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导入策略分析
——基于华东沿海某渔港经济区PPP项目

2017-11-01李晓喆刘金鑫

中国水运 2017年10期
关键词:渔港经济区旅游

李晓喆,刘金鑫

(1.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导入策略分析
——基于华东沿海某渔港经济区PPP项目

李晓喆1,刘金鑫2

(1.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120;2.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作者针对渔港经济区产业定位、产业导入与产业空间布局等问题,分析现有案例,并以华东沿海某渔港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定产业导入策略的思路与方法。

渔港经济区;产业评分标准;产业导入策略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林文毅等学者的研究观点,现代渔港经济区将会成为现代渔港拓展多元化功能的有效载体。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海洋经济的重视,发展渔港经济区已经成为了推进沿海地区城镇化建设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中不难发现,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产业定位、产业导入与产业布局研究是渔港经济区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将结合已有案例,以华东某渔港经济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渔港经济区的产业导入策略。

2 我国渔港经济区的现状与启示

我国的渔港经济区建设始于上世纪初,近年来,沿海各地纷纷开展相关建设工作。根据开发定位的不同,我国渔港经济区大体可分为渔港小镇与旅游小镇两大产业主导类型。

2.1 渔港小镇案例分析

沈家门渔港位于舟山本岛南侧,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

图1 沈家门渔港小镇产业布局

在发展策略上,沈家门渔港充分利用了渔业资源,在传统渔业贸易的基础上发展了电商贸易、文化创意、美食体验、时尚商业、休闲娱乐、商务会展等六大产业,构建了多业态延伸融合的渔港时尚产业生态系统。在产业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了核心产业与辅助产业相融合的总体思路。核心产业以渔业捕捞与水产加工为基础,重点发展水产商贸物流,打造全国水产品交易中心、信息中心、会展中心。辅助产业方面以海洋文化为核心,重点打造以海洋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国家4A级风景区。

沈家门渔港经济区依托天然资源禀赋,以优势一产为基础汇聚特色三产的成功案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2 沿海旅游小镇案例分析

泉州市石狮祥芝渔港风情小镇位于晋江下游南岸,拥有绵延11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定位为文化旅游、滨海休闲,创意产业为一体的闽南活力观光度假渔港。

在旅游开发策略上,石狮祥芝渔港经济区根据各区域的天然禀赋开发了不同的旅游产品,分别为:基于自然海滨资源的古浮湾片、基于宗教、科普资源的龙海寺至船厂片区以及基于丰富渔港文化和原住居民的祥芝渔港至后斗美湾片区。

石狮祥芝渔港经济区在地块价值评估与旅游资源解读方面的成功经验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2 泉州市石狮祥芝渔港风情小镇规划前后对比

3 华东沿海某渔港经济区的实践

3.1 项目状况简介

本文选取的了华东地区某渔港经济区作为产业导入策略的研究对象。该地区镇域总建设面积为783.2公顷,两面临海,具备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与海洋渔业资源。周边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特征明显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该地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创新能力偏弱、产业层次偏低、产业种类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通过产业导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设渔港经济区必须解决的课题。

3.2 外部环境分析

随着区域经济概念的提出,产业规划需要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入手逐级分析。本文将从国家、市域、县域、镇域多个层面对产业经济状况与地区政策环境进行分析,以此确定适合该区域外部环境的产业发展方向。

产业经济状况方面:从市域层面来看,该市二产占主导地位,三产呈稳步上升态势,一产实力较弱。

图3 某市产业2010-2015年增加值(亿元)

从县域层面来看,同样是以二产为主导,三产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一产实力较弱。

图4 某县产业2010-2015年增加值(亿元)

从镇域层面来看,二产较为优良,三产较为稳定,一产实力较弱。

综上所述,在产业经济方面,该地区基本呈现出较为一致的“二、三、一”态势。二产以传统产业为主,后劲较弱,亟待转型。三产稳定上升,值得作为新兴动力培育。一产较为落后,发展难度较大。结合地区特征,该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应该选择沈家门模式,即在巩固二产(渔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三产(旅游)。

图5 小镇产业2010-2015年增加值(亿元)

政策环境方面:从国家层面来看,对本地区产生积极影响的政策主要是《“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件明确提出该地区要发展远洋渔业,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济节点、文化节点与旅游节点。城市层面的政策在产业引导上更为具体:要求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推动服务业与一、二产业深度融合,强调了旅游、现代物流等三产的发展。县域层面增加了空间布局的引导,对渔港所在镇区提出了开发以滨海风光为依托的旅游资源,加强渔产基地建设的要求。

通过分析不同维度的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导向文件,得出本案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应集中于海洋渔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

3.3 内部条件分析

刘戈等学者在《城乡统筹背景下限于产业规划路径选择》一文中强调了县域经济的产业选择应该立足于本地的资源禀赋,充分考虑各方因素对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因此,本文设计出了一套产业评分办法。该办法选取了可能影响产业发展的七个关键因素作为评分要素,分别是:区域战略、发展机遇、产业前景、资源影响、竞争态势、集群效应与国家政策。根据不同要素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权重赋予权重占比分值。按产业质量进行打分。根据表1、表2的打分结果,可以得到该区域适合重点打造休闲渔业、文化创意与文体娱乐产业。并将水产捕捞、现代物流以及房地产作为辅助产业。

表1 产业赋分原则

表2 细分产业打分表

3.4 产业发展空间规划

基于以上研究,该地区未来的产业空间可分为三大类:渔业发展区、生态文创区以及滨海旅游服务区,形成三主三辅的产业格局。

图6 三主三辅产业格局

为了充分利用两面临海的地理优势,将生态文创、渔业发展以及滨海旅游服务区分别布置在北岸及南岸。考虑到地区建设现状与旅游服务职能的需求,将滨海旅游服务区置于基地核心位置。

4 结语

(1)渔港经济区作为一种以渔港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功能区,产业是推进其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动力。因此合理科学的产业导入策略是渔港经济区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2)产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状况,包括区域内产业经济状况与当前政策环境,只有选取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且具备持续增长动力的产业才能拉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图7 该渔港经济区产业布局示意

(3)具体产业环节和内容的选取应当通过科学的评分标准进行筛选,根据现有资源和建设状况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制定完整产业的导入策略。

[1]林文毅,卢昌彩.关于渔港经济区思路和实践的初探[J].中国渔业经济,2003,(S1):13-15.

[2]王苧萱.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3]刘戈,王明浩,王建廷,方玉涛.城乡统筹背景下县域产业规划路径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2015,(02):82-88.

U658.6

A

1006—7973(2017)10-0013-03

10.13646/j.cnki.42-1395/u.2017.10.005

猜你喜欢

渔港经济区旅游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渔港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旅游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静静的渔港 远航的风帆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