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决策采购国内研究述评★
2017-11-01杨新明王海东王喜明康丽峰赵香玲
杨新明 王海东 王喜明 肖 丹 康丽峰 赵香玲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图书馆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读者决策采购国内研究述评★
杨新明 王海东 王喜明 肖 丹 康丽峰 赵香玲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图书馆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我国关于读者决策采购(PDA)方面的文献研究最早发表于2011年。研究主要从定义与本质、运行模式、背景、优势、阻碍因素、解决方案等理论层面进行及对国外的试验项目进行介绍。国内研究呈现研究内容理论多于实践、蹭热点现象、非专业期刊发文比例过高等问题。PDA是当前很有价值的资源采购模式,业界应多进行实践,使其尽快应用于我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读者决策采购;PDA;资源建设
读者决策采购,亦称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是一种基于个体信息需求环境的新型资源采访模式,要求图书馆直接依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及使用情况确定馆藏采购[1]。PDA最早出现在美国巴克内尔大学的馆际互借实践之中,为克服馆际互借的较高成本及持有时间限制,巴克内科大学开始将满足其预设标准(如单本文献互借申请达到一定次数)的馆际互借文献纳入馆藏采购体系[2]。我国最早出现PDA一词是2011年张甲、胡小菁合作撰写的《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一文(详见《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年第2期),同期胡小菁将PDA这一概念以词条的形式进行了修正,明确了其译名为“读者决策采购”,向国内图书馆学者介绍了PDA的基本概念、运营模式以及在国外的发展态势。由此,国内图书馆人开始将研究目光聚焦到PDA的研究上。
1 论文发表基本情况及分析
笔者以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PDA、DDA、读者决策采购、读者驱动采购作
为检索词,将篇名、关键词作为检索路径,设定检索条件为:检索时间范围不限,出现词频为1,匹配方式为精确,发表时间无限制,文献来源无限制,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82篇(时间截止到2017年9月)。具体情况如下:
1.1 发表时间与数量
2011年是PDA研究的起始之年,虽然有的学者指出我国的PDA研究要远远早于这个时间,但是从现有资料查询我国PDA研究是由张甲、胡小青于2011年首先提出的,这也得到国内绝大多数学者认可。之后,我国关于PDA的研究开始大量出现,于2014年和2015年达到顶峰,2016年研究热度开始降低,至2017年9月份论文数量仅为十几篇(如图1所示)。
图1 读者决策采购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图
1.2 文献关注度
表1 读者决策采购论文关注度TOP10统计图
在PDA研究中,关注度最高的文章并不是张甲和胡小菁所著的将PDA理论引入我国的开篇之作:《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而是刘华发表于《大学图书馆学报》上的《“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这表明国内学者对于新的理论点的出现,更多的是将目光集中到国外的研究实践上。
1.3 文献分布情况分析
在所有发表的关于读者决策采购的文章中,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有181篇,占所发表文章总数的99.45%;以硕士论文形式出现的有1篇,仅占所有发表文章总数的0.55 %。其中发表于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共71 篇,占期刊文章的39.23%(详见表2)。
表2 我国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发表相关
2 读者决策采购研究内容分析
我国图书馆学者在关于PDA的研究主题上方向众多,角度各有侧重,笔者通过对所有文章的细致分析,将这些文章涉及的研究主题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定义与本质研究
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中文译名为“读者决策采购”[3],是一种基于信息环境下的一种新型采访模式,又称为DDA(Demand Driven Acquisitions,需求驱动采购),其本质可以看作是一种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一种馆藏资源建设新模式。这一中文翻译和本质界定得到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PDA翻译过于机械化,不能体现与传统资源采购模式的区别。如卞丽芳将PDA中文译名逐词分开辨析,从读者、决策、采购三方面分别进行剖析,指出将PDA 译为“供需互动采购”是较为恰当的,其本质与其说是一种新兴的图书采访模式,不如说是一种文献流通服务的创新模式[4]。王春生则从翻译内涵的角度考虑,认为读者作为整个决策过程的中间环节,其决策阶段在图书馆采购文献信息资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因此将“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译成“读者主导式采购”更能贴切地转述其含义,即PDA是一种由读者主导的文献信息资源采购模式[5]。其本质包括三层:是一种文献信息资源采购模式;是一种读者服务模式;是一种文献信息资源销售模式[5]。在PDA的翻译上,台湾学者由于与大陆的语言环境不同,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解释:如用户驱动型采购、读者主导购书计划等。其本质与国内“读者决策采购”的本质基本相同。
