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1987-2016年)的文献分析

2017-11-01周凤飞张春草

河北科技图苑 2017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旅游功能

程 川 周凤飞 张春草

(1.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387;2.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1987-2016年)的文献分析

程 川1周凤飞1张春草2

(1.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 天津 300387;2.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成果在质量及实践上仍存在较大不足。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旅游休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及图书馆旅游休闲数据库建设等方面。以往研究存在凝视角度缺乏多样性、策略建议过多、研究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明确研究核心,增强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方法。

图书馆;旅游休闲;综述评介

1 引言

旅游休闲与图书馆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旅游休闲能够为图书馆提供用户,扩大图书馆的使用率与参与度;图书馆可通过自身的旅游休闲功能(尤其是文化型内容)、信息数据服务为旅游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尽管没有出台相应文件强调旅游与图书馆的结合,但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近年来促进旅游业、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文件中,均在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及创新文化旅游产品中突出了具有丰富文化信息资源机构、场所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二者结合的联系性与重要性背景下,相关研究热度及深度却差强人意。一方面,自1987年何广荣等研究了图书馆的旅游文献藏书建设后[1],30年间的文献研究成果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这与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客观状况形成强烈反差;另一方面,相关文献在研究方法的运用及内容选择上偏重定性研究,未能检验概念性成果的实效性与可行性,同时也缺乏对已有研究的回顾与总结。鉴于此,本研究将回顾国内30年间的相关研究,归纳整理现有研究中的内容与不足之处,力图为我国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提供智力支持。

2 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的回顾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作为统计来源,在跨库检索页面中选择“期刊”、“特色期刊”、“博士”、“硕士”“国际、国内会议”等数据库,发表时间限定在1987年1月至2016年12月,检索时间为2017年6月5日,检索在“题名”或“关键词”中含有 “图书馆”并“旅游”或“休闲”或“旅游休闲阅读”等关键词的文献。初步得到包括期刊、硕博、会议类别研究497篇。为提高本研究回顾与展望的质量,本文从中筛选出刊发在北大版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及硕博学位论文库中的文献,最终得到目标文献77篇(核心期刊72篇,硕博论文5篇)。

2.1 时间与质量分布

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研究的年载文量情况见图1:

图1 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研究的年载文量

30年间,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研究年均文献刊发量为16.57篇,核心期刊文献为2.57篇,核心文献的时间进程趋势与整体发展趋势较为接近。由图可知,该研究内容的时间进程有明显的两个波峰,分别是1987-2009年、2010-2014年。在历年研究中,2008年达到峰值,共发表48篇研究论文(占总量的9.64%),而2009年、2010年、2014年为近十年来研究数量较少的年份,年均30篇。核心文献的时间进程中,年研究数量较为平稳,均在10篇以下,2012年达到峰值,有9篇,而2014年仅有1篇,为近十年来成果数量最低年份。该研究内容的发展与我国旅游热、休闲热的持续增长势头有较大差异。

研究质量上,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研究的核心文献数量占总量的15.49%,比例较低。5篇硕士学位论文均在2011年后出现,表明该内容的系统性与路径机理仍未受到有效的探索与建构。研究所发表的主要期刊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研究所发表的主要期刊统计

由表可知图书馆类期刊中,《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图书馆》三种期刊刊发的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较多,均在8篇以上,但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均低于1,高影响因子期刊刊发相关研究最多的是《图书与情报》。相关研究亦有刊发在其他期刊中,除《旅游学刊》的综合影响因子较高外,其余3种期刊的影响因子较低。以整体质量而言,相关核心研究的刊发质量较好,37.5%的文献均刊发在综合影响因子达到1以上的期刊中。该研究内容在其他期刊上的刊发数量较少,说明学科间的交叉关注度较低,现有研究多以图书馆视角探索其旅游休闲内容,缺乏旅游休闲角度对图书馆的凝视。

2.2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对已有相关研究的整理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于图书馆旅游休闲的可行性分析、休闲功能探讨及图书馆旅游休闲数据库建设三方面。

2.2.1 图书馆旅游休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作为图书馆旅游休闲内容的引入性研究,研究者们对旅游休闲与图书馆间的联系及可行性、必要性展开了广泛的探索。

