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1-01陈君
陈 君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陈 君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全身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各30例,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6.7%,同期对照组躁动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时及苏醒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小儿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麻醉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超声引导;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
由于小儿手术期间往往伴有恐惧、焦虑等情形,给手术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阻碍。全麻成为当前推动手术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的麻醉方案上临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予以观察,现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对照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7.50±1.5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4例;年龄4岁~13岁,平均年龄(7.55±1.75)岁;ASA分级:Ⅰ级10例、Ⅱ级20例。(1)纳入标准 (1)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2)无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3)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 (1)免疫系统疾病或缺陷者。(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伤或衰竭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组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静脉全身麻醉,取仰卧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2μg/kg、顺式阿曲库铵1mg/kg、丙泊酚2.25mg/kg,麻醉诱导[1]。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0.2%罗哌卡因1ml/kg,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具体步骤如下:将超声探头置于患儿髂前上棘与肚脐的连线上,调整探头角度对其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进行观察。选取平面内穿刺法,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平面之间注入局部麻醉药物[2]。
1.3 观察指标 选取躁动发生率、术前、切皮时、苏醒时三个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作为观察指标。
1.4 躁动程度判定标准 此次研究中安静合作为无躁动、被询问时存在不适感但无行为反应为轻度躁动、主诉频繁不适为中度躁动、不适感强烈且行为反应剧烈为重度躁动[3]。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6.7%,同期对照组躁动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两组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皮时及苏醒时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3 讨论
虽然当前麻醉技术已经成熟,但是由于患儿解剖、生理、药理等方面与成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使得其麻醉过程中风险相对较高,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4]。尤其是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全麻对于动物幼仔神经发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所以探索新型全身麻醉方案成为临床当务之急。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经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术后躁动发生率6.7%,显著低于同期单纯静脉全身麻醉下对照组患儿的20%,提示临床其所采取的麻醉方案安全性更高。在术前、切皮时、苏醒时三个时段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比较上,除了术前时段两组患儿无明显差异外,切皮时以及苏醒时两个时段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取得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更加稳定,对于患儿各项身体机能带来的影响更低。其原因在于常规静脉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大,抑制神经系统兴奋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使得手术风险随之提升。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该目的,有效的降低了手术过程中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所以,该方案在小剂量全麻药物作用下可收获理想的镇痛与镇静效果,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案[5]。然而,该麻醉方案是否会对患儿记忆力、认知功能带来影响目前尚不可知,本次研究受研究时间所限亦没有开展相关研究,成为最大不足之处,需要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可显著提高小儿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麻醉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1] 胡玲,王瑞婷,柴小青,等.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1(18):3022-3024.
[2]王更娃,米宏.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麻醉中的应用观察[J].甘肃医药,2015,10(05):359-361.
[3]李凯,闭玉华,莫彩鲜,等.超声引导下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4,14(04):464-466.
[4]薛杭,周静,王菲菲,等.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用于小儿腹股沟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25(24):4058-4061.
[5]蒋俊丹,陈晓影.超声引导下行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6,10(06):106-108.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5.023
2095—9559(2017)05—3366—02
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