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庭院空间设计的探讨
2017-11-01张辛欣
张辛欣,赵 飞
山东农业大学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庭院空间设计的探讨
张辛欣,赵 飞*
山东农业大学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
以新农村建设及乡村庭院空间优化设计为目标,在对新农村建设政策背景解读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山东鲁中南地区乡村庭院的空间设计,形成一种“点、线、面、圈”相结合的乡村庭院空间景观构成体系,并以临沂市沂水县庭院空间景观改造为例得到经济生态模式、观赏休闲模式、民宿旅游模式三种更为良性的乡村庭院空间设计方法;以使乡村庭院美观、舒适、实用、经济和环保,为乡村庭院空间设计乃至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及参考。
乡村庭院;新农村建设;庭院空间要素;庭院模式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国策,而建设好乡村庭院,是当前乃至未来农村建设与开发的重要课题,是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净化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1-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对于农村空间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庭院景观空间设计有了更广阔的需求市场。而乡村庭院是构成乡村肌理的最基本的细胞,直接反映了其生态文化和生活品质,同时又深刻影响着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旅游发展[4]。
乡村庭院承载了村民大部分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的需要,担负着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改善村容村貌的责任。一方面,打造一个美丽的新农村庭院空间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感,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另一方面,一个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更离不开一个景观优美,文化丰富,功能齐全,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庭院空间体系[5]。增加庭院绿化空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6],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空间,是新时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布局合理、实用美观的乡村庭院空间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乡村庭院空间构成解析
1.1 点——独立要素
1.1.1 植物 植物在庭院空间设计中至关重要的基本点,宋代画家郭熙曾说:“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庭院的植物景致,色、形、香、声、质兼备,它能够改善庭院环境质量,柔滑庭院空间的建筑线条,同时能够丰富庭院的层次,并伴随日夕的转化与四季的变化而显示不同的美景[7],“春草锁烟笼,夏木蔽天日;秋叶色斑斓,冬枝桠横伸”。同时,植被是庭院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生态要素,通过孤植、对植、列植、从植、林植、群植、篱植等多种种植方式,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在进行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时,植物既有其自身的景观功能,又能充分利用其经济效益,乡村庭院树种在考虑植物的习性、树种的选择、植物的色彩、造型以及质感的同时,以乡土树种为主,可选用当地的果树苗木等经济树种,绿化环境的同时,亦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1.1.2 亭廊 亭具有点景与观景的双重功效,通过不同亭子的造型、质感可以体现以圆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的哲理。而廊架无论是立于百花丛间的花廊,或攀岩于山际、随形就势的爬山廊,或楔入水面、飘然凌波之上的水廊,或婉转曲折的游廊,都如纽带一般将自然与建筑巧妙地串联贯通。随墙而设置的廊,在空间的极尽处留有一定距离,故意转个弯而留出些许空间,点缀少许花木、山石等艺术小景,成为造园艺术“小中见大”的绝妙之笔[8]。在庭院空间布局中,亭廊作为独立元素的设置非常多,其材料、质感以及色彩、灯光等多元素的同时加入,并与其空间特征和地域特色综合叠加,从而构成完整丰富、曲径通幽的庭院空间。乡村庭院空间中常有廊架的形式,而亭的设置也无需太繁杂,竹质、木质或石质搭建起廊架,搭配以葡萄、紫藤等攀援植物点缀,既为村民提供休憩遮阴的场所,有丰富了庭院空间。
