的热情;而以满足个人兴趣和追求个人社会价值为动机的教师,则更容易进入职业角色,不断追求自身专业发展,修炼教育教学的艺术,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价值观念殊异导致职业选择的不同

价值意识是文化世界与人的心理机制两个不同开放体系特殊交互作用的天然契合。它不仅是文化世界的价值、意义在人的心理机制中积累、凝聚的过程,更是凭着先天知性、悟性、思维能力和道德本性集义明心、以是相蕴的过程。[10]从整体来看,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可从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两个方面去探析。endprint

首先,价值取向上是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分野。中国特别强调集体的概念,在集体意识根深蒂固的环境下,外界的评判标准会影响个体的主观选择和判断,有关调查显示,学生在选择教师职业时受以家庭为主体的集体意识影响较为深刻,有很多人从事教师职业并不是出于主观意愿上的喜欢,而是遵从家人的意愿与期许。西方则较为重视个体的独立性,主张自由平等、独立意识和遵从内心,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多会考虑自身的内在需求,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选择教师职业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认为教师职业不仅能实现个人价值,也能满足自己跟孩子在一起的期望。

其次,价值标准上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目标的偏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社会本位”价值理论为基本指向来培养人的,过于强调人的社会价值和集体作用,忽略对个体需求和价值的关注。在此因素影响下,个人的基本生存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很容易会被功利化的价值观所裹挟,难以做出具有较高社会理想的职业选择。而西方的个人本位论则追求人精神和肉体的自由解放、才智的全面发挥以及自我意识的培养,更加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见,价值立场和观念的不同是影响教师职业动机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中西方教师职业选择差异的重要原因。

(三)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职业认同的落差

研究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差异的表现。[11]个体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会形成其独特的看待与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而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12]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对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性的,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因而职业选择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西方思维方式注重分析,把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分解为具体的细节或简单的要素,强调个体、形状、次序和位置,强调个人利益的追求、个人潜力的发挥和个人目标的实现,表现为直线的单点独进,突出个人和个人的作用,提倡个性化和个人自由。[13]这种思维模式的不同也是导致中西方教师在教师职业价值取向上关注点存在不同。

其次,中西方本源性思维方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方式特别是本源性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描述方式注定是不同的,从而对超越于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想象必定也是不同的。[14]中國人对一种思想或文化的吸收,往往会形成一种实用性思维方式,接受实用性文化成果,很难将终极社会理想纳入考量范畴。这也是为何中国教师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首先看到的是教师职业所附带的经济利益而非其社会价值。他们在选择教师职业时,更注重教师职业带给个体的物质保障,当基本生存需求得以满足后,很难从一种原有的、固定的、反复的工作模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相比之下,西方教师的入职动机更多的是基于对学生的喜爱和教师职位的崇尚,这种发自内心的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也使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主要目的,他们会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特长的发挥则是对教师所付出的辛劳的最有效的肯定,教师也将教育视为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方式或是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

三、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差异比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对中西方教师职业动机的比较、分析和探究,可以较为清晰地明辨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此来反思我国教师入职动机,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教师质量的改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多个思考维度。“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激发教师或准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内部动机,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完善教师薪酬保障制度

完善教师薪酬保障制度,形成合理的薪酬体系,使教师在经济方面维持较高的水平,这有助于他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国家及地方政府要使教师的各项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健全有效的津贴补偿和奖励制度,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职业声望,鼓励、吸引有志之士从事教育行业,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归属感。同时,也要相应地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挑选真正热爱教育、适合教书育人的教育者进入教师队伍。

(二)扭转教师职业认知偏差

“偏功利化”动机倾向是当前大部分师范生职业动机的重要表征,许多人会在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职业的情况下,将教师作为一个过渡职业或谋生手段,因而导致教师自我实现动机的弱化,这是教师职业认知的偏差。以兴趣和热爱为动机的教师会把工作本身视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视作自己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视作彰显自身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舞台,会因热爱而选择,会本着向学而生的初衷而坚持。因此,要帮助职前教师扭转职业认知的偏差,引导其在进行职业规划和选择时,不断地自我追问与确认:是否真的对教师职业有着真诚的热爱,是否真的愿意接受平凡而选择那三尺讲台。只有这样,成为教师后才能不改初心,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地提高自我与发展自我,取得卓越的工作成效。而这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地去引导师范生转变心态,构建一种自我生活哲学。这不仅有利于工作,而且可以增进他们的幸福体验。

(三)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既要激发教师的内部动机,又要创设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良好氛围,从情感上关心教师。首先,强烈的内部从教动机离不开个体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的“爱”和对个体价值实现的需求。有关调查显示,具有较强内部从教动机的个体在进入教师职业后会高度致力于教学事业,努力实现其教育理想和承诺,充分挖掘其教育领导的潜能,展现其积极的职业参与精神和职业发展愿景。[15]可见,个体兴趣和内部动机对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会带来深远影响,有效激发个体选择教师职业的内部动机,优化促进教师外部动机内化的条件,激发教师职业动机的良性化发展及专业发展意识。[16]其次,关注教师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给予教师应有的情感关怀,引导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的职业。这样,就能使更多热爱教育的人,愿意依从初心,克服重重阻力加入教师队伍中来,乐于在教师岗位中奉献自己,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追求并实现全面的发展。endprint

参考文献:

[1]阮守华.教师职业动机探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35-38.

[2]田里.发展中国家教师动机研究现状与策略推荐[J].外国教育研究,2014(4):30-40.

[3] Watt,H. M. G.etc. Motivations for choosing teaching as a career: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using the FIT-Choice scale[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12,28 (6):791-805.

[4][16]韩佶颖,尹弘飚.教师动机: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4(4):21-29.

[5]于康平.师范生职业动机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3(10):253-256.

[6]张媛.淺谈教师动机现状及影响因素[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7-98.

[7]傅廷奎,付婧.小学教师择业动机调查报告——从与新教师择业动机的比较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2(22):26-29.

[8]李炳全,叶浩生.文化心理学的基本内涵辨析[J].心理科学,2004(1):62-65.

[9]冯青来.文化与教育——教育理念的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47.

[10]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4-5.

[11]原理.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8-55.

[12]侯玉波.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211-216.

[13]夜阑.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77-79.

[14]王南浞.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意蕴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1(5):43-52.

[15]Helen M.G. Watt, Paul W. Richardson. Motivations, perceptions, and aspirations concerning teaching as a career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eginning teachers [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2008(18) :408-428.

责任编辑:杨孝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背景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和而不同的感官饕餮盛宴
英语阅读开启中西文化之门
中西方钢琴艺术的文化融合研究
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文化比较
中西方山水画风的审美差异浅析
Culture time板块内容的思考与探索
由禁忌语探索中西文化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