(1)核心原因——图书馆的功能属性。图书馆是知识资源的重要存储、保护、传承场所,其所包含的服务属性不仅面对科研工作者,更主要的社会性功能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其中的文化属性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余训培等就研究了图书馆休闲的可能性,认为图书馆不可否认是平民化的文化机构,应作为社会群体的精神汇聚集散地,适当地融入休闲元素对于图书馆融入社会普通群众具有重要意义[2];徐莉认为图书馆是承载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场所,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事业在内容与精神层面的引领与指导[3];马正幼等从图书馆阅读中的内容角度发现,人们在进行阅读时,会对书中的一些旅游景点及活动产生向往与神驰,产生一种在图书馆内产生的旅游体验,这是一种阅读休闲到旅游休闲的异质性同化过程[4];张洁认为阅读的休闲实践在古代便有,他列举了历史上将图书阅读作为休闲活动的例子,如陶渊明、王艮等,并把阅读的休闲化发展视为“雅”的标志[5];王世伟甚至从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入手,认为图书馆管理的观念、方式、项目、手段等可以导入旅游企业的管理中,使旅游业的发展更为严谨[6]。

(2)资源禀赋——旅游资源的划属。基于旅游学科的视角,图书馆属于社会旅游资源,同博物馆、会展中心等地标性建筑一样,可作为城市的文化景观或城市精神面貌的展现[7]。宋玉真列举了古今中外著名的图书馆,如法国凡尔赛图书馆、巴黎歌剧院图书馆、俄罗斯马克思纪念图书馆、中国古代的王荆公书堂、天一阁、文津阁、阅古楼,现代的北京图书馆等均以精巧的设计、奇妙的结构以及引人入胜的园林成为地方乃至国家的重要文化景点[8]。

(3)社会因素——旅游休闲的兴起。图书馆与旅游休闲的紧密结合同样是社会发展中旅游休闲意识增强的重要表现。黎文洪认为随着社会大众闲暇时间的增多、阅读习惯的转变及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图书馆的阅读需要向休闲转化,以适应社会群体的需要,同时通过图书馆的正规引导,保证社会阅读休闲的趋势朝积极的方向发展[9];刘懿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逐渐彰显,社会群众对文化的权利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必将增长,图书馆若想在社会发展中继续保持其重要性,必须转变服务范式,满足人民大众对文化的需求,并搭建文化与社会价值上的独特性公共平台,实现城市文化客厅与公民教育的合理构建与培育[10];郑红京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旅游产业文化需求与图书馆信息服务间的供求关系,发现图书馆可通过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助力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最终在旅游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上发挥重要作用[11];张维梅亦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湖南省图书馆旅游的需求现状,发现游客对图书馆的旅游需求集中体现在其馆藏、建筑环境、展览、图书、历史及功能六大类上[12]。

2.2.2 休闲功能

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中,休闲功能的研究是研究者们最为关注的部分,因为旅游休闲功能的开发不仅能够有效地化解图书馆在社会上的边缘化风险[13],还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旅游休闲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14]。李瑞仙认为我国基层图书馆与国外图书馆在休闲功能的计划于实施上存在巨大差距,对于非功利性阅读的引导仍有待提升,应注重读者心理干预的研究,并适当的延伸服务范围[15]。林丽红认为我国图书馆受传统观念束缚严重,角色的定位与转换与时代变化产生脱节,应发挥其在社会公益、旅游休闲、大众服务等功能,在完善既有文献服务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成具有旅游休闲性质的区域性社会文化中心,这是图书馆的功能性意义与内涵[16]。已有研究对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及经济功能三个方面。