1.1.3 山石 庭院的山景,根据空间的大小有真假之分。大型的庭院空间可凭借自然山川造景,小的庭院可引入真山的余脉或者用石来模拟山,即假山造景。山石作为庭院中的点睛之笔[9],经过创作者的设计,巧妙叠置,在咫尺空间中表现名山大川的奇、险、幽、雄、秀的艺术效果。庭院空间中山石的设置若与庭院中的水钵、花木搭配合理,相得益彰,在其风水中有旺人丁,增进人际关系的意义。山石的运用在乡村庭院中有很多民间的风俗, 而“石崇拜”是一种很特别的崇拜,将小石碑砌于房屋墙壁,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山石作为庭院空间的点缀,本是庭院的配景,但是通过空间设计的巧妙布置,可大大提升庭院的风雅。
1.2 线——边界构成
1.2.1 水平边界
1.2.1.1 墙 墙是庭院构成元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限定空间最为有效的形式[10],几乎每个庭院都是由4个垂直立面围合而成,不仅定义了空间的界限和范围,同时也是划分内外最有效的边界要素。在传统庭院中,受此文化的影响,连续的墙与门、廊、建筑等元素共同围合成了院落空间,采用墙的形式分隔居住空间与城市空间。墙在传统乃至当今的现代庭院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庭院要素,在庭院空间设计中,墙不仅可以起到限入、防护、分界、围合等作用,亦可引导风向。乡村建筑中的墙体可以依托乡村当地的文化背景,利用外墙面可以绘制当地历史文化的图文信息,美化墙面的同时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亦可利用墙面的镂空设计追求斑驳的光影效果,墙体的透空或半透空形式,不仅可以减轻墙体的厚重感,形成虚实的对比,丰富庭院空间景致;庭院内墙面可通过悬挂谷物、玉米、辣椒、腊肉等创造庭院空间的乡土气息,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又不失乡村特色。
1.2.1.2 门窗 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中,门既是墙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门即是一座建筑)。在庭院建筑中,一扇扇门与窗共同构成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空间形态。门虽然可以开启,但却具有封闭性而非开敞性的特点,与墙的特征相若,成为墙的一部分[11-12]。传统庭院中门的门闩装置决定了门只能由内向外开敞,因此,庭院构成了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庭院外围不能随意进入内层的院落,相比之下,最内层庭院的人们拥有最强的私密性,以及由内院穿越到外院的自由。乡村庭院中的大门尺度上比较大,其位置、朝向、形状、颜色及花纹应与庭院景观相呼应,大门上的门神、福字,门口的大红灯笼以及窗上各式的窗花图案创造出温馨的庭院氛围。
1.2.1.3 水体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在庭院中,水的动与静、虚与实、聚与散、行与止,都是一种艺术的体现[13]。静水以水钵、镜面水池、泳池等为主,在庭院中一般搭配以植物,打造出简洁明朗的空间。动态水的处理手法多样,喷泉、瀑布、跌水等,可以活跃空间氛围,振奋人心[14]。乡村庭院中水元素的设计,在考虑其造景的同时水亦为庭院灌溉元素,可用竹子搭连引水灌溉庭院中的花卉植物或果蔬圃地,水流顺着竹节穿流庭院空间在庭院造景中别有一番风味;靠近河流的庭院可以将流水引入庭院,同样也可以别具一格。
1.2.1.4 铺装 庭院铺地以具有象征含义的祈福、迎祥,以及象征文人精神与信仰的图案为特色。依据功能空间的不同,其纹样铺设的材质也多有不同,如普通路面多用体块大、较粗糙的材质,如乱石、砖瓦、碎石等;精致的图案则多用体量小、较细腻的材质,如鹅卵石、碎瓷片、碎缸片等。
1.2.2 垂直边界
植物群落所形成的林冠线一般是庭院竖向空间的天然边界,围合庭院垂直向度上的自然空间,亦可用精致的石头、植物和水等元素按自己的理想尽情地雕饰自然,形成独特的乡村庭院景观。
1.3 面——空间组合
面是点和线的运动轨迹或者集合[15]。在平面构成中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作为容纳其他造型元素的二维空间的面,一个是作为理性视觉元素的,作为承托的载体,是有边界形态的,有相对面积的一块视觉元素。乡村庭院的空间形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3.1 空间分隔 当庭院空间尺度较大超出了人在空间知觉距离中的“亲切”尺度时,往往需要将较大的空间分隔成几个较小的空间;有些庭院空间的形状不规则,比例欠佳,也需要将空间分割成几个形式、比例都较好的空间。空间分隔在达到限定空间的同时,并不破坏空间的整体性[16]。例如曲径通幽的建筑回廊是围合庭院的主要部件,也是分隔空间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加强了庭院空间的内向性及私密感,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空间层次,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漏窗在庭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分隔空间中可以起到隔而不隔的效果,一方面能够给人一种感觉上的分隔空间效果,另一方面又不遮挡视线,像一幅框景画,达到阻而不隔的效果;道路与铺装常结合起来达到共同分隔空间的效果,明确人的活动内容与范围。
