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苏格兰超大型公共艺术《The Kelpies》
2017-11-01王鹤
王鹤
深度解读苏格兰超大型公共艺术《The Kelpies》
王鹤
2013年刚刚落成于苏格兰的《The Kelpies》。是近年来超大型公共艺术在经济社会意义、形式审美价值、设计施工组织等领域最高水平的代表。其在回归传统审美价值、通过艺术体现民族性、积极应用前沿技术等方面的经验都具有极大借鉴意义。
苏格兰;公共艺术;设计;低碳
超大型公共艺术的建设,一直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话题。古代对其便有劳民伤财的批评,到了信息透明的21世纪,矛盾更为突出。中国近年来一系列超大型雕塑建设的失败,如河南郑州宋庆龄像、广西柳州柳宗元像都是在耗费资金数千万到上亿元的时候,遭遇舆论曝光下马,造成很大浪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特别是2013年刚刚落成于苏格兰小城福尔柯克(Falkirk)的超大型公共艺术《The Kelpies》(直译为马形水鬼,亦称为马头雕塑),取材于苏格兰民间传说,传承了苏格兰工业文明并彰显出苏格兰民族荣耀,落成后成为苏格兰的地标象征,第一年即吸引一百万游客参观。如此巨大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动机、文化考量、科学决策、优美形式与前沿技术等一系列优质资源合理配置的结果。对这件国内知名度还不高的作品进行深度解析,可以为中国超大型雕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1.项目背景——助力地区经济发展
《The Kelpies》不是一座孤立的艺术品,而是作为一项土地改造项目“螺旋”(The Helix)的地标建筑存在,任何脱离开这一经济、地理和时代背景所作出的分析都是不完整的。这与《北方天使》和“北方之路”计划的关系基本一样。这种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与经济发展计划紧密结合的方式,则与英国国情以及经济、文化政策息息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损失、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其他工业强国的竞争等因素,英国面临着比较突出的“去工业化”现象,许多地区传统产业萎缩,年轻人口外流。为了拧转这一趋势,英国更多强调以文化为先导开展城市复兴工作。比如1999年由新工党建立的城市推进组织,发布研究报告《通往城市的复兴》,强调将艺术设计植根于城市建设或改建项目中,以创造力为引领的公民复兴和以艺术引导的社区发展。在强调社区更新的小型公共艺术或行为之外,超大型公共艺术作为城市复兴计划的视觉核心,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图1)
在这一政策引导下,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十几年间,与城市复兴计划结合在一起的英国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北方天使》的成功毋庸置疑,成为盖茨黑德地区的象征,每年吸引着超过15万旅游者慕名前来,奇迹般地扭转了当地青年人口外流的颓势,加速了这一地区向文化创意和娱乐产业的转型,极大地促进了所在英格兰东北地区的知名度和经济发展,实现了赞助方——英国政府“北方之路”计划的初衷。
在此成功的鼓励下,连接福斯-克莱德运河,以改善苏格兰东西部之间通航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螺旋”(Helix)土地改造项目正式上马。这一项目落户苏格兰小城福尔柯克。该城位于苏格兰中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298年,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就在此地大战英格兰国王“长腿”爱德华,电影《勇敢的心》即取材于此段历史。到21世纪,福尔柯克又成为苏格兰内陆水路交通的枢纽,担负着振兴苏格兰经济的重任。在此背景下,《The Kelpies》的招标建设有着明确的经济动机,即成为“螺旋”项目的地标。因此立意清晰,建设经费来源透明,而且有着合理的预期回报率。这是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成功的第一要素。
相比之下,违背这一规律的英国部分大型作品,如曼彻斯特由西斯维克设计的《爆炸的一瞬》,虽然是因为形式与工艺问题彻底失败而被拆除,但根本原因是无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
还有一点,超大型公共艺术的基地选择应以开发程度相对低的地方为宜,这样开发成本低,而且游客更为集中,对当地经济拉动效果更为明显。而且游客总数相对容易统计,更容易核算,并为支持通过大型公共艺术建设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观点提供有力佐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图2)
图1 《The Kelpies》基地鸟瞰
图2 《The Kelpies》剖面图,可见观景台位置
2.灵感来源——深植地区文化传统
