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形式预防跌倒护理干预在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1-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1期
关键词:交班高风险护理部

许 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多形式预防跌倒护理干预在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许 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探讨多形式预防跌倒护理干预在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同济医院跌倒高风险住院患者3112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跌倒高风险住院患者324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形式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跌倒损伤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跌倒发生率,损伤程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多形式预防跌倒护理干预可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患者安全。

多形式预防跌倒护理干预;跌到;高风险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排除遭到猛烈的打击、意识丧失、突然瘫痪或癫痫发作所致[1]。按照国际分类:从一个平面至另一个平面的跌到;同一平面的跌倒。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死亡的重要原因,5%~15%的跌到会造成脑组织部组织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同济医院跌倒高风险住院患者31121例作为观察组,其中,女12370例,男18751例,年龄1~89岁,平均(36.0±7.4)岁,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跌倒高风险住院患者3241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女14490例,男17920例,年龄1~91岁,平均(35.0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跌倒方法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宣教,发生跌倒后护士报告护士长,再由护士长报告护理部,未对事件总结分析及追踪整改

1.2.2 观察组

采用多形式预防跌倒护理干预:首先对跌倒高风险住院患者在护理管理风险评估系统中进行跌倒风险等级评估(见表1);对高风险患者发放《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告知单》并详细讲解宣教内容;采取SBAR交流模式对高风险患者严格落实书面口头及床边交接班;对有病情变化或风险因素增加的患者实时评估;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监管制度;发生跌倒时采用跌倒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对跌倒不良事件采用PDCA根本原因分析法;定期对护士及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知识小讲课。改善服务环境及服务设施。

1.2.2.1 对于跌倒风险等级评估为中度及高度的患者床头悬挂预防跌倒警示牌,并发放《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告知单》,一式两份,详细宣教后患者及护士签名,一份夹在床头,一份夹在护理病历。同时发放预防跌倒宣传资料,讲解后夹在床头随时翻阅。其中“3个半分钟”值得重点宣教及推荐。

1.2.2.2 SBAR交流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的沟通方式,曾被用于美国海军核潜艇和航空业,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递。SBAR模式应用于护士交接班能够有效防止交班内容不准确不全面条理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等弊病。正确掌握跌倒高风险因素,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对于跌倒高风险患者需在交班本眉栏注明,护士白板特殊交班,晨会交班,口头及床边重点交班。

1.2.2.3 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监管制度;护士长每日检查跌倒高风险患者预防措施落实情况,科室质控员随时质控,科护士长及护理部不定期病房抽查,护理部每季度对科室预防跌倒防范措施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

1.2.2.4 加强对住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规定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就对其进行跌倒高风险因素评估,对于>25分的中高危患者每周评估并记录交班,护士长不定期抽查评估情况。

1.2.2.5 对跌倒不良事件采用PDCA根本原因分析法,采用无惩罚上报方法,对跌倒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整改措施及计划,实施,评估结果,再标准化和进一步推广。

跌倒风险等级(0~24分低度危险;24~44为中度危险;45~125为高度危险)。

表1 跌倒风险等级评估表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上报护理部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资料,分析两组住院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前后跌倒发生的情况及伤害程度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发生跌倒48例,跌倒发生率为0.15%;观察组跌倒次数15次,发生率为0.046%。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58,P<0.05),采用跌倒损伤严重程度分级收集数据,对照组伤害人数,观察组发生伤害人数,两组伤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9,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95.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8.6%,两组伤害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59,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3 讨 论

患者的年龄躯体移动障碍,疾病,药物,环境等因素是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原因分析,找到患者跌倒高风险因素,加强评估,落实交接班制度,实施三级监管制度,对患者及家属加强宣教,制定有针对性的多形式的个体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提高了患者执行安全措施的依从性,降低了跌倒发生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2]。同时护士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处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 蔡文智,李亚洁.内科新技术护理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22-723.

[2] 王淳德.医疗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8):405-406.

R472

B

ISSN.2096-2479.2017.41.171.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交班高风险护理部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上海市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设计及应用
睿岐喘咳灵治疗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证经验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SBAR 交班模式在儿科护理晨交班中的应用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大专实习学生参加早交班的效果分析
高风险英语考试作文评分员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监护室护士交班模式研究进展
迎接高风险的用水时代——读《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