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茭白品种选育工作的回顾

2017-11-01张尚法郑寨生寿森炎杨梦飞王凌云李怡鹏袁名安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茭白回顾选育

张尚法+郑寨生+寿森炎+杨梦飞+王凌云+李怡鹏+袁名安

摘 要:回顾了近20 a来浙江省茭白育种工作的经验,介绍了育种规划制订、育种技术研究进展、茭白新品种成果及产业发展概况等,有助于了解浙江省茭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浙江;茭白;选育;回顾

中图分类号:S6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7)18-0089-03

2000 年以来,浙江省茭白产业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农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等科研院校,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承担了公益性行业(水生蔬菜)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及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承建了国家水生蔬菜育种创新基地,不断提升茭白育种技术水平,先后育成优质高产茭白新品种8个,大力推广茭白新品种新技术,产值效益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浙江省茭白栽培面积达2万hm2 以上,产量达90万t,产值近6亿元。

浙江省茭白品种选育成果,是众多科研项目的结晶,是浙江省水生蔬菜科技创新团队协作攻关的结果,更是浙江省良好的茭白产业基础孕育的成果,即产业需求是茭白育种工作的动力和源泉。现简要回顾2000年以来浙江省茭白育种科研工作的经验及成果,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1 制订茭白育种规划

2000年前后,浙江省茭白等水生蔬菜已经初步形成以反季节栽培为主要模式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产量、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积极抓住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组织骨干力量开展技术攻关,由原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郑寨生所长与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寿森炎教授牵头,发动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基础较扎实的有关市县科研和推广领域的技术骨干,组建了浙江省水生蔬菜科研创新团队,并制订了水生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攻关计划。

其中,茭白育种规划如下:2001-2005年,组建相对稳定的茭白育种团队,由浙江大学寿森炎教授负责指导茭白育种工作,制订科学、可行的茭白育种规划,全面开展茭白优良单株选择、营养系比较试验等工作;2006-2010年,力争在单季茭白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突破,育成1~2个熟性较早、品质优良、适宜山地栽培的单季茭白新品种,双季茭白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进展;2011-2015年,双季茭白新品种选育工作取得突破,育成2~3个熟性差异较大、綜合效益突出的新品种,在浙江省茭白产业基地形成早、中、迟茭白品种配套,大棚栽培、小拱棚栽培和露地栽培相互结合,沿海和内陆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

2 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2.1 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辐射育种是一种快速获得植物突变体的现代育种技术,在水生蔬菜育种领域应用尚少。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茭白薹管为试验材料,选用铯-137作为放射源,开展了半致死剂量测定等相关试验研究,考察分析了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铯-137辐射处理,茭白薹管的半致死剂量分别约为60 Gy。通过植株萌芽及生长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观察发现,铯-137辐射处理易导致茭白植株矮化、锈病和胡麻斑病抗性减弱,灰茭比例随着辐射剂量的提高而上升,处理后的茭白尚未发现理想突变单株。

2.2 黑粉菌侵染茭白植株研究工作进展

中国计量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在黑粉菌筛选及侵染茭白植株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国计量大学通过分离鉴定不同表型及不同品种茭白中的菰黑粉菌,筛选获得了可成功侵染茭白幼苗的菰黑粉菌性亲和单倍体菌株,优化接种条件,成功实现了人工孕茭;同时,建立了基于PEG介导的菰黑粉菌遗传转化体系,完善菰黑粉菌体外融合技术,实现了菰黑粉菌人工改造,获得具有优良目标性状的菌株,为茭白育种取得新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3 育成系列茭白新品种

①金茭1号 单季茭白,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磐安县农业局合作,磐安地方品种磐茭98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认定编号:浙认蔬2007007。植株长势较强,株高约2.5 m,叶鞘浅绿色覆浅紫色条纹,长53~63 cm,最大叶长约185 cm,最大叶宽约4.6 cm,孕茭叶龄15~17叶,单株有效分蘖1.7~2.6个。壳茭质量120~130 g,肉质茎膨大4节,隐芽无色,茭肉长20~23 cm,宽3.1~3.8 cm,表皮光滑白嫩。适宜生长温度15~28℃,适宜孕茭温度20~25℃,正常年份7月下旬到8月下旬采收,产量

