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双创”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构建

2017-11-01袁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2期
关键词:双创创新人才

袁佳

摘要:创新驱动战略的基础是人才战略,人才是创新的执行主体,有了创新人才的基础性支撑,创新能力才会有所保障。科技人才是科技与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成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氛围,提高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是成都市政府和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创新;人才;引进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34

目前成都的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成都将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建设五个城市”,即“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西部科技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建立和完善“双创”人才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本文试图对“双创”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构建加以探讨。

1人才引进培养现状问题

首先,四川省是教育大省、人才大省,成都市更是高校林立,源源不断地输出毕业人才。但是成都市的创新人才队伍仍然存在“不够用,不适应”的问题,人才流失严重,“双创”人才缺乏归属感。

其次,人才引进重引轻培,人才引进后续监管和程序评估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缺乏定性定量的测评指标,人才环境不够优化,政府主导过多,市场化功能较弱,导致人才引进难、培育难等问题。

第三,对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2“双创”人才引进机制

需要完善引进人才的政策机制,提高引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着力引进发达国家和国内重点地区的优秀创新人才,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使“双创”人才用得上、留得住。

2.1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机制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通过物理平台、网络平台等多元方式引才。建立双创人才大数据库,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人才引进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灵活方式吸引岗位急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政府或事业单位特聘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需要纳入编制内管理。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实施更加灵活的绩效工资政策,建立高层人才引进机制,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与奖励措施。

2.2建立具有吸引力的创新人才扶持政策

增强人才政策吸引力,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更好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整合成都市的人才服务资源,建立优质的人才服务体系,满足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出国深造、医疗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舒心的后勤服务保障平台。

2.3健全完善外籍人才引进机制

支持国际合作园区企业聘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的外籍毕业生。支持在蓉高校与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外籍博士后。支持国内高校留学生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优秀毕业生到国际合作园区直接留蓉就业创业。完善外籍人才服务机制,为外籍人才在成都发展提供停居留便利。设立外籍人才服务特别通道,建设完善专门的人才出入境服务站,为外籍人才及家属提供签证受理和永久居留便利。深化外国人来华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减少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优化服务流程。为外籍人才在住房、教育、医疗、子女入学、出入境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便利的途径,增进他们的归属感与融入程度。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能,为国外引进的专门人才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在蓉五星级酒店、商业银行合作,为外籍人才提供短期入住、担保贷款等服务。

3“双创”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人才培养与培育和评价机制改革,加强载体和平台建设。建立创新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对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实施分类分层资助,实现创新创业人才(项目)聚集。创新人才服务体系,形成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双创”人才聚集高地。

3.1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管理体制

3.1.1强化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面向全球人才资源选拔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健全岗位聘用管理制度,创新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完善用人自主权保障落实机制。

3.1.2构建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成都国际人才城,建立專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国际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产业链。创新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资助奖励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医疗、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办公用房等服务项目配套制度,营造省心、安心、舒心的创新创业环境。创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鼓励人才引进、双向流动、成果转化等。

3.2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培养机制

3.2.1培养国际化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支持成都市的高校与海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联合培养、交流互访、师资培训等合作项目,培养精通外语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创新科技人才因公出国的支持,开设“绿色通道”,减少复杂的审批流程环节。

3.2.2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培训机制

引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海外培训师资和课程,建立成都本土人才国际化系列培训项目。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支持力度。支持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选派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员赴国外著名高校进修。支持在蓉职业院校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建立中外合作培训中心,加快培育紧缺技能人才。

3.2.3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创新创业园

在成都各区建设集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国际化社区等功能平台为一体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营造“类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创业与居住环境。建立国际化众创空间、海外离岸孵化空间,整合境外资源孵化人才,引进境外高层次人才来成都创业转化科技成果。

3.3创新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

3.3.1健全人才奖励与资金扶持体系

对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外籍专家人才、本地优秀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有吸引力的奖金作为奖励。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奖励,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转化的科技成果可以股权或者出资比例形式奖励科技人员。创新融资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所在企业提供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构建创新型基金运作机制,形成完整的基金产业生态圈。

3.3.2构建人才科学评价机制

建立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对创新人才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进行重新考量。积极探索发展专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针对基础型研究人才,偏重研究成果带来的社会效益,构建人才的行业评价体系;针对应用型人才,偏重创新业绩贡献,构建人才的市场化评价体系。运用大数据应用技术开展人才测评,为创新人才的价值评估提供依据。深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改革。对业绩突出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晋升。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构建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3.3.3完善人才流动机制

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创业或者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创办科技型企业,并在待遇、职称职务、岗位晋升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研人才到高校、研发机构兼职。优化校地合作发展机制。支持和促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在成都建设研发中心、分支机构,鼓励和支持建立环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区。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社科人才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拓宽融资渠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创创新人才
人才云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