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
2017-11-01朱荣艳石立哲朱姝帆
朱荣艳 石立哲 朱姝帆
摘要: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往往相伴而生,两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着彼此的发展。武汉市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工业基础,为其发展产业集群和建设物流园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便是东西湖区。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了从原有优势农业向食品工业化的成功转化,促进了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发展现状表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显著相关。目前产业集群面临着升级,物流园区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模式有待改善,实现两者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武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物流园区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06
1引言
產业集群是指在一个或多个产业链上大量彼此相互关联的企业或组织机构,在特定的地理区域聚集,从原材料供应、产业配套到末端销售,形成完整而又健全的产业体系。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集群中的企业分工逐渐细化,区域中的物流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物流跨度也逐步扩大,物流需求由零散的单个或若干个物流环节向一体化的综合物流发展。物流园区为不同类型的物流设施设备和提供不同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提供了空间汇集的场所,为实现一体化物流提供了可能,也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支撑。往往一些地区的产业集群和物流园区相伴产生、相互影响,两者的发展休戚相关。因此,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互动发展关系、耦合模式成为目前受到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已经关注到产业集群发展与物流园区建设之间的关系,并纷纷对两者之间的耦合模式和机理展开了相关研究。黎继子等分析了物流园区与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的本地耦合模式、区域耦合模式和跨国耦合模式,并结合苏州IT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曾路从生命周期角度,对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不同阶段物流需求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物流园区建设战略对策。周蓉阐述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的耦合机理,并根据交易形式的不同提出了合同耦合模式与联盟耦合模式。刘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产业集群和物流园区之间的互动发展进行了定性分析,并以苏州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武汉市地理位置优势,在近代便开始了工业化,为武汉打下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又建成了一批专业性工业区,如以武船为中心的船舶制造工业区、以武钢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区、以青山石化为中心的石化工业区等,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这些工业区基本都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核心生产产品,一些较成熟的产品或需小批量生产的零配件则外包给小厂来完成,产业集聚现象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而非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相互竞争和配合的结果,因此随着产业升级换代,面临着重重压力,难以形成完善的集群。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形成一批重要产业区,如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沌口汽车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也形成了一些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观的集群,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江夏区重工机械产业集群、东湖开发区激光产业集群和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等。论文将以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为例,分析武汉市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建设之间的关系。
2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西大门,总面积499.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50多万人,区域内水源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食品加工业是该区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为了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在区内设立了食品工业核心园区,即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园区规划用地21平方公里,位于东西湖中西部的走马岭地区,东临京珠高速,距东南部朱家台货运编组站仅2公里,西接汉渝铁路及长江支流汉江,北边可到武汉市外环和兰杭高速,交通区位优势显著。2016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102亿元,统一、光明、天喔、华润、周黑鸭、可口可乐等国内外和本地等多家食品企业入驻园区,聚集了食品技术研发、食品工业原料供应、食品加工、印刷包装、营销、储运等食品加工及配套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得东西湖区被授予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区、食品工业强区、国家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等多个称号。
食品工业加工区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东西湖区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区域内形成乳制品、水产品、肉制品、啤酒饮料、粮油、蔬菜等八大食品加工产业链。2014年,全区产业集群共有食品工业企业17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6.95亿元(不含烟草),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84%。从网络及政府报告中收集数据,近年来,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产业产值不断增加,但增速逐步放缓,一方面与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趋势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在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集群产业升级和跃迁,产业链在集聚的区域应形成更加高效的供应链组织,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不仅要发展其规模,同时应提升产业精细化、专业化以及产业链上企业间的分工协作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拓展业务范围。