(1)文化功能:文化是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发展与实现的核心,没有文化内容的依托,图书馆与旅游休闲便无法产生强烈的联系性。潘拥军以广州市新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建设为例,认为“以人为本”是文化建设必须依据的本源,而文化氛围的打造、交流互动平台的设计、文化休闲活动的推广是文化功能定位的基础[17];卢和萍从仪式传播的角度研究了旅游休闲社群中个体的自我认同与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关系,发现旅游休闲个体与社群的交流本质是对信念的分享与交流,而休闲社会的传播过程可被看做是一个包括角色、道具、进程和价值的仪式过程,通过图书馆休闲功能的普及,能够使社群与个体理解休闲的意义并实现个体的自我认同[18];岳巍研究了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休闲文化功能,认为旅游休闲内容的品控、文化功能与原有功能的关系是文化功能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19];李玉梅讨论了公共图书馆的休闲文化功能,认为公益性服务是图书馆区别于盈利性组织的根本,“以人为本”是公立图书馆满足社会个体旅游休闲需求的前提,构建多元化的文化功能服务体系是培养个体养成图书馆旅游休闲习惯的责任与手段[20];黄卫红分析了我国图书馆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功能的劣势,认为馆员的服务理念不足、馆内环境与设施不匹配、现有管理制度的理念差异(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文献摆放与交流空间难以形成旅游休闲的文化随意性)、信息服务的非专业性(世俗化不足)、旅游休闲的文化功能研究及认知失调是我国图书馆旅游休闲文化功能的重要掣肘[21]。

(2)社会功能:社会性是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的重要表现,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国际图联(IFLA)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定义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及开发智力资源四类[19]。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的社会功能则体现在其对社会的休闲信息服务与教育两方面。

第一,旅游休闲信息服务。王小会等以海南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其为旅游产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践,他认为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游客和居民对旅游信息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与现实中旅游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有能力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践行旅游信息化并将其服务于大众[22];张晶等认为图书馆开展旅游信息服务的对象包括旅游业的决策层、导游员、游客及旅游教学活动[23],该论断忽略了居民群体在地方旅游休闲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唐晶等认为图书馆与博物馆在馆藏与资源上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若共同打造公共休闲服务可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进而促进其他功能的发展,尤其是虚拟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非常适合休闲方式虚拟化社会大众的需求[24];李颖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了公共图书馆休闲信息服务的效果,发现是否符合休闲读者的兴趣是影响服务效果的首要因素,而是否免费、操作的便捷性、使用经验等也不同程度的影响服务效果[25];苏静芹等通过对东莞图书馆的实证研究,归纳出公共图书馆休闲服务在功能定位、服务禁忌、服务措施上的提升策略,认为公共图书馆的休闲服务不能偏离文化与服务的核心定位,所开展的活动内容必须是高雅的[26];潘杏仙等总结了图书馆休闲服务的内涵、功能与特征,提出旅游休闲的理念倡导、旅游休闲氛围、旅游休闲空间构建和旅游休闲资源的重塑是图书馆休闲服务形象提升的重要维度[27];申国亮研究了图书馆如何服务地方旅游业,他认为图书馆能够为地方旅游业的战略决策、开发论证提供资料服务与文化内容重塑,还能作为宣传推介的前沿阵地,这种服务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引起职能部门对图书馆功能的重新审视,增加图书馆资源的获取与交流水平,获取更多的民间文献资源并锻炼图书馆员,具有极大的可行性[28]。

第二,旅游休闲教育。大学生是图书馆休闲教育的重要对象。刘懿基于休闲伦理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开展休闲教育在引导学生安排休闲生活、发展、领略生命价值与意义上的重要性[29];魏书娟认为图书馆可通过举办讲座、补习班、开设绘画、旅行、运动、利益、服饰搭配等课程宣传旅游休闲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们创新能力的开发[30];周雪华通过实证调研探讨和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非目标性休闲阅读教育存在的制约因素,发现大学生群体的休闲阅读行为与偏好十分依赖图书馆在相关内容上的引导与教育,所以高校图书馆应在休闲阅读教育制度、教育师资队伍、教育形式与内容、教育交流与反馈机制上增加关注度[31];梁柏静研究了图书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休闲教育功能,认为利用图书馆的休闲教育功能,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休闲体验,促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休闲观念,休闲伦理,并通过“以人为本”的观念降低该群体的心理制约,使他们更加阳光地投入到旅游休闲活动中,最终降低社会矛盾和救济压力[32]。