1.3.2 空间对比 利用空间在大与小、高与低、开敞与封闭、以及不同形状色彩之间的显著差异进行对比,将可以破除单调而求得变化,形成空间对比。在乡村庭院空间设计中,这一点的运用尤为突出。庭院空间为了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采用欲扬先抑的对比原则,一小空间来衬托出大空间,利用大小空间的强烈对比来取得相应的效果,这一点在乡村庭院入口空间的设计[17]、景观空间营造及植物季相变化上都有所体现。有些空间尺度较小的乡村庭院,可以利用迎门墙创造收放的空间,进入宅门先接触一个面积很小的前院,绕过墙进入主院,经过这种空间序列的变化,本来不是很大的庭院,视野上却豁然开朗;空间中还有虚实的对比,植物所营造的软质空间可以柔化建筑边缘的硬性线条,运用不同材料、颜色、质感、形象的对比,将自然界的四季、昼夜、光影与草木的枯荣、花果的长落、虫鸟的活动等组成一幅幅声色形的画卷[19];色彩能给人造成冷暖、轻重、远近的对比感,在庭院景观设计中起着整体统一、局部点缀的作用,“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利用红、绿的对比关系,一大片的绿色衬托局部的红点,使其更加鲜明突出。除了不同植物之间的色彩对比,同一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季相色彩变化,也是庭院空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1.3.3 空间渗透 明代造园家计成称借景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并在《园冶·借景》[20-23]篇尾提到了借景的几种形式:远借,由近眺远;邻借,由此及彼;仰借,由下望下;俯借,由上瞰下;应时而借,空间景观随时序而变化。庭院空间则可借助格式门窗,室内外相互贯通,院落间的彼此渗透,形成透中有围,围中有透的借景手法,就好像摄影技术中拉伸镜头所产生的不同景深与焦点,通过相邻空间内的景物互相因借、渗透,从而使两个空间内的景物各渗透为对方的远景或者背景,这也可获得错综复杂的空间层次变化。在乡村庭院空间设计中,对空间进行渗透与分隔,要注意内外结合的空间设计一体化,乡村庭院的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乡村田野的大环境中,离开原有的空间环境,其空间布局也一定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乡村庭院用地规模一般不大,充分利用外围空间与庭院内部空间的渗透与融合[24],可以扩大庭院空间,达到“小中见大”的庭院效果,且能使内外空间及整体绿化相互协调。
以下是针对各个空间的特征,总结每个空间相应的设计手法(表1)。
表1 空间组合类型的设计手法Table 1 The design method of space combination type
2 乡村庭院空间实例分析
相对于大城市绿化空间的“点、线、面”结构而言,乡村处于农田的大包围之中,除了“点、线、面”之外,多了一个大的农业生态绿化圈,而形成了“点、线、面、圈”的结构,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构成了完整而丰富的乡村绿化空间网络。因而庭院空间作为绿化空间中分布最广的“面”在乡村绿化空间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庭院空间作为“面”的重要的组成部分[25-28],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居住环境质量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岭村位于临沂市沂水县高桥镇西南部,属于鲁中南地区,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古老村落,地形为丘陵。全村现有230户左右,常住人口大约800人。为改善村庄的居住条件,先对全村进行综合改造,庭院空间设计为改造的一部分,根据庭院空间大小及利用方式,将其分为三种模式进行改造。
2.1 经济生态模式
沂水县大岭村部分庭院面积较大,且具有良好的光热及土壤条件,适宜发展以庭院经济及生态为主的庭院经济生态模式,如发展果蔬栽培、庭院苗圃及庭院养殖等,此种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也能获得一定的生态效益。观赏价值高、开花结果的乡土树种是此类庭院景观最主要的组成要素,果树种植区常见的栽培有柿树、杏树、石榴、枣树、山楂、无花果等,亦可用于庭院外围绿化,植于房前屋后或路旁,主要满足家庭绿化和鲜果需求;庭院圃地及家庭园艺区以种植蔬菜为主,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休憩廊架区用葡萄做为攀援植物[29],廊架下可开展木雕、刺绣等手工业活动;在林下空间养殖鸡、鸭等禽类,同时在禽类窝棚一侧将家禽家畜的粪便收集起来开发沼气池,并将沼气废液作为植物肥料进行循环利用,利用沼气能源使庭院空间节能高效,形成复合的经济生态模式(图1)。
2.2 观赏休闲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下,大岭村交通趋于便捷,经济发展迅速,村民更加注重建筑的更新和优质的人居环境,乡村的庭院景观营造可以采用观赏休闲的庭院模式,提升景观空间质量。这种模式并不完全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创造乡村悠闲雅致的庭院环境为主,并营造室外休息、娱乐、活动、观赏的愉悦空间,突出的是庭院园林景观,主要针对庭院面积不大,经济条件较好的乡村家庭。在临沂市沂水县,有很大一部分庭院空间采取的是前后院式的庭院布局,庭院居于建筑的前侧。因此在庭院设计时可将景石、水景、铺装、小品等园林景观布置在前侧的相对公共空间,将厕所、仓储间、禽畜圈舍等附属设施布置在庭院后侧相对隐蔽的场所,使功能分区合理,并有利于庭院休闲景观的创造。在竖向上沿庭院围墙、墙面种植蔷薇、爬山虎等[30];在庭院中设置种植有紫藤的花架,既可以满足居民休憩遮阳的要求,又可以增加庭院中的软质景观,大大增加了庭院中的绿量及绿化覆盖率。此模式可作为大岭村庭院空间的主要发展模式(图2)。
图1 经济生态模式庭院空间Fig.1 Economic ecological model courtyard space
图2 观赏休闲模式庭院空间Fig.2 Leisure sightseeing model courtyard space
图3 民宿旅游模式庭院空间Fig.3 Rural tourism model courtyard space
