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2017-11-01李春林
●李春林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对比
●李春林
目的:本文就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对比。方法:将我院一年收治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实验组予以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参照组予以微创穿刺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参照组,GOS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较比微创穿刺术更具优势,值得推广。
神经内镜微创术;微创穿刺术;高血压脑出血;GOS评分
高血压脑出血在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且具有致残致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的选择对手术效果、术后康复均有重要影响。本文为寻求更为理想的手术疗法,对近一年的患者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微创穿刺术两种方法,现将临床疗效做如下对比∶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数据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92例;均经影像学检查结果被确诊。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在38--80岁之间,平均(61.5±4.1)岁;血肿量为30--65ml之间;基底节区出血42例,脑叶皮层下白质内出血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两组资料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所有患者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均知情,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实验组予以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全麻后,依据CT图像选取穿刺点,在头皮上做一长度为3--4cm的切口,钻颅骨孔,直径约为2--3cm。切开硬脑膜后,采用脑穿针、套管建立手术通道。在内镜下观察血肿及周围情况,小心、准确的清除血肿,利用止血纱对血肿壁进行止血。留置引流管,撤出套管,取明胶海绵对骨孔进行填充,缝合切口。
参照组予以微创穿刺术治疗。依据CT影像在患者的颅骨上钻孔,取YL-1穿刺针将血肿中心的血肿吸出,使用冰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针对血块较大且多的患者,可先利用粉碎器将其粉碎后再抽吸。首次抽取量应不超过总量的1/2,再注入尿激酶1--2万单位,每隔2--4h开放夹管,每日需冲洗2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1]
患者血肿完全清除,术后意识清醒,未见语言、肢体障碍,肌力为IV-V级,则为显效;患者血肿大部分被清除,术后出现轻微肢体或语言障碍,肌力为I-III级,则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死亡,则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以及GOS评分,GOS评分法是依据患者术后状态进行评分,恢复良好、轻中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状态、死亡分别记予5分、4分、3分、2分、1分。
1.5 数据整理
应用数据软件包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的比较结果行卡方值检验,GOS评分的比较结果行t值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显著。
2 研究结果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疗法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再出血率对比参照组更低,GOS评分也显著高于参照组,经统计P<0.05,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
3 讨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是主要目的,这样可预防或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脑组织血流灌注快速恢复,以减轻患者的颅脑损害,改善预后[2]。使用神经内镜进行手术时,可提供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并且能在可视情况下将血肿清除,使手术操作更加精准,避免术后血管再出血。而在微创穿刺术中,会因手术时机把握不佳、穿刺定位不准确、血肿抽吸负压过大等因素影响手术效果,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3]。且微创穿刺术不是在可视条件下清除血肿,难于对血肿出血点彻底止血,这导致患者术后有较高的再出血几率。
此次研究中,参照组予以微创穿刺术治疗,实验组予以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率、GOS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足以说明神经内镜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优势。
综上所述,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更佳理想,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
[1]周祥,惠红岩,关庆凯等.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10):760-762.
[2]陶亮,陈治标,张华平等.经额上沟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5):393-396.
[3]高飞.高血压脑出血行神经内镜手术、微创穿刺术与开颅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