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的差异
2017-11-01王余丁黄燕燕
王余丁,黄燕燕
(1.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的差异
王余丁1,黄燕燕2
(1.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基于河北省34个省级贫困县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对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土地流转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农户的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相似,但二者的差异也是很明显的。基于此,我们选择了既有流转意愿又有流转行为、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3个因变量组成的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和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差异性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结论和讨论。
贫困地区;土地流转;流转意愿;流转行为;多元Logit回归模型
相较于城郊村的农户而言,贫困地区的农户对土地有更强的依赖性。而土地是农民的安家之本,土地流转关乎到农民的生存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那么,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情况和其他农村地区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搜集并选取了河北省贫困县数据,试图对以上问题加以研究。
一、文献回顾
1.流转意愿方面。在研究土地流转意愿方面,存在着三种研究范式:通过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无实证研究;从土地流转农户的具体个人特征研究农户的土地流转问题。
周妮笛等以长沙市城郊村农户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运用了Logit回归模型以及对变量的后向筛选法,得出了影响城郊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户主基本特征、家庭特征、土地流转特征、对土地的认知和社会因素5个方面[1]。徐美银等以江苏的556户样本,研究了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作了土地流转、土地流入和土地流出3个模型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与上述文献结论不同之处是加入了对土地流转之后就业状况变化的预期和生活水平变化的预期2个变量[2]。乐章通过对全国10省份30个行政村1 032户农户调查显示,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无论是流入还是流出意愿水平均不高。但是,影响流入和流出的因素和影响方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具体原因是户主农业经营规模大小的不同导致的[3]。张成玉研究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意愿价格问题,找出了导致农户转出价格高而转入价格低的原因,这也是制约土地流转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4]。
此外,张忠明等从不同兼业程度的角度研究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5];许恒周等对比分析了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差异[6];林善浪等从劳动力转移距离和时间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原因[7];秦光远等主要是加入了农户的风险认知变量来分析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8];李放等考虑了农民是否参加保险这一变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9];卢建新等不仅分析了土地流转意愿,还单独作了土地证券化意愿的实证研究[10];徐美银研究了不同阶层农民土地流转的特点[11]。
2.流转行为方面。钟晓兰等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在加上农户金融服务认知这一变量的同时,研究了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影响差异,认为导致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因素。但是他只分别作了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2个分析模型,对于导致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可能的原因,并没有运用相关的模型来进行论证[12]。唐文金研究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流入和流出土地数量规模进行了预测[13]。他只是分别研究了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但是在实际中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交叉存在的,包括有流转意愿的农户中有发生流转行为和没有发生流转行为的,没有流转意愿的农户中也有发生流转行为和没有发生流转行为的情况。如果能够进行交叉分析,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到农户的意愿和行为的不一致原因。
3.其他方面。在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基础上,还有人研究了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刘远风主要是运用倾向值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差异[14]。王余丁等根据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农户经验数据建立了土地流转需求方、土地再转包和供给方的收益3个模型[15]。曹建华等比较了中部6省农户的流转意愿度,计算出一个指标值来衡量各地区的流转情况,并通过比较农户的实际与最佳经营规模的大小来分析土地流转的需求,这个角度的研究目前为止还很少[16]。易青等针对贫困地区土地流转进行研究,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不仅研究土地流转行为还研究流转数量,进而得出影响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17]。
综上,土地流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以及由于土地流转而发生的收入效应;研究的角度有很多,比如不同兼业程度、不同阶层的农户、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距离和时间、是否有保险和对风险的认知,等等;研究的范围有城郊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研究的方法主要是Logit回归模型。
从现实情况考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并不是独立发生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关于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之间的交叉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阐释。鉴于此,以下我们将基于河北省31个贫困县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贫困地区土地流转的特点和现状,结合相关理论视角重点分析贫困地区土地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的交叉,探讨新的理论解释方向,并期望能够带来一些政策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介绍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2016 年7—9月河北大学在河北省贫困地区实施的一项名为“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 000份问卷,回收了1 000份,其中有效问卷696份。调查的范围涉及河北省保定、沧州、承德、衡水、秦皇岛、石家庄、邢台、张家口等8个地级市所辖范围内的34个省级贫困县,分别选择了若干乡镇以及村进行调研,此次调查是以户为单位,每户采用一份调查问卷,所有问卷均为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
