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方法
2017-11-01江雨雨
●江雨雨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方法
●江雨雨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对其心肌梗死病因、症状、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进行治疗,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本次44例患者症状表现为心绞痛、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低热、呼吸困难等,以多种症状并存为主要表现;本次显效3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明显,充分说明了介入治疗的手术治疗作用。本次44例长,6例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率13.6%,迷走神经反射亢进2例,心室颤动2例、冠状动脉穿孔1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1例。对患者采取紧急救治处理,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介入治疗对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显著,手术中需做好并发症处理工作,确保生命安全。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作用;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突发性疾病之一,中老年患者发生率较高,若不及时处理会引起各种生命危险。现代微创手术不断发展,将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接入治疗成为新方向,但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了保持患者处于良好的治疗状态,术后需做好并发症急救处理,提前设计科学的急救操作方案,以免术中并发症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次结合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录的44例患者资料,对其采用介入治疗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年龄范围19-55岁,平均年龄42±3.3岁,其中,男30例,平均年龄45±2.6岁,女18例,平均年龄39±3.5岁。心绞痛、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低热、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大部分患者存在2种或2种以上病症。
(2)方法。所有患者采用介入治疗进行治疗,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按照治愈、显效、有效等3个标准,对比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具体标准∶①痊愈∶心绞痛、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低热、呼吸困难等,完全消失;②显效∶心绞痛、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低热、呼吸困难等,基本消失;③有效∶心绞痛、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低热、呼吸困难等,明显消失。
2 结果
治疗效果。通过对其心肌梗死病因、症状、治疗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44例长,6例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率13.6%,迷走神经反射亢进2例,心室颤动2例、冠状动脉穿孔1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1例。对患者采取紧急救治处理,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症状表现为心绞痛、心率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低热、呼吸困难等,以多种症状并存为主要表现。本次显效3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明显,充分说明了介入治疗的手术治疗作用,如表1。
表1 44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
治疗前,心绞痛44例,心率失常32例,心力衰竭29例,低热22例,呼吸困难30例;治疗后,心绞痛2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低热2例,呼吸困难1例。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明显,充分说明了介入治疗的防治作用,需结合患者具体病症采取针对性治疗方式。
3 讨论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患至少200万。心血管内科疾病诊治常遇到突发性损伤,心肌梗死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病症,对患者肺组织呼吸系统功能具有巨大威胁。按照诱发因素划分,心肌梗死有直接、间接等2种因素,均与外部损伤有直接作用关系。面对传统治疗模式存在的不足,倡导中医疗法可从病理上控制病况,减小外在损伤对肺组织的不利影响。
(2)介入治疗。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介入治疗的技术很多,首先可以分为血管性介入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大家都很熟悉的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就是典型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而肝癌、肺癌等肿瘤的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就属于非血管介入技术。
(3)并发症处理。通过探讨并发症急救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具体方法,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疾病症状的不利影响,为患者创造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由此可见,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更优越,不仅改善了术后血管的TIMI血流,也有效控制不良事件、并发症等。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严重性病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与过劳、暴饮暴食、情绪激动等因素相关,破坏了血管内部血液流动的长筒靴,导致动脉血管阻塞而引起心肌缺血。临床必需采取急救治疗方式,介入治疗是临床控制的最直接方式,可及时控制血管内部病变。另一方面,联合治疗方式在临床疾病中得到普及应用,选用介入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本次44例研究说明,介入治疗具有主要有调节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抗炎等作用,对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结合介入治疗药理学作用,探讨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具体效果,能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保障,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综合疗效。本次44例长,6例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率13.6%,迷走神经反射亢进2例,心室颤动2例、冠状动脉穿孔1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1例。对患者采取紧急救治处理,术后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严格防范治疗术后并发症具有显著效果,可从病理上控制症状变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探讨并发症急救治疗方案,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向。
4 结论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持续上升,主要是由于心脏脏器病变及肺外部感染等因素所致,导致患者整个身体组织功能受限,容易引起突发性病变及较高的死亡率。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临床需及时安排专项人员进行处理,提出符合病况控制要求的处理方案。呼吸机支持治疗是心肌梗死处理的有效方式,将其用于患者病症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1]梁晓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严重并发症的急救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0)
[2]马文霞.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17)
[3]张凌,张永红.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室颤的急救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8)
[4]金丽芬,朱珂漫.心脏性猝死患者护理可预见性危险因素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