18 000~21 000 kg/hm2。

②金茭2号 单季茭白,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大学蔬菜研究所合作,水珍1号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认定编号:浙认蔬2008005。植株高度约2.2 m,叶鞘浅绿色,长52~55 cm,最大叶长162~170 cm,最大叶宽3.6~3.9 cm,每墩有效分蘖11.8~14.1个。肉质茎梭形,通常4节,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佳。有2个比较集中的采收期:第一个采收期6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平均壳茭质量约120 g,净茭质量约95 g,平均茭肉长约17.0 cm,第2、3节长、粗分别约6.1、6.5 cm和3.9、3.0 cm;第二个采收期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平均壳茭质量约98 g,净茭质量约76 g,平均茭肉长16.4 cm,茭肉第2、3节长和直径分别约为5.8、6.6 cm和3.7、2.9 cm。较耐高温、采收期较长、对光周期较不敏感,产量约

30 000 kg/hm2。

③丽茭1号 单季茭品种,丽水市农业科学院和缙云县农业局合作,缙云地方品种美人茭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认定编号:浙认蔬2008004。植株高度约240 cm,叶鞘长度约58 cm,最大叶长约

190 cm,叶宽4.6~4.8 cm。单株有效分蘖2~3个。壳茭质量142~178 g,净茭质量105~128 g,肉质茎4节,长16~18 cm,白嫩光滑,品质好。生长适温15~28℃,孕茭适温20~25℃。浙江中部海拨800 m左右山区,一般7月中旬开始采收,7月下旬8月初进入盛收期,产量约27 000 kg/hm2。endprint

④龍茭2号 双季茭白,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杭州地方品种梭子茭优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认定编号:浙认蔬2008024。植株长势较强,株型紧凑直立。秋季植株高度约170 cm,叶鞘浅绿色,长约45 cm,最大叶长约140 cm、宽约3.2 cm,每墩有效分蘖14.7个,平均壳茭质量141.7 g,净茭质量约95 g,肉质茎4~5节,长约22 cm,粗约

4.0 cm。夏季植株高度约175 cm,叶鞘绿色,长36 cm,最大叶长110 cm、宽3.7 cm,平均每墩有效分蘖约19个,壳茭质量约150 g,净茭质量约110 g,膨大肉质茎4~5节,长约20 cm,粗约4.1 cm。秋季10月底至12月初采收,产量约22 500 kg/hm2;夏季5月上中旬至6月中旬采收,产量约43 500 kg/hm2。

⑤崇茭1号 双季茭白,杭州市崇贤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等单位合作,梭子茭优良变异株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2011。秋季植株高度约191 cm,最大叶长139.3 cm,宽4.8 cm,每墩有效分蘖18.0个;夏季植株高度约181.1 cm,最大叶长129.4 cm、宽4.1 cm。壳茭质量约150 g,净茭质量约123 g,肉质茎长23.3 cm、粗4.4 cm。茭体膨大以

4节居多,隐芽白色,表皮白色光滑,肉质细嫩,商

品性佳。秋季10月底至12月中旬采收,产量约

22 500 kg/hm2,夏季5月中下旬采收,产量约

45 000 kg/hm2。

⑥浙茭3号 双季茭白,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浙茭2号优良变异株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3011。秋季植株高度197.7 cm,叶鞘浅绿色间浅紫色条纹,长48.9 cm,最大叶长152.9 cm,宽3.6 cm,每墩有效分蘖9.3个,壳茭质量107.9 g,净茭质量73.2 g,肉质茎长17.4 cm,粗4.0 cm。夏季植株高度181.8 cm,叶鞘长49.8 cm,最大叶长140.3 cm、宽3.9 cm,壳茭质量107.8 g,净茭质量74.6 g,肉质茎长19.2 cm,粗3.9 cm。肉质茎膨大3~5节,多4节,隐芽白色,表皮光滑洁白,肉质细嫩,商品性佳。秋季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采收,产量约22 500 kg/hm2,夏季5月中旬至6月中旬采收,产量约34 500 kg/hm2。