对设计好的问卷先进行了试调查,根据试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再次调整、修正,而后采用调整后的问卷对调查地区所辖的县、乡、镇、村进行调查。为了保证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在问卷调查基础之上,对问卷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对农户进行深度访谈,获得调查数据结果背后的深度原因。
在有效样本中,男性占66.03%,女性占33.97%;年龄在40 岁以下、 41—50 岁、 51—60 岁、 61—70 岁及70 岁以上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10.54%、37.39%、33.25%、14.68%和4.14%; 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 10.99%、 27.09%、 37.20%、 17.73%和6.99%。
(二)变量测量
1.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本研究的因变量不再是单独的土地流转意愿或者是土地流转行为,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土地流转意愿和土地流转行为进行交叉分析。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将因变量分为3类: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表1)*没有流转意愿但是有流转行为的没有考虑进去,是因为这种情况对研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在因变量的分类时把这种情况的视为缺失值。。
表1 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
2.其他变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理论,发现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农民及家庭的特征和所在村庄特征。其中,农民及家庭的特征又可以分为户主个人特征、家庭资源特征、家庭收益特征和认知情况;村庄特征又可以分为村庄地理特征和村庄发展特征。如图1所示,本研究中户主个人特征选择性别、年龄、文化程度3个变量;家庭特征包括家庭资源特征和家庭收益特征。其中,家庭资源特征选择在家劳动力人均土地数量这个变量,家庭收益特征选择去年总收入、种田收入比例两个变量;土地政策认知包括土地归谁所有、土地确权内容与是否听说土地权利“长久不变”3个变量;村庄特征选择全村土地亩数、主要地形、距离县城距离、是否有大户4个变量。具体的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图1 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
变量名称变量描述个人特征性别(男性=1,女性=0)年龄(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0,初中=1,高中=2,大专及以上=3)家庭特征在家劳动力人均土地数(亩/人)去年总收入(3000元以下=0,3000-10000元=1,10000-30000元=2,30000元以上=3)种田收入比例(三成及以下=0,三到五成=1,五到七成=2,七成以上=3)土地政策认知认为地归谁有(国家=0,乡镇政府=1,村(组)集体=2,自己=3)确权内容(经营权=1,所有权、承包权和不知道=0)是否听说过土地权利“长久不变”(听说过=1,不知道=0)村庄特征全村土地亩数(亩)主要地形(平原=0,山地=1,丘陵=2)距离县城距离(公里)是否有大户(有=1,没有=0)
表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当因变量处理为既有流转意愿又有流转行为、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3种分类时,采用一般的多元Logit选择模型。
三、河北省贫困地区土地流转的现状
(一)流转意愿
表4 调查样本土地流转意愿分布情况
在剔除已经有流转行为的样本数据(226份)之后,对于样本中关于土地的流转意愿,从表4可以看出,201人表示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占比达到42.77%;166人认为不愿意流转土地,人数比例达到35.32%;对于土地流转采取无所谓态度的有103人,占21.91%。根据流转意愿调查,农民多数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或通过土地流转来获得更多的土地。
表5 调查对象愿意土地流转原因基本情况
样本中有201份为愿意土地流转的,占流转意愿样本470份的42.77%,说明农户对于土地流转是比较积极的。从表5中可以看出,农户愿意土地流转的最重要原因是“自己耕种成本高”,比例为72.96%,说明种地的成本仍然比较高,或者说与其他收益相比,种地的回报比较低。“外出打工,没空打理”和“流转收入高”占比分别为32.14%、29.59%,这也说明农户的就业渠道较多,进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生活水平。
表6 调查对象不愿意土地流转原因基本情况
样本中不愿意土地流转的农户样本为166户,占流转意愿样本470份的35.32%,这说明尽管在国家大力提倡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激励下,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如果不研究这部分农户不愿意进行土地流转的原因,将会很大程度上阻碍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从表6可以看出,不愿意土地流转的农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其他非农就业渠道”,占比为46.54%,“保障口粮需要”占44.65%、42.77%、30.19%的农户选择“怕流转后失去土地权益”“担心转出去自己想种时难收回”。可以看出,对于政府给予的惠农政策和补贴,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就会失去这些权益,反映出土地确权工作的必要性,要稳定农户的心理;另外,增加非农就业岗位是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积极性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流转行为
表7 调查样本的土地流转行为情况
从表7可以看出,对于被调查的样本中,在土地流转行为方面,226户有流转行为,占32.47%;470户没有土地流转行为,比例占67.53%。这说明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的土地流转行为发生率不是很高,尽管他们的土地流转意愿高于土地流转行为,这可能是由农户的家庭特征和土地认知等因素造成的,在后边我们将会详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四、河北省贫困地区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实证分析
根据分析途径,我们首先建立如下的多元Logit选择模型。多元Logit选择模型是研究选择某种方案的概率与决策者的特征变量之间的关系。
令B0=0,j=1,2,…,J
X中未包含备选方案所具有的属性变量,而参数向量B对不同的选择方案(即不同的方程)是不同的。
为了方便模型解释,我们将回归系数转化为几率比( odds ratio)[18]。模型的数据估计结果见表8。
表8 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t回归
续表8
变量既无流转意愿也无流转行为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 三到五成0.87230.4197(0.4177)(0.2379) 五到七成0.42010.4986(0.2273)(0.2966) 七成以上0.54550.3774(0.3014)(0.2402)土地政策认知地归谁有(以国家为参照组) 乡镇政府2.80493.5571(3.7331)(5.8510) 村(组)集体0.61070.2531**(0.2837)(0.1475) 自己0.4458*1.0274(0.2025)(0.5256)确权内容认知(以认知错误为参照组) 认知正确0.68721.1400(0.2950)(0.5732)是否听说土地权利“长久不变”(以没听说为参照组) 听说过5.8096***14.3659***(2.5565)(7.1965)村庄特征全村土地亩数1.0002*1.0001(0.0001)(0.0001)主要地形(以平原为参照组) 山地1.23441.5017(0.6176)(0.8383) 丘陵3.1676**2.9048*(1.5983)(1.6747)距离县城距离0.9798*0.9872(0.0109)(0.0106)是否有大户(以没有大户为参照组) 有大户0.2354***1.6540(0.1139)(0.7831)常数0.87880.0533*(1.3012)(0.0939)样本数245245245伪R20.2231x2/df118.69/245对数似然估计-206.6045