在“螺旋”项目地标性建筑的国际招标中,尽管有诸多国际知名设计师踊跃参加,但苏格兰本土艺术家安迪·斯科特一举中的。其获胜的关键在于作品构思对苏格兰民族文化传统的表达以及对苏格兰工业历史的缅怀。
安迪·斯科特方案以两匹硕大无比的马首(连颈)为基本造型,名字Kelpies来自凯尔特神话中栖息在河流湖泊中化身为美女诱惑行人的马型水鬼,同时也具有掌控河水的力量。
但斯科特表现的重点并不在于这种传说本身。这只是一个引子。如果用一个英文单词来形容,equine(马的)可能比Kelpies更贴切。如他自己所言:“对结构的艺术性发展来说,这种神秘的马形水鬼的概念是一个有效的起始点。”他更多是将这一概念进行当代语境下的转换,以纪念纯正苏格兰血统的克莱德挽马。这些强壮的挽马辛劳地在苏格兰内陆河道拖拽驳船,在苏格兰工业发展史上立下过功勋。斯科特进一步阐释:“接受这一概念,并将其向更接近马本身发展,以及进一步追求其当代意义。从一个神话走向一座纪念马在工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的社会、历史纪念碑,并更明显地将其与运河挽马联系起来。”(图3)
斯科特方案的中标说明一个问题,由于超大型公共艺术的关注度高,受众面更广,因此一般认为采用更具有普世性的主题风险会低,收益会大。但是国际性与民族性并不矛盾,如果不是生搬传统元素,硬套神话主题,带有鲜明民族性的故事或形象是可以进行后现代语境下的转化并使之适应当代公众的口味,这就是传统题材的当代演绎。近几年,仅就英国的公共艺术实践来看,不能触动人类内心和灵魂的作品,注定要被唾弃,《爆炸的一瞬》就是例子。尽管世界范围内引入海外智力在公共艺术建设中越发常见,但超大型公共艺术不但担负着使用功能,还是文明的象征与意识形态的凝结,因此本土艺术家会更有爱与责任感。如斯科特所言:“我认为Kelpies是地方和国家运用的历史以及失去的工业的人性化,我也想象它们是现代苏格兰,人们与土地骄傲和尊严的象征。”(图4)
一言以蔽之,斯科特的方案是苏格兰民族特性的体现。2015年的苏格兰独立公投闹得沸沸扬扬,促使很多人去了解英格兰与苏格兰这两个英国组成部分之间延续千年的恩恩怨怨。在国际化时代,民族文化何去何从?盲目追随海外者有之,坚守原有艺术传统与价值观拒绝改变者有之。抑或像苏格兰这样,用最新的技术与成功的工程成就与宣传运作,将本民族的传统广泛宣传,取得世界知名度。这可能是最为成功的路径。(图5)
图3 《The Kelpies》昼间景色
图4 《The Kelpies》黄昏景色
图5 《The Kelpies》夜间景色
3.尺度选择——决策过程科学透明
除了浓浓的苏格兰本土乡情,更为打动“螺旋”项目负责人的是巨大体量。
根据斯科特的初始设计,两尊马首将高达30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按照室外雕塑设计的经典理论,作品的尺度是由其空间中的最大视距决定的。因此,相对于空旷的基地来说,这一高度是适宜的。而从另一角度看,《The Kelpies》不是孤立的雕塑,而是与出色的环境设计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景观高度差的营造,以及通过水体限制观赏距离,使得游客往往在较近的距离仰视作品,进一步强化了作品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作为螺旋项目的主要部分,《The Kelpies》还可以作为观景台使用。游客可以从下部的小门进入,并通过楼梯来到位于马颈部的观景平台,一览项目全景与周边美丽景色。从这一实际要求衡量,作品的巨大尺度是适宜的。
图6 从这一角度可见《The Kelpies》表皮施工过程
图7 《The Kelpies》表皮肌理细节
图8 《The Kelpies》落成后极大拉动当地旅游业
最后,尽管有证据表明许多巨型雕塑的尺度都来自赞助者的野心,但在近年大型公共工程项目建设日渐透明的背景下,完全由个人野心推动作品尺度膨胀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但斯科特和其他苏格兰人并没有掩饰与《北方天使》一较高下的雄心。因此,近年来英国一系列大型公共艺术的空前尺度更多是一种经过精细成本核算的经济行为。核算指标包括,更大的作品可以产生更为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也是宣传噱头,可以吸引来更多的游客与观众。另外,巨大尺度的作品,如果精心选择设置地点,可以被更多交通工具中的公众看到,从而起到更大的宣传作用。最后,钢结构技术、现代数字化加工技术与装配工艺的成熟,降低了超大型雕塑施工的人力与时间消耗。在《自由女神》施工中动用的成百上千人力,到2012年伦敦轨道塔的施工中,已经演变为现场只有四名工人的工程奇迹。这一切因素使得超大型公共艺术在费效比上成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The Kelpies》的案例说明,越是超大型作品的尺度决定及形式选择,越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并有更为严谨的社会经济技术指标作参照,才有可能避免公众抵制和失败的命运。
4.形式探索——探求最大程度共识
方案确定后,在格拉斯哥的工作室中,斯科特开始以两匹名为“杜克”和“巴隆”的克莱德挽马为模特进行塑造。这也是很多不确实介绍的出处,很多介绍说这是作品中两匹马的名字。
马的基本形态是写实且生动的:一尊昂首嘶鸣,一尊垂头低吟。尽管时代在发生飞速的变化,但大多数普通公众的审美趣味还相对传统,受到视知觉本能和基本家庭教育环境的支配。这也是《北方天使》完全成功,《伦敦轨道》毁誉参半,而《爆炸的一瞬》完全失败的原因所在。