(3)经济功能:经济性是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的实践证明,是图书馆功能性转变的必然结果。刘昆雄等认为图书馆开展旅游休闲具有直接与间接的经济价值,其中图书馆所直接提供的旅游休闲服务,通过售卖其提供的时间与空间获得经济效益,而间接经济价值则是通过此类活动的不断开展,激发社会群众产生文化创造力与生产力并作用于社会后实现的,牢抓图书馆休闲所需的时间、空间、服务便能够创造经济效应[33];和惠仙以迪庆州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对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图书馆在旅游景点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为人文景观的修复、文化内容的补充、主题公园的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形成独特且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最终产生经济效应[34]。

2.2.3 构建旅游休闲数据库

如果说对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的研究是图书馆学的外延性伸展,那么构建旅游休闲数据库则是对图书馆本质的再创造与提升。该主题研究主要涉及图书馆的旅游休闲资源馆藏与数据库的建立。

第一,图书馆旅游休闲内容馆藏。安平最早就旅游院校的图书馆馆藏内容进行了探索,提出应注重相关旅游休闲期刊资料的收藏,应针对专业细分将相应书籍划分在不同区域,同时建立旅游教学科研资料中心,为本校的科研与学生实践提供信息支持[35];尹美菊对旅游地区的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图书馆对旅游休闲内容的价值、维度、收录范围、规划开发及信息化有较好的理解,但在图书馆与旅游休闲学科、产业的互动与联系上仍有待提升[36];王远康以乌江流域的高校图书馆为例,研究了当地高校旅游资源特色馆藏的建设情况,认为该地区的高校拥有区位与旅游资源优势,建立旅游休闲特色馆藏是必要的,且能为地方旅游事业及经济发展做出贡献[37]。综合上述研究可知,旅游地区的高校建立旅游休闲特色馆可以助力地方旅游的发展,而非旅游地区的高校建立特色馆藏能够为相应的科研提供智力支持,旅游高校建立特色馆则能够为本校的教育与实践提供便利。

第二,图书馆旅游休闲数据库。杨小凤针对公共与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旅游休闲文献资源现状的网络调查,发现多数图书馆的旅游休闲文献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且多具地方特色,但在建设的标准、栏目的设计以及互动平台体验上存在不足,认为应基于各地特色合理进行相关资源的定位,然后通过数据库的建立,丰富地方门户网站的相应内容并提升平台用户的交流体验[38];李青研究了旅游院校的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认为旅游类院校的图书馆数据库应围绕学科建设,在数据信息的品牌化、商品化、体验性及分享能力上着重培养[39];黄雁湘以地方公共图书馆为例,认为构建地方文献数据库,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本地旅游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的旅游信息中心架构,还能更全面推动地方文化的宣传、教育与认同[40];郑红京提出了优化图书馆旅游休闲数据库建设与利用的策略,将数据库的路径结构、流通渠道、特色内容视作区域文化背景下数据库开发价值的核心领域[41];黄洁盈等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高等院校图书馆在旅游休闲数据库建设上的差异与共同点,发现国内的数据库建设在技术、资源、投入与观念上均大幅落后于国外,认为国内高校应在未来注重旅游休闲数据库开发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创新开发品牌化与个性化的数据库,同时要坚持区域间、校际间的交流,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42]。

图书馆旅游休闲数据库的建立目前仍存在较多的主客观制约因素,但作为配合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持机构,同时肩负转型与社会兼容使命的各级图书馆应重新审视数据库的积极效用,尽早制定并启动相应建设计划。

3 总结

3.1 研究总结

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在图书馆旅游休闲的概念、图书馆与旅游休闲的联系及必要性、图书馆旅游休闲的功能、图书馆旅游休闲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均有建树。从研究的逻辑联系来看,研究者们重视分析图书馆发展旅游休闲功能、建立旅游休闲数据库的主客观原因,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旅游休闲需求的加大、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图书馆自身转型的要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发展旅游休闲的原则、标准及措施,一些研究适当引用了实际操作案例并使用了定量方式进行实证测量,增加了研究的客观性。在发展策略的归纳中,相关研究集中讨论了图书馆旅游休闲的环境氛围、服务管理、教育引领、政策资金等方面。根据已有研究的内容,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的发展路径可归纳如图2所示:

