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底线真可怕
2017-11-01
@熊未名:高中时,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小记者团,因为喜欢写作,也想过将来有没有可能去做新闻工作。但事实证明,生来自带“腼腆属性”的我,几经努力都无法克服与陌生人打交道时的紧张和不自在。我参加小记者团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自己不能做什么。高考填志愿时,我选的基本都是可以自己独立操作的专业。现在我是一名设计师,偶尔给杂志写写稿子,我很享受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
@时金:今年6月底,学校举行了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听完一位来自浙大医学院的博士的分享,我决定把医学专业从原定的80个志愿选择计划中剔除掉。他告诉我们:“大学里的医学专业对化学要求很高,经常要和化学打交道。”要知道,我一直以来最弱的一门课就是化学,方程式怎么都背不熟,还经常被老师说是“实验室杀手”,化学简直就是我的“命门”啊,我怎么可能还往“火坑”里跳?!
@刘芳:大学毕业时,身边很多同学一窝蜂地扎进了报考公务员的队伍,我的家人也一个劲儿地逼我去考。我却清楚地知道,自己最不适合当公务员。我这坐不住的性子,如果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做上传下达的工作,我觉得我会疯的。我喜欢挑战,喜欢创意十足的生活,所以选择去北京的一家旅游网站做活动运营。虽然有时候加班累得都爬不起来,但看到自己的“奇思怪想”变成现实,就又充满了元气。偶尔听同学讲起他们的公务员生涯,我唯一的感觉就是——庆幸。
常听人说:“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理解了前半句话。
“做最坏的打算”,不是让我们被动接受任何不如意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争取好结果的同时,也要以主动的姿态,去尽量避免那些击穿自己底线的坏结果。
比如“80个志愿”的填报方式,让我们避免了“被调剂”的命运,然而一部分考生在填上自己想要的志愿后,剩下的空白开始随意乱填,轻率地随大流,或者不加认真思考地听从他人的意见。假如他们期待的“好结果”都落了空,而那个随便乱选的变成了现实,他们会不会后悔不已地说:那不是我想要的……
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有時甚至比知道想要什么更重要。如果我们懂得给选择设置一个恰当的“止损点”,如果那个“最差”的结果也是可以接受的,那么走吧,我们去放手一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