相比于传统的造型,作者在肌理上大胆创新,没有使用整体不锈钢表皮,而是由数百片不同图案的钢片组成表皮,极大丰富了肌理的视觉变化,突出了作品的当代属性。这一举措也活跃了照明效果。夜间照明不再依赖传统的大功率高耗能射灯,而是将光源置于马身内部,由内向外,使光线与雕塑浑然天成。当然,这样的处理也使得表皮无法再起到对框架的保护作用,后者必须具有更好的抗锈蚀特性。(图6、图7)
在现代和后现代语境下,完全传统的形式语言不再容易得到年轻人认同,特别是掌握新时代自媒体工具的年轻人。但过于前卫的审美观同样是有风险的,也许它们在泰特美术馆的涡轮大厅中显得合适,但当放大到足尺后,争议则成比例放大。耗资巨大的伦敦轨道塔毁誉参半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5.施工过程——大胆运用前沿技术
在《The Kelpies》的施工中,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两尊马首自重共600吨,能够在短短90天安装完毕并对外开放,绝不仅是增加劳动量所能解决的,背后必然有技术创新作支撑。
当斯科特在工作室中完成了精彩的创作,并制作了1:10的模型后,其放大施工过程可用“壮观”比拟。担纲这一工程的是总部设在约克郡的SH结构有限公司。加工方利用激光扫描斯科特的模型并进行三维建模,以保证精度,同时极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相较20世纪30年代《拉什莫尔山纪念碑》人力放大及所耗费的14年时间,可以看出技术进步的价值。
现代技术不仅是放大,还是再创作的过程。小比例模型中斯科特手工制作的表皮纹理,通过程序重新处理并进行数控切割。共计928片钢板,尺度与形态走向相契合,纹理无一雷同,且相互之间搭配符合对比、统一、韵律等形式美法则,提升了作品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引入了近年来在建筑、物流、商业领域的零库存和预装配技术。大量的钢结构框架都已在车间组装完毕,SH强调这是个用时几年的过程。不锈钢表皮根据编号确定位置后,用螺栓固定在框架上,直接运到现场吊装,减少施工周期,节省了时间和仓储成本,降低了外场人员食宿、水、电的花销。
《The Kelpies》的施工过程管理也颇为先进,甚至于吸引导演瓦里德拍摄了一部延时定格的纪录电影。工地已不再是人们想象的尘土飞扬、人头攒动,更不见堆积的钢材板件,只有不多的几台吊车与寥寥无几的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地施工。庞大的雕塑一点点成型,颇具后现代技术美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在视频网站上重温。这种较短的外场施工周期、较少的物料堆放、较少的人员不但降低了企业成本,而且对环境破坏更小,降低了项目的社会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SH结构有限公司不仅负责作品的施工,还负责作品的维护保养,这是一种带有全寿命期思路的安排,避免了许多大型作品落成后无钱维护,或得不到施工方维护服务的情况。特别是超大型公共艺术尺度庞大、加工工艺独特、施工技术复杂,通常只有施工方才是承担维护工作的最佳选择。
在艺术领域使用前沿技术可能并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更多是行业壁垒和文化的问题。只有从社会主流观点就将大型公共艺术作品视为本国科技和工业水平的代表,将科技工业的发展与艺术领域的发展统一结合起来,而非相割裂,才能快速提高大型公共艺术作品的建设水平。这需要跨部门统筹等制度安排,但社会共识的凝聚可能还需要艺术与科技知识的深度普及,使来自不同领域的团队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与合作。
6.结语
作为一件在英国独特社会、经济、技术背景下诞生的超大型公共艺术,《The Kelpies》落成在一个敏感的时期,因为之前英国《爆炸的一瞬》和《伦敦轨道塔》等超大型作品完全失败或毁誉参半。英国公众对于在经济不景气环境下投巨资建设超大型公共艺术的合理性与费效比质疑声越来越大,整个产业链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关口。这就是《The Kelpies》与“螺旋”项目上马的背景。但是,由项目主管方、艺术家斯科特和施工方SH等通力合作完成的《The Kelpies》主题紧扣苏格兰民族特色,形式在创新同时积极探索寻求共识最大化,尺度上延续英国公共艺术一以贯之的大型化趋势,施工中致力于运用前沿技术,并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终于取得巨大成功,与英格兰的《北方天使》等尺度相仿的作品分庭抗礼。它们既演绎了一幕精彩的竞争,又共同丰富了当代英国超大型公共艺术建设的风貌,其中的成功经验对于中国公共艺术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图8)
本文系2016年度天津教委社科重大项目(编号:2016ZD58)阶段性研究成果。
1.汤代佳,孙冰.伦敦“轨道塔”:一个勇敢的艺术作品[J].中国经济周刊,2012(28):74-75
2.[英]杰里米·亨特.北部新地标[J].雕塑,2008(6):90-93
王鹤 博士,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