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质量路径探析
2017-11-01卢剑锋
卢剑锋
摘 要: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主要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培养高职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正确的“三观”。目前“概论”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文章基于高职教育和学生的特点,从高职院校在“概论”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尊重高职学生特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质量
一、引言
“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核心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阵地,教授大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教授这门课的一大难题和挑战。中宣部、教育部在2005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自2005年起,各高職院校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从不同角度对“概论”课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但效果不佳。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在如何提高“概论”课的教学质量上进行一些必要的探索。
二、高职“概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1.教材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特性
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概论”课均采用由教委统一编写的高等教育版的教材。教材主要介绍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各理论体系、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严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外交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的建设问题等方方面面,理论性较强。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概论”课因其理论性过强,缺乏高职教育特性,让学生有些“知难”,没有意识到该课程对自身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这种状况的存在,必然导致学生缺乏持久的动力来完成“概论”课的学习任务[1]。
2.教学模式缺乏高职教育特性
目前高职院校“概论”的教学模式仍以 “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较沉闷,教学无法取得学生的认同,这会制约“概论”课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思想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现在虽在教学方法上探索良多,特别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概论”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但如果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难以保证学生从多媒体展示中获取知识,学生会认为政治课就是看图、看视频。
3.校外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的大背景下,处于社会转型的当下中国,社会阶层利益结构发生变化,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在这自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成长在这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意识活跃,自主意识强,但对外界存在的错误价值观念缺乏正确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当其理想信念受到冲击时,无所适从,理想与现实错位,内心充满矛盾。于是,他们对“概论”课等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这类课程就是思想的灌输,对其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毫无意义。
4.授课教师现状分析
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理想信念、待遇、工作环境等,都会对教师本身能否很好地执行“概论”课教学计划,用心备课安排教学,把教学内容准确传授给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对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重视力度仍存在不足。正因为不受重视,专业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落差较大,自信心不足,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而且,现在的政治理论的授课形式主要以合班形式为主,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提高高职“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1.建设高职教育“概论”课程体系
(1)准确解读教材内容。准确解读教材内容是教师授课、传递教材核心思想内容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是课程思想得以贯彻的思想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概论”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理论性强,就基础较薄弱、认知理解能力有限的高职学生而言,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了。这就要求教师准确解读教材内容,并将其传达给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教材进行精确解读,并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阅历等因素的差异性又会使教师对“概论”教材的核心思想内容的解读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深刻理解“概论”课的核心思想内容,在此基础上,加强其他教育思想的学习,结合其他科学教育思想优势和特点准确教授“概论”课,丰富“概论”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社会正、反两方面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学生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发展的观点和方法论分析这些热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教材的核心内容,提高对当下热点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2]。
(2)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3]。企业的文化也是所处时代企业管理、组织管理新思想、科技发展和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具有育人的功能。当前,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并在校企合作中,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又传授了企业文化,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概论”的教学质量
(1)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且在多元文化、个性张扬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教师讲解的内容有些生硬,甚至空洞,在现实面前缺乏应有的“说服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变革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会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历史实例和当前社会现实的实例,并联系学生的个人生活实际,把“概论”课核心内容准确讲授给学生。endprint
考核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而言,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往往引导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以考卷成绩论“英雄”,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概论”,平时不参加社会实践,期末临阵磨枪,结果便出现“学前学后一个样”的现象,这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必须变革考核方式,变单一为多元,使“概论”课的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学生也从中获益良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概论”课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思想问题都源于现实生活,这些偏见和误解都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缺乏认知社会应有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使然。要厘清大学生的这些认知偏见和误解,就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收获第一手资料,以增强“概论”课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授课教师可以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深入调查学生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坚持“概论”课正面教育的大原则下,运用课程理论对收获的资料进行分析,探究课程理论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解读,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重视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必须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基于社会主义事业、党的教育事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的战略高度,以组织建设为平台、以选聘配备为基础、以培养培训为抓手、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为目标,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4]。把好选人关,注重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重视提高其地位和待遇,解决其后顾之忧。
(2)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目前高职院校的“概论”课大都以合班进行授课,这也是各高职院校的无奈之举,专业班数众多,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不能满足需求,但按班上课必将加大办学成本。合班上课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来说,更多的是压力,工作量大,如处置不当,大班上课的弊端将更突显出来;人数众多,课堂因难以管理,师生互动较少,考核无法做到全覆盖;等等。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高职校院须在解决节约办学成本和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做出选择。赖思明等人在对大班教学和中班教学比较研究中得出结论,中班教学比大班教学更有利于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提高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5]。除此之外,在授课人数上应有一定的限制。笔者通过向专业实训课程教学取经,把授课人数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8到10人,一个授课单位控制在10个小组以内,向各小组分派不同的学习任务,小组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课堂秩序较好,教学任务能较好地完成。
总之,提高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须从多方面着手,协调各部门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助力推动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概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真正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贾龙飞,邓 伟.提升高职《概论》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59-60.
[2]林錦莲,徐 丽.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33-34+39.
[3]陈春花,杨 忠,曹洲涛.组织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徐维凡.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4-8.
[5]赖恩明,王春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与中班教学的比较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54-959.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