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2017-11-01汤世伟
汤世伟
(安徽省立医院手术室 安徽 合肥 230001)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汤世伟
(安徽省立医院手术室 安徽 合肥 230001)
目的总结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术中配合措施,观察手术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为发生护理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94.63±15.3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64±37.94)mL;术后Cobb角为(9.21±0.46)o,明显少于术前的(22.81±3.55)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压缩为(94.46±9.82)%,明显高于术前的(53.77±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定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配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手术配合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中,胸腰椎骨折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可以重建椎体的高度,还可以间接的恢复骨折的骨折块,以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患者脊柱的生理曲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脊柱的正常活动[2]。我科对收治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进行了治疗,并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了适当的手术配合,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经过CT检查确诊。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3.7±6.9)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4例,砸伤11例;骨折节段:T 11骨折者3例,T 12 骨折者7例,L 1骨折者11例,L 2骨折者15例,L 3骨折8例,L 4骨折者3例;骨折按Denis分类:压缩型18例,爆裂型21例,骨折脱位8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类:C级5例,D级20例,E级22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操作如下:患者采用全麻插管,取俯卧位,垫胸枕髂枕,常规消毒铺巾后,采用后正中切口,在C臂X线机透视下,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受伤椎体,置椎弓根钉。对于无神经症状的患者,则可以直接进行复位;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首先要进行椎管减压,置连接棒,然后复位骨折椎体,横突间或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术后,常规清理冲洗伤口,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切切口。
1.3 手术配合
1.3.1 巡回护士的配合 (1)术前配合。由于患者受伤,甚至伴有神经症状,精神十分紧张,加之担心手术的效果,因此,各种不良情绪较多,对手术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巡回护士于术前1d到病房探视患者,向其介绍手术的基本情况,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指导患者常规禁饮食,多休息,争取的良好的心情和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手术,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麻醉的配合。患者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要热情的迎接患者,与其核对基本情况,确认无误后,协助其摆放好麻醉体位,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师进行插管,并做好常规的心电监护。(3)术中配合。麻醉结束后,协助医师摆放好手术体位,注意保护脊柱轴线的稳定,避免脊柱发生扭曲转动,影响手术的效果。为患者做好X线防护,比较眼部、男性生殖部位等;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以免出现扭曲、堵塞等。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立即向医师报告。注意术中物品是否齐全,监督术中无菌操作。(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为患者保暖后,护送其回病房,并做好交接工作。
1.3.2 器械护士的配合 (1)器械管理。在术前20min,准备好手术所用的器械和设备,并摆放有序,清点所有器械、敷料的数量。消毒后,正确连接各种仪器的导线,使之工作正常。(2)术中配合。术中,快速、准确的递送各种手术器械,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清点器械、敷料,确保无误。配合医师冲洗伤口,置引流管,关闭切口等。清点手术所用的敷料、针、线、纱布等数量。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的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Cobb角以及椎体前压缩等。(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术后第2d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处理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两组间的比较分析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当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本组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为发生护理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为(94.63±15.3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31.64±37.94)mL。
2.2 术前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术后Cobb角以及椎体前压缩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2.3 护理满意度 经过调查统计,术后患者非常满意32例,占68.09%;满意15例,占31.91%;不满意0例;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胸腰椎指的是T11-L2这一节段,由于该节段的活动度较大、活动范围较广、所承受的负荷较重,导致该部位发生骨折的几率较大[3]。胸腰椎骨折后的损伤较为严重,且并发症较多,可以损伤脊髓,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4]。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原伤椎的序列,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减轻患者的痛苦,恢复伤椎的功能[5]。后路内固定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但是,由于创伤较为严重,术中需要广泛的切开和剥离软组织,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对患者的损伤较为严重,因此,为降低手术的风险、确保手术能够顺利的进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有效的术中配合措施十分重要[6]。本次我们在术前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在术中进行合理、有效、有序的术中配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Cobb角与椎体前压缩得到显著的改善,且护理满意度为100%。由此可见,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定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配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1] 刘亮,蒋正山.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03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85-86.
[2]菅东霞,王爱珍.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33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49-150.
[3]从金霞.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38例的手术护理配合[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6028-6029.
[4]刘长风,闫晓光,鲁茂森,等.胸腰椎骨折78例行后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7):76-77.
[5]秦梅.对行后路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7):130-131.
[6]黄萍,赵苏丽,赵卓华,等.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26-327.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5.074
2095—9559(2017)05—34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