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拔牙中的应用效果

2017-11-01巫照丽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1期
关键词:程度小儿实验组

巫照丽

(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安徽 合肥 230000)

心理护理干预在小儿拔牙中的应用效果

巫照丽

(合肥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在小儿拔牙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并探讨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小儿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小儿患者的配合程度高于对照组,畏惧心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小儿患者拔牙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减轻心里对治疗的畏惧感,明显提高治疗配合度,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满意度。

口腔科;小儿拔牙;心理护理

牙齿摘除在口腔科中的常见处理方式,是口腔科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手术类型。由于该过程会引起无征兆的疼痛感,以及在诊疗过程中拔牙所应用的工具,都会令患者因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对拔牙过程产生抗拒心理。特别是小儿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自制能力不足,对拔牙操作以及对医护人员均产生更为严重的恐惧心理,使得拔牙过程难以顺利进行,若强行操作,难免为小儿日后心里留下阴影,对小儿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1]。为此,本文针对小儿拔牙过程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认真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小儿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男24例,女24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7±1.6)岁。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男25例,女23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6±0.9)岁。两组小儿患者均接受牙齿拔除手术,在一般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为实验组在常规中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环境护理

首先注重环境卫生,确保科室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2]。同时注重环境色彩搭配以及设施布置,营造出温馨而又舒适的良好感觉,时小儿患者进入科室后对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的畏惧心理得以缓冲,温暖而和静的色调首先为小儿患者心理得以放松。护理工作人员注意以和蔼态度,温柔语气与患儿进行初步沟通,进行适度的知识指导,并取得患儿的认可,为诊疗过程中的配合做准备。

1.2.2 治疗前护理

护理工作人员在治疗开始前将小儿患者带入治疗室内,用和蔼态度与患儿进行交流,通过简短询问增加小儿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度,并将拔牙器械以及设备向患儿进行耐心介绍,消除患儿内心的陌生感,同时也适当减轻内心畏惧程度。进一步向患儿介绍诊疗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为患儿作出适当心理准备[3]。将操作过程中会产生疼痛感的步骤提前告知患儿,并鼓励患儿坚强面对,保持对操作的配合。同时指导家属全程以耐心态度陪伴患儿,避免言语呵斥等,以积极态度为患儿作出鼓励及陪伴。

1.2.3 治疗中护理

护理工作人员在拔牙操作中,实时关注患儿情绪变化,并适当分散注意力以缓解紧张恐惧程度。指导患儿每一步操作的配合姿势,并鼓励患儿坚持等待操作结束[4]。对于不情愿配合操作完成的患儿,护理工作人员要以合适方式告知如此次不能完成,会继续有下一次的治疗过程及疼痛感,进而鼓励患儿坚强忍耐,以最短的时间及最小的操作完成拔牙过程。

1.2.4 治疗后护理

当拔牙操作完成后,重点为患儿树立自信心理。告知患儿牙齿拔除后不久会长出更美丽的牙齿,以及拔牙操作并非疼痛可怕的过程,最大程度减轻患儿因对拔牙操作的畏惧心理而产生心理阴影。同时用自身乐观情绪感染患儿,为之前操作中的紧张心理进行适当舒缓。

1.3 评价指标

本文以小儿患者的畏惧心理及配合程度作为试验评价指标,其中畏惧心理根据患儿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张口程度,言语反应来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小儿患者的畏惧程度

两组小儿患者经过护理及拔牙操作,实验组患儿畏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儿患者拔牙畏惧程度[n(%)]

2.2 小儿患者配合程度

在操作中,实验组患儿能够良好配合的有45例,配合度为93.75%,对照组患儿良好配合的35例,配合度为7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理护理干预为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患者心理变化及情绪波动实施的护理干预[5]。通过增加沟通、环境布置,问题指导等方式为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指导,引导患者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及治疗,进而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程度,有助于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本实验通过对小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从环境护理,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对患儿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通过宣教及指导减轻患儿对医疗操作及医疗设备的陌生感,进而心理紧张程度得以缓解。通过实时对患儿进行心理变化监测及指导,有利于患儿全程保持配合,不会出现由于疼痛难忍或不情愿配合操作而使操作中断,保证了拔牙顺利完成。

由此可见,在为小儿患者拔牙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减轻心里对治疗的畏惧感,明显提高治疗配合度,有利于治疗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满意度。

[1] 刘建宁.优质护理在预防口腔拔牙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4):396-397.

[2] 王春艳.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对拔牙患者影响的临床分析[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6,12(1):112.

[3] 苗雪云.拔牙病人120例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27):374.

[4] 陈丽华.不同人群拔牙的心理状况分析和护理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4):124-126.

[5] 肖 燕.儿童牙科畏惧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0,16(4):43.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41.115.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程度小儿实验组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