2.3 民宿旅游模式
民宿是台湾住宿业中的一种,也称为“农家乐”。台湾民宿有独特的性质,比如独特的建设造型和气质、主人的亲和力和精致舒适的房间布置,以及纯粹田园式的居住环境,乡村美味餐点,使其成为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临沂市沂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很多地方开展了乡土观光、乡野休闲、乡俗体验、乡居度假为目的,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为基本载体的乡村旅游活动。依托于此在较小的庭院空间打造精致的乡村民宿庭院空间,选择建筑完好的板房进行改造,并通过庭院景观小品的布置及休闲娱乐设施提供舒适宜人的庭院环境支持,进而拉动当地的农业园区等各项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因此,临沂市沂水县的庭院空间建设应充分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加强民宿景观建设,空间组织和环境营造强调庭院的视觉观赏效果,景观注重文化元素的提炼和运用,将乡村文化、地域文化融入到庭院的山石花木,房舍水景之中,提高庭院空间的艺术文化格调。该模式可作为沂水县大岭村庭院空间的重点发展模式(图3)。
3 结论
“安居才能乐业,乐业社会才能稳定发展,经济增长才具备稳定的基础[31]”,乡村庭院空间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点”,不仅是乡村居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32]。因此,本文通过对庭院景观空间元素解构,由点到线及面的融入到乡村庭院的大环境中,对乡村庭院空间设计元素及手法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庭院“点、线、面、圈”的空间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鲁中南地区庭院改造提供了三种乡村庭院空间发展模式,从经济生态、观赏休闲、民宿旅游三个角度,将庭院景观空间向多模式融合,从功能性到美观性发展,为乡村庭院空间设计优化及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及参考。
[1]曲文俏,陈 磊.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6(1):8-11
[2]SUN Xinwang,WANG Hao,LI Xian.Vernacular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Application of Vernacular Landscape Elements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8,24(8):37-40
[3]Cook EA,Van Lier HN.Landscape Planning and Ecological Networks[C].Leiden:Elsevier,1994:17-20
[4]Guy M.Robinson.Conflict and Change in the Countryside[M].London:Belhavan Press,1990:109-121
[5]贺 斌.新农村村庄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4-51
[6]方 明,董艳芳.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11
[7]诺曼 K·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83-114
[8]褚良才.易经·风水·建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110-157
[9]克里斯托费·布雷德利·霍尔.极少主义园林[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2004:133-171
[10]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1]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23
[12]聂 蕊.现代建筑的院落空间解析与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05:32-33
[13]朱钧珍.园林水景设计的传承理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5-26
[14]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23
[15]张 蕾,孙 迟,杨丽橘.探析展陈空间中的点、线、面设计元素的构成[J].环境艺术,2016(10):110-111
[16]姚 彬.关于庭院空间景观设计的研究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3:32-43
[17]徐苏海.庭院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17-25
[18]秦 岩.错综为妙视觉莫穷——中国传统园林庭院相互渗透的空间层次处理[J].建筑与文化,2015(5):170-171
[19]翟 艳.中国传统庭院空间构成要素解析[J].中国园林,2016,32(9):58-62
[20]许先升.因境成景,景到随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造景理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28-29
