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
——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11-01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东莞志愿志愿者

刘 伊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调查分析
——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 伊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志愿服务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是高职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公民道德、培养公民责任、提升自身素质的良好渠道。当前,高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受到社会广泛好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笔者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学生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调查数据和资料,分析问题与不足,提出推动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良好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

此次调查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为调查对象,采用用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的方式进行。针对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94.38%;针对志愿组织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90%。

一、高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特点

(一)志愿者总体参与度较高,部分志愿者参加活动有阻力

随着志愿服务的普及,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逐渐成为高职校园新风尚。调查显示,15.23%的调查对象从事志愿服务2年以上,1-2年的达31.79%;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频率达每周一次或双周一次的比例为30.46%,每月一次或双月一次的比例为17.22%;每次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达4-8小时或以上的占9.27%,2-4小时的占57.62%;84.11%的调查对象愿意在未来5-10年内继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37.09%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中有阻力,而其中,89.29%时间因素,即志愿服务的时间与个人生活或工作学习相冲突;其次为组织因素——“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没有很好的培训”的达23.21%;认为制度因素——“对志愿者权益的保障比较欠缺”的达16.07%。此外,也有志愿者把“参加志愿服务还要花钱”(8.93%)作为阻力因素,这值得我们重视。

表1 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阻碍因素(N=56,多选题)

(二)志愿服务活动领域较为广泛

近年来,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领域在不断拓展,主要包括:弱势群体服务(如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大型活动或赛会服务、科普宣传、环境保护等。

表2 志愿组织从事的志愿服务领域(N=18,多选题)

(三)绝大部分志愿者以积极心态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中收获快乐

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方面,受访者中83.44%选择“出于社会责任和履行公民义务”,49.01%选择 “令生活更加充实增加社会见识”,22.52%选择 “有助于找工作拓展人际交往”,可见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动机是追求服务社会以及自身发展。而且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都很高,普遍是自己“主动”寻找参与机会。

表3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N=151,多选题)

被问及“支撑您做好志愿服务的最大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回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扩大交际圈,丰富生活体验”和“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与赞扬”的最多,各占28.48%。这说明志愿者不仅需要社会激励,还需要形成自我激励。他们最关注的社会激励因素是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最重视的自我激励因素是自身成长和快乐。

实际上,52.98%的受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总是感觉很快乐;40.4%大部分时间都是快乐的,3.97%参加志愿服务时感受复杂,说不清是什么心情,1.98%表示在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经常感到不快乐或非常不快乐。这也进一步表明志愿者越来越注重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内在心理感受,更多地追求一种快乐感和幸福感。

图1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感受

二、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志愿者数量大,但活跃的不多

高职学生志愿者人数持续攀升,以东职院为例,在东莞志愿者网注册的志愿者累计达8000多人,但是能够经常参加活动的却较少,仍局限于志愿组织的干部和干事,很多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取得了相应的时数和加分就退出志愿队伍。志愿服务激发学生热情、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积极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二)创新性服务较为缺乏

很多志愿组织满足于有活动、有服务、有形式,缺乏细致的前期调查,没有深入社区、农村了解群众的切实需求,没有询问和关注学生参与服务的动机。目前的项目还是上级布置多、移植项目多,缺少志愿者参与策划和设计的新颖项目,很需要加强专业指导,从理念传播、知识普及、技能发展、体验成长的多角度,为学生提供支持。

(三)志愿队伍缺乏代际传递

志愿者在毕业后与在校生志愿者基本没有联系,没有再参与过学校的志愿服务,也没有回学校与给师弟师妹交流,传授志愿服务经验,“传帮带”的局面尚未形成。

(四)组织形式不够灵活

目前我院志愿组织的形式仍然较为单一化,即在志愿服务中心下面依托系、班建立服务队,缺少师生自主建立、灵活多样的组织类型。按社会治理发展的要求,学生更需要在自主自由、灵活新颖的组织中激发才能、锻炼能力。

(五)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需要完善

调查显示,各志愿组织在招募志愿者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志愿者积极性不高”(66.67%),在组织志愿活动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志愿者难招募”(83.33%),92.06%的受访志愿者认为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很有必要或有必要”。这些数据反映出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提升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一)鼓励成立各类专门志愿服务学生社团,开展特色志愿服务

鼓励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专业特长,成立青少年服务、社区服务、扶老助残、科技普及、文化宣传、环境保护、支教助学、网络文明等专门志愿服务组织。指导志愿组织主动对接社会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项目,开发适合学生参与、匹配学生兴趣的校外志愿服务项目。

(二)立足学校、社区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

围绕文明校园建设、依托学校公共服务场所设立志愿服务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校园文化、美化校园环境等志愿服务。鼓励学生立足困难学生迫切需求,主动为其提供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校内互助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志愿组织依托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以及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康园工疗站等社区服务阵地,通过“结对+接力”方式常态开展志愿服务。

(三)完善激励制度,保障长效发展

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同时,对于激励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应该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设计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嘉奖、激励、优惠、回馈等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广大学生持久参加志愿服务。

(四)加强学生志愿服务理论研究

科学的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实践。我校需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研究,建立由相关教师和学生相结合的志愿服务研究团队,开展工作交流,推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1]谭建光,李森.志愿者组织管理[M].广州出版社,2011年12月.

[2]魏国华,张强.广州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9月.

[3]谭建光.中国社会建设与青年志愿服务创新——党的十八大后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2).

G641

A

1009-8534(2017)05-0187-02

东莞市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东莞志愿者服务发展状况及机制优化研究”(2016ZD05)、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教改项目“学业生涯发展规律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S1601050401)之阶段性成果。

刘伊(1982-),男,内蒙古包头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周圣强

审 稿 人:于吉瑞

猜你喜欢

东莞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