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7-11-01周俏华李杏崧陈惠瑶高艳超
周俏华,李杏崧,陈惠瑶,高艳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广东 佛山 528000)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周俏华,李杏崧,陈惠瑶,高艳超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情程度危重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对重症监护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达到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预防
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属于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类高发性人群,主要是由于该类患者自身的代谢速度明显减缓,所承受的治疗性、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1-2]。本文主要研究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情程度危重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发病时间1~19 h,平均(5.1±0.7)h;男68例,女32例;年龄23~79岁,平均(51.4±7.8)岁;观察组发病时间1~16 h,平均(5.4±0.9)h;男70例,女30例;年龄21~73岁,平均(51.0±7.4)岁。两组一般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ICU护理,具体措施包括每天床上沐浴、清洁口腔和会阴部、翻身Q2H、抬高床头、良肢体摆放、各管道护理等。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心理:通过交流了解心理感受,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心情保持舒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知识。(2)肢体锻炼:根据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功能方案,早期进行床上被、主动训练,在床上进行膝、踝、髋等关节伸屈,实施踝泵运动、踏车运动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进行指导。(3)静脉:积极保护静脉,通过静脉途径用药的时候,避免反复穿刺,并避免患者偏瘫患肢实施静脉穿刺及用药,患肢必要使用甘露醇及刺激性药物,尽可能使用上肢静脉留置针及PICC导管。(4)弹力袜:指导采取弹力袜预防,讲解弹力袜优势及作用,选择合适弹力袜型号,松紧保证适度;清晨起床后穿上,睡觉前脱掉。(5)出院指导: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说明按摩方式,进行生活指导,嘱咐其适当参与运动,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患者出院当天或前一天对ICU护理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以下为不满意,80分以上为满意[3]。
1.4 观察指标
在ICU治疗期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对重症监护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住院治疗总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在ICU治疗期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
观察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仅有0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少于对照组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综合干预措施,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2.2 对重症监护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重症监护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6.7%,高于对照组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重症监护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2.3 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共住院接受治疗(16.34±2.50)d,观察组共住院接受治疗(11.48±2.0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评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本身属于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计划的正常实施,会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有致死和致残的可能,因而必须及时找到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做好预防性的综合护理干预[4、5]。评估高发对象,如对高龄病人、入院时间>1周,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昏迷或各种原因使用镇静药物、心功能差、常规大剂量脱水、合并有动脉硬化患者应纳入DVT的预防对象。
3.2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
每班重点观察下肢皮温、色泽及有无肿胀,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ICU患者常规体位:无禁忌症者,常规抬高下肢20°~25°,膝下垫一长软枕,下肢充分保暖。室温控制在22℃。每2 h翻身侧卧1次,减轻对下腔静脉和髂静脉的压迫。下肢运动锻炼:活动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于手术后及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帮助其翻身,拍背排痰,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及做深呼吸外,还应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与被动运动,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注意肢体放置功能位,瘫痪肢体抬高并进行各关节的被动伸屈运动,每日不少于2次。采用物理预防措施包括间隙充气加压装置,2次/d,20 min/次,及穿弹力袜。需长期静脉输液的避免在下肢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注射抗凝药物要注意观察凝血时间及有无出血倾向。从临床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病情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6],这对于ICU患者疾病的治疗更加有利,可以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使更多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1] 朱瑞珍,马学松,沈玉玲.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5(3):331.
[2] 孙艳芳.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6):104-106.
[3] 陈秀华.护理干预在43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6(19):115-116.
[4] 刘婉婉.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1):85-87.
[5] 吴雪梅,朱 蓓.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8):1389-1390.
[6] 黎凌云,李建赤,梁江声,等.应用间歇性气体压缩装置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13,77(3):36-38.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1.60.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