[21]李 泽,张天洁.文化景观——浅析中国古典园林史之现代书写[J].建筑学报,2010(6):10-14
[22]计成.园冶注释[M].第二版.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1-222
[23]计成.园冶图说[M].赵农注释.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313
[24]周延伟.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在现代游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建筑,2013(5):96-98
[25]Hermann Weis,ASLA.Cheating A Private Haven[J].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6(4):52-61
[26]Busby G,Rendle S.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J].Farms Tourism.Tourism Management,2000(21):635-642
[27]Reichel A,Lowengart O,Milman A.Rural tourism in Israel[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367-372
[28]Jung-Keun David Collins New Hote lArchitecture and Design[M].London:Conran Octopus Publishing Group,2001:11-60
[29]付志昂,张明辉.现代城市垂直绿化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0
[30]管 健.浅析攀援植物在垂直绿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4
[31]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 ”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59
[32]徐 丽,李鹏宇.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及营造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6
Research on Village Courtyard Space Design Based 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ZHANG Xin-xin,ZHAO Fei*
College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271018,China
Aiming at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optimal design of rural courtyard space,the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olicy,through consulting literature materials and combining the spatial design of the rural courtyar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areas of Shandong,a kind of rural courtyard space landscape system combining"point,line,surface and circle"is formed,taking the courtyard space landscape of Yishui county in Linyi city as an example,the economic ecological mode,the leisure mode,the three more benign rural courtyard space design methods are formed.This can make rural courtyard beautiful,comfortable,practic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and provide new development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rural courtyard space and 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ourtyard;new rural construction;courtyard elements;courtyard pattern
S611
A
1000-2324(2017)05-0752-05
2016-05-12
2016-08-20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低成本村镇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5)
张辛欣(1993-),女,硕士研究生士,研究方向为农业园区规划设计.E-mail:18763808730@163.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bioflower@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