2.2 运行模式研究
图书馆界对于PDA的具体运行模式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开展PDA项目的研究机构推出的PDA模型也各有特点。国内学者如刘华、胡小菁、朱美华等大多数学者,对于PDA运行模式的一般性描述都是基于国外PDA研究基础上的,大致可以描述为:首先由图书馆与书商确定符合藏书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之后书商提供符合预设文档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把 MARC记录导入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读者通过联机检索目录查到书目记录后,或者点击链接直接阅读电子书,或者要求提供印刷本,由图书馆统一付费租用或购买[6]。王春生认为应尝试以触发原因为依据,对读者主导式采购模式进行分类,可分为由馆际互借引发的读者主导式采购、非馆际互借引发的读者主导式采购,后者又可细分为印刷型、电子型和期刊型三种类型[5]。刘春梅、李志军将PDA运行模型进行了细分,归结出7种类型的PDA模型,分别是系统PDA模式、网络书店PDA模式、短期租借PDA模式、馆际互借PDA模式、快速订购PDA模式、读者荐购PDA模式和预存队列PDA模式[7]。孙书霞、彭艳总结国外PDA实践成果提出PDA的运行模式有三种:利用馆际互借数据采购纸本图书、DVD多媒体资料;图书馆将书商提供的符合预设标准的纸本图书和电子图书的MARC记录导入到OPAC,读者可推荐购买或免费阅览、短期借阅或触发购买;采取创新的服务理念将读者纳入到采购流程之中[8]。丁一闻认为PDA的运行模式就包含两种:电子图书PDA和纸质图书PDA[9]。唐高芳认为应建立一种复合PDA型的采购模式,其实质为PDA多订单模式与PDA电子书采购模式的共存体[10]。
2.3 背景研究
关于PDA出现的背景,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这些观点重合度很高,主要有:张甲、胡小菁认为PDA的出现是由于图书馆资源采购经费制约、出版商影响下的购书实践造成的服务效果的弱化和新技术出现综合作用的结果[3];杨衡认为图书的使用效率低下、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读者、馆员信息素养的提高是PDA产生的重要原因[11];陈峥认为图书馆面临的效益型考核以及传统文献采购的弊端是造成PDA出现的重要原因[12];胡银霞指出PDA的如火如荼是由以下因素推动的: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理解偏差,现行荐书采购范式的不足,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和经济危机呼唤采购模式的变革[13]。刘华认为经济不景气,教育经费紧缩,图书馆经费减少;馆藏文献利用率低,引起校方、图书馆界及有关方面对图书馆投资回报效率的关注;书商、出版商从自身利益出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多种图书销售模式,不仅有按学科的打包销售模式,还有单本销售模式;馆际互借对长期馆藏建设于事无补,并且成本也日渐增高是PDA产生的重要原因[6]。
2.4 优势研究
PDA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流行,其强大的优势在于解决现阶段图书馆资源采购面临的主要问题。唐高芳认为PDA具有提高馆藏利用率、提高荐购率、节省经费的优势[10]。丁一闻则认为PDA的使用会推动图书馆的购书模式发生彻底改变;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上体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使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实用性”原则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提高图书利用率,使图书馆有限的购书经费得到更合理有效的使用[9]。廖宇峰也认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是PDA的重要优势之一,同时他认为广泛的决策采购参与者和响应速度快也是优势的重要表现[14]。廖利香指出PDA的使用除了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率和节省了潜在的购买经费外,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15]。秦晓丹提出PDA的优势不仅仅在于节省购书经费和提高馆藏效率,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信息化条件下人人平等的信息权利,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16]。张海卿认为PDA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推动了出版商和书商服务水平的提升[17]。陈英认为PDA实现了读者一站式获取文献同时减轻了图书馆学科馆员劳动[18]。通过众多学者对于PDA优势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PDA的优势主要集中在节省经费,提高图书利用率上。
2.5 阻碍因素研究
