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2017-11-01叶双
叶 双
(上海师范大学 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
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叶 双
(上海师范大学 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
研究指向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以下简称“思政课”)进行“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在阐释其价值的基础上,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构建“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进行“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过程分析,即根据辅导员特征划分思政课教学模块;针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辅教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并收集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完善模式设计。
民办高校;辅导员;信息化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辅导员兼具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同时,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与学生有着更为频繁和紧密的互动,对学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无法比拟的优势。[1]但是,在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时却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相脱节的现象,辅导员不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反而直接照搬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热情和兴趣不够,教学效果不佳。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是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进行高效教学和管理工作必须掌握并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技术,因为其直接影响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与教学行为,成为其快速获取信息,有效利用信息,合理设计思政课程活动的前提条件。
二、“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提出
(一)“辅教结合”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借用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体”与“用”来阐释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办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信息化结合起来,设计“辅教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是促进和改善辅导员、学生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辅教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从本质上讲也是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体,以信息化资源为用”的教学模式,是发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必要条件。
(二)“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价值分析
1.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
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提出,有利于民办高校辅导员在担任思政课教师时发挥教育信息化资源开放共享、生动形象、方便使用等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设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环节,能够使辅导员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时,做到将两者相互结合,并发挥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2]
2.促进辅导员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时采用“辅教结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民办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遏制目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促进民办高校辅导员对思政课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信息社会下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协调性与一致性[3]。
3.提升辅导员理论功底与信息化教学水平
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信息化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多种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其根据自身特点、教学要求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优势作用,同时尽量避免他们由于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水平的限制对教学活动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民办高校辅导员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可以迅速掌握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方法。
三、“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
(一)关于“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分析
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本身就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同时又离不开教育学、心理学的支持,加之民办高校辅导员身份的特殊性,这些因素使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丰富而多元化。从设计过程来看,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是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支撑,它们是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不同学科理论,又互相关联、互相渗透与互相影响。
教学设计理论对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起指导作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可指导辅导员分析民办高校学生认知尤其是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帮助他们针对学生的特征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思政课。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为民办高校辅导员在选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应用教学媒体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应用策略,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优化。
图1 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确立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笔者根据一般教学设计模式,结合我院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特色,提出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该模式在反思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特征、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等影响因素,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分析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学习者特征和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划分、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资源改造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完善,形成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教学设计基本模式,并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优化此流程。
图2 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四、“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分析
(一)根据辅导员特征,划分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学模块
为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做准备工作,笔者首先调研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的现状,通过对辅导员的访谈和学生对教师每学期教学的评价,总结现有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教学的经验。在此过程中,笔者通过发放问卷,从院校、辅导员和学生角度考察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化教学效果等情况,分析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教学需求,了解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兼任思政课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和亟须解决的问题。
同时,考虑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Mooc、网络公开课、思想政治宣传片等渠道资源可以为非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兼任思政课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因此,在我校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政课中并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而是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和能力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划分,每个辅导员负责其中一个或几个专题。辅导员需要针对自己负责的专题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素养,收集、整理、加工、消化、完善,最后输出课程教学内容。
(二)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辅教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除了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特点和民办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优势、学科知识储备、教学水平、专业发展方向等特征,并且要综合考虑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要注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适度、合理运用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设计,是应用思政课“辅教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关键。
笔者在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以赖格卢斯教学设计变量的理论[4]为依据,提出在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的过程中所要参考的三种变量,即条件变量、方法变量和结果变量。[5]
表1 “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的三种变量
(三)实施教学活动,收集“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实施教学活动,收集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民办高校辅导员按照设计好的思政课中“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方案实施教学,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从两个方面收集教学设计方案的问题:一是对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民办高校学生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了解民办高校学生对思政课教师采用“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态度,“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及还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二是民办高校辅导员对“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在教学、管理和自身专业发展三个层面的经验。
(四)评价教学效果,完善“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
笔者根据师生反馈对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与完善是教学得到升级和改良的动力。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优化民办高校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效果。在初步模型提出后,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检验模式的有效性,发现其在提高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辅导员“辅教结合”工作效果,提升学生思政课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提升。
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政课“辅教结合”信息化模式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而是需要民办高校辅导员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多方面的教学反馈,反思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并不断地对其进行修改完善。
[1]马莉,马延龙,刘有锋.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素质的有效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39-40.
[2]客洪刚.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J].教育科学,2011,(6):70-73.
[3]祝春梅,宋治非.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77-79.
[4]查尔斯・M.,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5]王玥,赵慧臣.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19-25.
[6]王新华,刘永志.以特色主题活动为载体 创设思政第二课堂[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52-53.
Designing the Informationalized Instructional Model for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Combination of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YE Shuang
(Tianhua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China 201815)
According to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which combines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and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its value,this study analyzed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f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which combines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Besides,it constructed the basic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which combines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Finally,it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private college counsel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that is,dividing teaching modu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ccording to counselors’ characteristics,conducting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design which combines counseling and teaching based on teaching contents,collecting feedback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s and improving the model design.
private colleges;counselors;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mode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
A
2096-0069(2017)05-0046-05
2017-06-25
2016年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课题“民办高校专职辅导员‘三位一体’职业发展路向探索研究”(SMY1613)
作者信息:叶双(1992— ),女,河南南阳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孙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