注:*** p<0.01, ** p<0.05, * p<0.1。
从模型的各个拟合指标来看,模型基本成立,对于因变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以下对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农户土地流转之间关系发现,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女性,男性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低0.7%,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低20.99%。年龄每增长1岁,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出1.49%和1.99%。 与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农户相比,初中学历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63.81%和18.05%;高中学历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35.06%和42.82%;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70.01%和24.84%。但是,以上结果均未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即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土地流转类型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无关。
家庭劳动力人均土地数量、去年总收入、种田收入与贫困地区农户的土地流转之间存在较复杂关系。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在家劳动力人均土地数量每增长1个单位,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 1.66%和1.09%,但是影响不显著。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上年总收入在3 000元以下的农户,3 000—10 000元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65.99%,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24.65%; 10 000—30 000元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11.22%,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329.42%;30 000元以上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21.33%,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525.69%。在所有关系中,3 000—10 000元的上年总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30 000元以上的上年总收入对农户土地流转中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由此可知,年总收入对河北省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类型具有重要影响。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种田收入在三成及以下的农户,三到五成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12.77%和58.03%; 五到七成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57.99%和50.14%;七成以上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45.45%和62.26%。但是,种田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土地政策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与认为地归国家所有的农户相比,认为地归乡镇政府所有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180.49%和255.71%;认为地归村组集体所有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38.93%和74.69%;认为地归自己所有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的几率相应低45.42%,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2.74%。且认为地归自己所有对农户土地流转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认为地归村组集体所有对农户土地流转中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对确权内容认知错误的农户来说,认知正确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低31.28%,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高14%。但是对确权内容的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类型影响不显著。对土地权利长久不变的认识对农户土地流转类型有显著影响。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没有听说过土地权利“长久不变”中土地权利的内涵的农户来说,听说过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高480.96%,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高1 336.59%。
村庄空间特征和农户土地流转存在分异现象。全村土地亩数每增长1亩,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出 0.02%和0.01%,且全村土地亩数对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这一类型的影响是显著的。与主要地形为平原的村庄相比,主要地形为山地的村庄中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23.44%和50.17%;主要地形为丘陵的村庄中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高216.76%和190.48%,且主要地形为丘陵对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这两种类型的影响都是显著的。距离最近县城距离对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这一类型的影响是显著的,且距离最近县城距离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和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的几率要相应低 2.02%和1.28%。村里是否有大户对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这一类型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控制其他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相较于村庄没有大户的农户来说,村庄中有大户的农户中有流转意愿没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低76.46%,有流转意愿也有流转行为(相对于既没有流转意愿也没有流转行为,下同)的几率要高65.40%。
五、结论和讨论
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出台,贫困地区农户发生土地流转的现象在增加。但是农户土地流转现象的差异表明,经济政策和环境的解释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第二,贫困地区农户的土地流转较少受到农户个人特征的影响。第三,农户的去年家庭总收入会催生农户土地流转并促使他们有流转意愿但是没有流转行为。第四,农户土地政策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地权利“长久不变”中土地权利的内涵的认知。第五,村庄特征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向具有显著的影响。
