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7-11-01高永现
张 慧,高永现
(沂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400)
精细化护理用于先兆流产患者的效果观察
张 慧,高永现
(沂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400)
目的 分析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05月~2017年05月在我院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92例,依据护理方式分成常规组与精细组,各4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精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精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精细化护理;先兆流产;护理效果
在临床上,先兆流产属于妇科常见疾病,是指女性在妊娠28周前阴道出现少量出血,同时伴随小腹疼痛、腰背疼痛等症状。在治疗时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现阶段,主要采取精细化护理模式,旨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本次探究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5月~2017年05月在我院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92例,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32±2.06)岁。依据护理方式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精细组,各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在入院后,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同时指导其科学饮食与合理用药。
精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由于较多先兆流产患者对疾病知识不了解,因此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健康教育,将疾病相关知识与治疗重要性告知患者。同时告知患者先兆流产发生主要原因,通常包含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生殖系统畸形、内分泌紊乱、个人不良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等。
1.2.2 环境安排
由于社会建设与疾病发展中,环境属于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实施精细化护理时,需要重视医院环境安排,尤其是患者和环境间的关系。护理人员需要确保病房的安静与舒适性,在白天病房噪声强度需要控制在35~40 dB,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室温控制在18~22℃,并在更衣室与卫生间安装呼叫器与扶手,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患者与家属的心理需求,并给予帮助,改善其负面心理。护理人员还需要认真观察患者情绪,如果存在不良情绪,需要及时疏导,消除其思想负担,降低其心理压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与抑郁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得分越高则说明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并比较两组评分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经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与抑郁症状评分
护理后,两组焦虑(SAS)评分与抑郁(SDS)评分均有改善,且精细组改善情况较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SAS评分 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精细组 37 59.44±4.27 33.25±3.14 58.97±5.17 31.26±3.75常规组 37 59.68±4.55 46.53±4.23 58.49±4.39 43.58±4.03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后,常规组出现头晕3例,乳房胀痛2例,皮肤过敏3例,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精细组出现头晕1例,呕吐1例,未发生乳房胀痛与皮肤过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精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负性情绪[2]。本次研究显示,两组焦虑(SAS)评分与抑郁(SDS)评分均有改善,且精细组改善情况较为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先兆流产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 讨 论
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少量阴道出血、腰酸与下腹痛等,直接诱因为子宫敏感性加强或是黄体功能不全,若能获得精心护理,可以继续妊娠[1]。精细化管理为新型文化理念与社会的发展理念,主要从患者心理、环境等方面实施护理。这种护理模式旨在让患者充分了解先兆流产的发生原因与治疗重要性,提高
[1]王 娜,范学澜.集束化护理对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171-174.
[2]郑促影,庄秋月,林云波,等.集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先兆流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3(15):2330-2332.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8.118.01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