⑦浙茭6号 双季茭白,由嵊州市农科所、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浙茭2号优良变异株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2009。植株较高大,秋季植株高度208 cm,夏季植株高度184 cm,叶宽3.7~3.9 cm,叶鞘浅绿色覆浅紫色条纹,长47~49 cm。秋季每墩有效分蘖8.9个。壳茭质量116 g,净茭质量79.9 g,肉茭长18.4 cm、粗4.1 cm,茭体膨大3~5节,4节居多,隐芽白色,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佳。孕茭适温16~20℃,秋季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采收,产量约23 700 kg/hm2,春季大棚栽培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收,露地栽培约迟15 d,产量约37 500 kg/hm2。

⑧浙茭7号 双季茭白,中国计量大学、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选育,梭子茭优良变异株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而成,审定编号:浙(非)审蔬2015011。植株长势中等,秋季植株高度169 cm,叶鞘紫绿色,长49 cm,最大叶片长120 cm,宽3.3 cm,平均有效分蘖10.9个,壳茭质量132.7 g,净茭质量97.8 g,肉质茎长23.2 cm,粗3.5 cm。夏季植株高度165 cm,叶鞘长43 cm,最大叶片长122 cm,叶宽3.8 cm,壳茭质量135.6 g,净茭质量98.2 g,肉质茎长24.5 cm,粗3.7 cm,肉质茎3~5节,隐芽白色,表皮光滑洁白,肉质细嫩,商品性佳。中抗锈病与胡麻斑病。正常年份,秋季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采收,产量约20 000 kg/hm2,夏季4月底到6月初采收,产量约40 500 kg/hm2。

4 产业发展概况

目前,浙江省茭白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发展迅速,科技支撑明显增强,茭白新品种不断涌现、栽培模式不断创新,单季茭白以山地(利用海拔500 m以上山地能够提前满足茭白孕茭的温度)和冷水灌溉(高温季节利用水库20℃以下冷凉水灌溉,满足茭白孕茭的温度)栽培模式为主;双季茭白则采用大棚设施、小拱棚和露地栽培等多种模式相结合,形成符合地方特色、品种特色、产业特色的产业格局。其中单季茭白主要在浙江中部山地资源丰富、水源较充沛的丽水、金华、绍兴一带推广种植,以金茭1号、丽茭1号为主栽品种,上市时间以7月中旬到9月下旬为主,平均产量约22 500 kg/hm2,每1 hm2产值9万元以上,该模式年推广面积约1万hm2;单季茭白冷水灌溉模式,主栽品种以金茭2号、象牙茭为主,但因山塘、水库等水源多改为饮用水,虽然种植效益高,但种植面积还是不断萎缩,全省约0.1万hm2。浙江省双季茭白种植区域分布较广,东部的台州、宁波,北部的嘉兴、余杭和德清,中部的绍兴、金华和衢州均有规模较大的茭白产业基地,各产业基地上市时间错开,种植品种各具特点,种植模式丰富多样,东部沿海发挥早春气温回升较快的有利条件,以早熟优质品种为主,多采用大棚栽培模式,3月中旬到4月下旬上市;中部及北部地区则以大棚、小拱棚、露地栽培模式相结合,早、中、迟品种搭配,中部地区4月中旬到5月下旬上市,北部地区4月下旬到6月中旬上市。为了应对市场及气候的不利情况,浙江省茭白主产区均建成与种植规模相适应的冷藏保鲜库,不仅明显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且大幅延长市场供应时间,基本实现茭白优质营养产品的周年供应,有力促进了浙江省茭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Review on Breeding of Zizania latifolia Cultivars in Zhejiang Province

ZHANG Shangfa1, ZHENG Zhaisheng1, SHOU Senyan2, YANG Mengfei1,

WANG Lingyun1, LI Yipeng1, YUAN Ming'an1

( 1.Jinhua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jiang 321017; 2.Zhejiang University )

Abstract: We reviewed the experience on breeding of Zizania latifolia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In the article, we introduced the formulation of breeding plann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breeding technology, and the new cultivated varieties of Z. latifolia and the basic fact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could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of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Z. latifolia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Zhejiang; Zizania latifolia; Breeding; Reviewendprint

猜你喜欢

茭白回顾选育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钟情美人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