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很强,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土地流转行为却很少,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并不能完全由土地流转意愿所控制。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农户受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发生了流转行为,但是没有发生流转行为的占大多数; 另一方面,即使有流转行为,流转的土地数量也是少数,相当一部分农户更倾向于自己持有土地。大规模、整体性的自发性土地流转现象很少能够被观察到,更多的人选择了维持现状而非流转。可见,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既相互影响,又相互独立而存在。对于农户个体而言,流转的最初动力可能来自经济、政治、社会和环境中的单一因素,但最终的流转决策往往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因此,在研究贫困地区农户的土地流转问题时,应当摒弃只考虑流转意愿或只考虑流转行为的简单思维,将其交叉加以考察,并重点关注交叉类型的分异机制。
本研究的政策启示可以表述为三点:一是河北省多数贫困地区农户已经感受到了积极地土地流转政策引导,但是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需要先行解决,以此来引导农户积极地进行土地流转。二是多数居民面对土地流转政策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而且认知问题对农户的土地流转影响很大。这就更加彰显了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和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否则土地流转问题很难解决。三是农户对已有的土地流转大户是很有信心的,大户的示范效应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不容小觑。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在数据、测量以及研究地区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在作推论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农户土地流转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由于调查范围局限在河北省,本研究只考察了河北省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影响机制。事实上,全国贫困地区的土地流转也是可以作为未来的课题开展进一步研究的。
[1] 周妮笛,李明贤.城市郊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6):20-24.
[2] 徐美银,陆彩兰.发达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7):67-72.
[3] 乐章.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及解释[J].农业经济问题,2010(2):65-68.
[4] 张成玉.农村土地流转中意愿价格问题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12):64-70.
[5] 张忠明,钱文荣.不同兼业程度下的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3):19-23.
[6] 许恒周,郭玉燕.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10):1865-1867.
[7] 林善浪,王健.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土地流转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2):21-23.
[8] 秦光远,谭淑豪.农户风险认知对其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63-65.
[9] 李放,赵光.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有效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吗?[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46-48.
[10] 卢建新,苏雨薇.中部地区农村土地流转与证券化意愿调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8):50-53.
[11] 徐美银.农民阶层分化、产权偏好差异与土地流转意愿[J].社会科学,2013(1):58-62.
[12] 钟晓兰,李江涛.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J].资源科学,2013,10(35):2083-2087.
[13] 唐文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14] 刘远风.农户土地流转的收入效应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17-38.
[15] 王余丁,袁青川.基于排序Logit模型的土地流转供给、需求收益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6):44-49.
[16] 曹建华,王红英.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意愿及其流转效率的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5):55-59.
[17] 易青,林海.贫困地区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0):27-30.
[18] 洪大用,范叶超.地位差异、适应性与绩效期待[J].社会学研究,2016(3):1-21.
【责任编辑郭玲】
TheDifferencesbetweenFarmers’WillingnessofRuralLandCirculationandTransferringBehaviorsinPoorArea
WANG Yu-ding1, HUANG Yan-yan2
(1.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2. College of Economic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f 34 provincial poor counties in Hebei province ,and has the cross analysis for land circulation willingness and land circulation behavior of peasant household land mobility of Hebei province in poor reg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flow and flow behavior are similar,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farmers’ willingness and flow behavior are obvious. Based on this, we select both flow willingness and flow behavior, having the circulation willingness but having no flow behavior and having no circulation willingness and no flow behavior as three dependent variables in the 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willingness and flow behavior of peasant household land mobility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s.
poor areas; land circulation; flow willingness; flow behavior; multivariate Logit regression model
F321.1
A
1005-6378(2017)05-0086-10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5.013
2017-05-12
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三权分置、农地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ZD201512);河北省生态与环境发展研究中心资助。
王余丁(1960—),男,河北乐亭人,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土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