3产业集群发展与物流园区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
3.1产业集群发展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推动
随着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物流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专业化,东西湖区物流园区建设也不断涌现,聚集了山绿物流园、武汉东西湖综合物流园、普洛斯国际物流园、汉欧国际综合物流园、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东西湖园区)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区内吸引了DHL、顺丰速递、德邦物流、中通速递、嘉里大通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一定规模的物流需求,从而使得东西湖区物流园区的发展能够紧跟其后。
从近年来东西湖区的货运量变化情况(如图2)来看,物流需求随着产业集群发展而不断增加,虽然货运量并不能完全反映物流需求,但从侧面可以体现物流需求的变化趋势。以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规模企业产值为自变量,货运量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会得到回归方程为y=1.9104x+1617.6,相关系数的平方R2取值为0.9639,表明两者之间关系显著。因为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业占区内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是该区主要的物流需求产业之一,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需求保证。此外,产业集群的参与企业实际上以中小企业为主,而这些企业在资金、管理水平等存在着局限性,自营物流成本和风险都较高,所以通常会选择物流外包,即使是集群中的大企业,为了更关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也会考虑将物流交给更加专业的第三方,这也是产业集群精细化、专业化的发展结果。endprint
3.2物流园区建设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
从前述回归方程可以看出,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业发展与物流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换言之,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了该区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同样,物流园区通过聚集提供不同类型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满足产业集群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同时物流园区通过信息平台的建设,也可使集群内的企业更快地寻找所需的物流服务。产业集群的形成关键在于所在区域内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度。在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未形成供应链系统时,物流园区通过提供不同功能的物流企业,将集群内的企业关联在一起。随着集群内的供应链组织的不断完善,更需要能够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支撑,同时供应链续衍也离不开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
目前,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已进入平稳增长区,面临产业集群变迁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东西湖区的物流园区建设十分迅速,吸引了大量物流企业的入驻,虽然物流园区的建设具有了一定规模,但入驻的物流企业多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具有物流服务整合能力,能够为供应链发展和续衍提供一体化物流的企业并不多。东西湖区物流园区的建设与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之间的融合模式还处在合同耦合模式,即物流园区中的物流企业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提供的物流业务,大部分还是基于合同形式,区域内的物流服务尚缺少一体化运作和联盟合作形式。当前东西湖区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实现其与该区产业集群的本地耦合模式、区域耦合模式,甚至跨国耦合模式提供了硬件基础,但在园区管理和运营方面还有待改善。对于物流园区的运营,今后不仅仅只关注入驻园区的物流企业数量,更应关注在园区内培育和发展具有物流服务整合能力的企业,或引进能够进行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应根据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其发展战略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保证物流园区正常运营和创收的同时,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和运行效率提供支撑。
作者简介:刘宪立(1982-),男,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杨蔚(1984-),女,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4结论
台湾统一集团1992年落户武汉东西湖区,为该区的农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随后不断将区域农业优势向食品工业转化,并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中部地区较大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集群内聚集了一定规模的与食品加工业相关和配套的企业。与此同时,物流服务在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聚集大量物流企业的物流园区被规划和建设,从当前食品加工业产值与货运量之间的回归关系,也可看出,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物流园区建设息息相关。目前,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业增速放缓,意味着产业集群面临升级,集群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仅把重点放在食品产业规模上,还应加强集群内企业间的关联度,促进产业链的转型和创新升级。在这一过程中,物流园区应与产业集群相互配合,园区内培育具有综合物流整合能力的企业,或具备物流一体化运作能力的企业,能够灵活应对产业集群从价值链的低层次向更高层次转变时提出的个性化物流需求,为集群跃迁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林潔.基于产业集群对产业物流园区发展模式的思考[J].对外经贸,2012,(3):7778.
[2]桂寿平,何景师,张智勇.产业集群区域物流园区建设规模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8,(5):2223.
[3]黎继子,刘春玲,常亚平等.集群式供应链组织续衍与物流园区发展的耦合分析——以苏州IT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6,(1):108116.
[4]曾路.民营企业产业集群与相应的物流园区建设互动发展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12):3941.
[5]周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耦合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1,(29):118119.
[6]刘辉.产业集群与物流园区的互动发展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7,29(2):1215.
[7]涂人猛.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8):35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