图2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发展路径

现有研究同样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凝视角度缺乏多样性。目前的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中,研究者多为图书馆工作者或学者,仅有极少数研究的作者源于其他学科。这样的学科凝视造成了大量文献内容的重复与赘述,基于共同视角的研究难以催生出新的观点。图书馆与旅游休闲的结合需要从图书馆、旅游、休闲、人文地理甚至社会学、心理学多重角度进行讨论,才能得到更为全面的推论。除学科视角外,现有研究对服务群体的关注仍然较为笼统,旅游城市的图书馆缺乏对本地居民群体的关注,旅游院校的图书馆对非专业群体的关注度较低。因此,多维视角的全面研究,特殊角度的针对性研究是目前最为薄弱的环节。

其次,策略建议的主观性过多。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可知定性研究占绝大多数。且研究的方式多为下定义、列标准、说意义、谈策略。大量这种研究的存在使得多数研究结论的雷同度较高,其策略的可操作性并未得到较好的检验,是否值得范围内的推广与宣传亦值得商榷。在仅有的几篇定量研究中,尽管使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对图书馆读者进行了实地调研,但问卷指标评价体系的设计、数据分析的方法上仍缺乏专业性与针对性,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数理统计支持。这反而造成了该研究内容创新程度持续降低的恶性循环。

最后,研究主体不明。本研究认为,造成国内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问题存在的核心因素是对主体的不明确性。现有研究试图将图书馆与旅游休闲两类具有社会文化共性的内容进行联结,但始终未确定好研究的主体:究竟是图书馆的旅游休闲功能还是旅游休闲活动中图书馆的作用问题。这使得在各自领域均已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背景下,二者的联结性研究历经30年却始终未能形成具有指导性的生态框架。在国家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及图书馆亟待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的要求下,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需要更具实操性的研究成果。

3.2 研究展望

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是图书馆转型、旅游业发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未来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明确研究核心。联结性研究的路径化与机理化首先要明确研究的主体。在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中,本文认为图书馆更应作为研究主体,而旅游休闲则应作为图书馆实现转型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辅助性内容与手段。诚然,从旅游资源角度,图书馆自身及其所存储内容均可作为旅游资源,但图书馆的本质仍不可完全转换,其根本性角色仍应为文献信息的存储、组织、共享。因此,后续研究应注意研究本体的真实内容,铺垫更为明确的研究框架。

第二,增强学科交叉。图书馆旅游休闲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视角,需要旅游休闲领域更为专业的观点,更需要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支撑,为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提供更为精准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只有增强学科的交叉才能使本研究内容产生更为丰富及全面的成果,促进研究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第三,融合研究方法。方法是任何研究不可避免的选择,在多内容联结性的研究中,更应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在比较中,实现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的取长补短。现有研究中,定量方法在研究数量与方法质量上均有不足,而定性方法则多得到趋同的结论。因此,为得到更具指导意义与研究意义的文献,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质量是未来研究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1] 何广荣,文显诒.浅仪图书馆藏书建设发展的路向——兼谈旅游文献信息中心的设置[J].图书馆界,1987,(4):88-89.

[2] 余训培,汪恒.图书馆休闲:可能性、障碍及其内容[J].图书馆,2006,(5):32-35.

[3] 徐莉.浅谈图书馆与旅游事业的关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4):38-39.

[4] 马正幼,唐洁,陈诗琴,等.阅读休闲与旅游休闲的比较与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70-6271.

[5] 张洁.历史上的休闲阅读[J].图书与情报,2005,(4):67-70.

[6] 王世伟.图书馆管理导入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1996,(3):30-35.

[7] 段圣奎,张丽.体验经济视角下图书馆旅游开发奏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4):17-20.

[8] 宋玉真,陈福季,徐砚亮,等.旅游与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03,(3):92-93.

[9] 黎文洪.对当代休闲阅读产生的背景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4):50-52.

[10] 刘懿.服务范式转变:基于公共空间的图书馆休闲价值的实现[J].图书馆建设,2012,(9):5-8.