PDA在我国的推广面临着很多阻力。彭凤、黄力军认为PDA在我国发展遇到的阻碍主要有读者对其了解甚少,且读者素质参差不齐;供应商并不情愿实施读者决策采购;生产销售及采购政策与读者决策采购要求有差距;版权保护现状令人担忧;PDA实践情况不理想,没有成功经验供大家借鉴[19]。张海卿认为读者决策采购在中国实施困难,主要是由于思想分歧、书商销售方式的滞后和读者阅读习惯三个因素造成的[17]。杨浴琮认为PDA实现的困难主要从三方面思考:第一,PDA自身的问题。易使图书馆资源建设逐渐走向深度研究、个性研究的道路,不利于图书馆的建设。第二,管理者的问题。PDA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仅要能熟练地将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通信技术顺利衔接,还要继续肩负起其原有的传统功能。第三,环境问题。我国出版业和销售机制还不能完全承受PDA新型模式所带来的挑战[20]。杨衡、梁焰、焦运立则提出没有实践和成功的经验可供参照;受传统的观念影响;由于利益受损,遭到图书供应商的抵制这三大原因是PDA推动困难的重要因素[21]。秦晓丹指出受重藏轻用传统观念的影响、PDA成功模式局限于电子图书、国内大型书商以纸本图书提供为主、读者阅读倾向几大因素制约着PDA的推广[16]。
2.6 解决方案研究
面对各种困难因素,要想让PDA这种采购模式能够在我国迅速推广,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彭凤、黄力军指出实施读者决策采购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四点:加强交流协调,形成合作共赢;加强对读者决策采购的宣传教育;开展国内读者决策采购试点和实证研究;促进国内知识产权环境的优化[19]。张海卿提出现阶段读者决策采购可以采用网上书店与图书馆网上荐购系统网页集成的方式实施,选取以网上书店作为合作商,以网上荐购为抓手[17]。杨衡、梁焰、焦运立认为:第一,从环境考虑, 图书馆界应结合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购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研究,图书馆学术机构应为此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鼓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的创新;第二,采访人员要转变观念,坚持“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第三,由于纸质图书的读者决策采购,尚未有先例可循,高校图书馆可以采取试点的办法,由点到面逐渐推广,时机成熟后全面推行;第四,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较稳定的模式[21]。秦晓丹提出改变“重藏轻用”藏书观念是实施PDA 的前提;打造一支高水平、有实力的书商是实施PDA的关键;图书馆内部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是实施 PDA的保障[16]等。
3 我国在读者决策采购研究方面的不足
3.1 研究内容理论多于实践
在我国关于PD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流程、优势、前途、阻碍、意义等理论层面的研究,以及对国外PDA试验项目的比较介绍等,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全部文章的90%以上。这些文章虽对我国PDA的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PDA作为舶来品最主要的是与我国现实的图书馆环境相结合,形成适合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的PDA采购模式,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来检验,而我们很多研究人员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有不少图书馆人,利用各种机会在自己所在的机构开展PDA实验,但整体数量不多且研究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持续时间短,影响有限。
3.2 蹭热点现象严重
国内对于PDA的研究多集中于2014年和2015年,随后研究热度开始减弱。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和职称评审制度有关。在我国,研究人员晋级、评职称需要在相应级别的刊物上发表相应数量的文章,由于研究内容和方向有限,很多研究人员想要在相应级别的刊物发表一篇文章是十分困难的。于是当某一个新兴热点出现,就会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追捧,关于PDA的文章热度的变化也符合这一趋势。笔者经过统计发现,许多作者只发表过一篇有关PDA的文章,这些蹭热点的文章从本质上讲并不能给我国PDA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助力。
3.3 非专业期刊发文比例过高
本文所检索到的相关论文182篇,其中期刊论文181篇,学位论文1篇;期刊论文中发表在专业核心期刊上的论文71篇,占期刊论文的39.23%;发表在专业普通期刊上的论文73篇,占期刊论文的40.33%;发表在非专业期刊上的论文37篇,占期刊论文的20.44%。非专业期刊发文所占比例过高,说明在对读者决策采购的研究上,很多研究人员浅尝辄止,研究不够深入,论文水平达不到专业期刊的发文要求,在研究方法上有待创新,在研究层次上有待提高,这也从侧面证实了“蹭热点”的存在。国内读者决策采购方面的研究人员,应该从理论到实践,从运行模式到技术手段,从困难阻碍到解决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研究,以期产出更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高质量的论文。
4 结语
PDA作为当前很有价值的资源采购模式,要想适应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整体大环境,并得到快速的推广,就需要我们图书馆界的同仁不懈的努力,持久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并加大实践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PDA真正中国化,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环境的资源构建模式。
[1] 胡小菁.PDA:读者决策采购[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2):50.