[11] 郑红京.基于图书馆——企业旅游产品委托代理服务的文化因素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2):62-64.

[12] 张维梅.图书馆旅游需求实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2(4):25-27.

[13] 池媛.变革时期图书馆休闲职能的拓展与实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92-94.

[14] 唐峰陵,黄付艳.对图书馆旅游休闲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2010,(6):92-94.

[15] 李瑞仙.基层图书馆的休闲阅读功能及其实现模式[J].图书馆建设,2013,(1):59-62.

[16] 林丽红.浅谈图书馆休闲阅读功能的界定与开发[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07-109.

[17] 潘拥军.奏议城市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功能[J].图书馆论坛,2007,27(3):16-18.

[18] 卢和萍.从传播仪式观探讨休闲社群中个体的自我认同——以荒岛图书馆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2.

[19] 岳巍.高等院校图书馆的休闲文化功能及其意义[J].新世纪图书馆,2009,(3):28-30.

[20] 李玉梅.浅论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功能的发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19-21.

[21] 黄卫红.图书馆与文化休闲[J].图书馆,2008,(6):35-37.

[22] 王小会,詹长智.海南大学图书馆为旅游产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践[J].图书馆建设,2008,(3):46-48.

[23] 张晶,牛淑红.图书馆开展旅游信息服务策略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1):33-34.

[24] 唐晶,辛璐,马新蕾,等.图书馆与博物馆公共休闲服务合作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2,(4):48-51.

[25] 李颖.公共图书馆大众休闲类电子服务效果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11):24-28.

[26] 苏静芹,李正祥.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休闲服务及其实践[J].图书与情报,2011,(5):105-109.

[27] 潘杏仙,梁新潮.图书馆休闲服务形象的塑造[J].图书与情报,2005,(3):65-67.

[28] 申国亮.论图书馆如何服务地方旅游[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3):40-43.

[29] 刘懿.休闲伦理视野中的图书馆休闲教育[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4):580-581.

[30] 魏书娟.高校图书馆休闲功能的界定与开发[J].图书馆建设,2011,(1):78-80.

[31] 周雪华.大学生休闲阅读调查分析与图书馆导读工作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0(4):88-90.

[32] 梁柏静.论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休闲教育功能[J].图书馆论坛,2006,26(5):12-14.

[33] 刘昆熊,李慧玲.图书馆休闲功能的经济价值[J].图书馆建设,2003,(6):19-20.

[34] 和惠仙.地方文献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以迪庆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1,(s1):114-115.

[35] 安平.试论旅游院校图书馆的特色[J].旅游学刊,1992,7(6):40-42.

[36] 尹美菊.旅游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9,(5):67-69.

[37] 王远康.论乌江流域地区高校图书馆旅游资源特色馆藏建设[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3(21):90-93.

[38] 杨小凤.图书馆地方旅游文献信息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1):15-17.

[39] 李青.浅论旅游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J].旅游论坛,2010,3(4):501-504.

[40] 黄雁湘.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旅游信息资源初探[J].图书馆论坛,2009,29(2):115-117.

[41] 郑红京.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旅游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与优化研究[J].图书馆,2015,(8):90-93.

[42] 黄洁盈,杨康明.国内外高等院校图书馆旅游休闲数据库建设的比较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3,(3):66-69.

RetrospectandProspectonResearchofTourismandLeisureinDomesticLibraries——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1987-2016)

Cheng Chuan Zhou Feng-fei Zhang Chun-cao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es on tourism and leisure in domestic libraries still have major deficiency in quality and practice.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feasibility, necessity, function of tourism and leisure in library and its database construc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shortage of diversity in the angle of gazing, redundancy of advice and the ambiguity of research subject. As the research of tourism and leisure in library is of great soci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the conduction of a deeper research requires specification of research core, enhance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Library; Tourism and Leisure; Summary Comment

G250

A

10.13897/j.cnki.hbkjty.2017.0097

程川(1991-),女,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服务与用户研究。周凤飞(1963-),女,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张春草(1991-),女,河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

2017-06-07 责任编辑:张长安)

猜你喜欢

图书馆旅游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图书馆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旅游
去图书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