[2] 朱美华.浅议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62-66.
[3] 张甲.胡小菁.读者决策的图书馆藏书采购——藏书建设2.0版[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2):36-39.
[4] 卞丽芳,袁润,王正兴,等.PDA(Patron Driven Acquisitions)辨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5):109-113.
[5] 王春生.读者主导式采购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2,(10):21-24.
[6] 刘华.馆藏建设的风向标——读者决策采购[J].图书馆杂志,2014,(1):33-36,39.
[7] 刘春梅,李志军.论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PDA模式的构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5):49-54,62.
[8] 孙书霞,彭艳.美国大学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2,(4):98-102.
[9] 丁一闻.PDA在我国图书馆的实施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21):75-78.
[10] 唐高芳.基于PDA思维下的图书采购新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6):35-38.
[11] 杨衡.纸质图书读者决策采购模式(PDA-PD)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界,2016,(2):72-75.
[12] 陈峥.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PDA)研究与展望[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1):83-85.
[13] 胡银霞.基于PDA的电子书采选策略[J].图书馆工作研究,2012,(5):70-74.
[14] 廖宇峰.读者决策采购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实现策略[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6,(2):31-34.
[15] 廖利香.国外大学图书馆电子书PDA研究模式[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2):98-100.
[16] 秦晓丹.基于读者决策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模式探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99-101.
[17] 张海卿.中国高校图书馆读者决策采购实施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5):81-101.
[18] 陈英.高校图书馆引入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4,(7):87-90.
[19] 彭凤,黄力军.系统视角下我国读者决策采购实施的现有条件及主要问题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23):30-33.
[20] 杨浴琮.论“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优势与不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235-238.
[21] 杨衡,梁焰,焦运立.高校馆藏纸质图书读者决策采购模式的应用探析[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5,(11):38-42.
ReviewonDomesticResearchofPatron-drivenAcquisition
Yang Xin-ming Wang Hai-dong Wang Xi-ming Xiao Dan Kang Li-feng Zhao Xiang-ling
Domestic literature research on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 was first published in 2011.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f definition and essence, operation mode, background, advantages, barriers and solu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experimental projects abroad. The main problems in domestic research are more theory than practice of research content, too much focalization on hot spots, and excessive publishing proportion in non-professional journals. Currently, PDA is a valuable resource acquisition mode, thus its practice and adap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of our libraries as soon as possible.
Patron-Driven Acquisition; PDA; Resource Construction
G253
A
10.13897/j.cnki.hbkjty.2017.0086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读者决策采购(PDA)模式下纸质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201603120507)及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基于读者决策采购(PDA)平台推广全民阅读项目研究” (1521132I)的研究成果之一。
杨新明(1983—),男,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科研管理。王海东(1974-),男,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信息技术。王喜明(1984-),男,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信息检索。肖丹(1982-),女,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文献检索。康丽峰(1981-),女,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管理系教师、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计量、数据分析。赵香玲(1976-),女,硕士,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
2017-08-02 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