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有谷将军与他的家教门风

2017-11-01陶兴明

乡村地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空军

文/陶兴明

张有谷将军与他的家教门风

文/陶兴明

张有谷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复兴,虽然经历了新旧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坎坷历程,但他身上那种追求进步,追求正义的民族气节、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让后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1905年,张有谷出生在平坝夏云镇(旧称东清乡)马武屯村。既属军功世家,亦系书香门第。1917年,张有谷就读于县区立国民小学,1919年就读于马武屯私立东先小学高小,后以优秀成绩转入省立师范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省立师范学校。1922年,云南航空学校来筑招生,张有谷时年十七岁,

叹曰:我生不辰,我志不懈!当夫“欲以匹夫之身学万人之敌,取上将之首以求捷路之功名”。即与堂叔张丕兹一同应考,由于学习基础扎实,叔侄二人均被录取。步行去昆明入学。途中一共走了20天。到达航校后,通过复试,为云南航空学校第一期学生。张有谷学飞行,张丕兹学机械。

考上云南航空学校,张有谷从此开始了他曲折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

飞将军张有谷

1926年,张有谷参加北伐,是国民革命军空军最早的空军飞行员之一。他从20岁起,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还经历了“西安事变”。抗战期间,历任国民党空军总指挥部参谋长、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蒋介石任校长〕、航空委员会军令厅副厅长、空军第三路司令等职,航空三大队队长,参加和领导凇沪,武汉,衡阳、南昌等诸战役之空战,战功卓著。

二战时中国与日本之战,在外国人看来,是一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之战,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争。1937年中国与日本空中军事实力和工业水平的差别作比:中国产钢不足一千吨,不能自造飞机,只有外制飞机300架,还不能自造飞机使用的弹药;日本产钢六百四十万吨,年可生产飞机1800架,拥有飞机2400架,更能生产其弹药。但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刻,面对武装到牙齿,气势汹汹的侵略者,以张有谷等为代表的中国空军,不畏强敌,视死如归,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亲驾战机带领和指挥弱小的中国空军与日本空军在兰州、华北、淞沪、南京、汉口、南昌、衡阳、滇缅等地进行了数十次殊死的空战,取得彪炳史册的胜利。在历次空战中,张有谷本人驾机击落日机四架,撞毁一架。神州不倒,浴火崛起,有赖像张将军之类优秀中华儿女,英勇不屈,前仆后继,挺起了中华的脊梁。

1941年8月,因日军袭击天水机场,国军战机多被炸毁,蒋氏诿过于人,将张有谷撤职查办。后经何应钦、白崇嬉、龙云等人多方营救,始得出狱,改任云南省宾川县县长,鹤庆专区专员。“云南起义”前夕,时任云南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兼云南空军司令的张有谷,因看清蒋介石集团的独裁腐败,遂率2000余人、17架飞机参加了起义。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急需大量有空军指挥、教学和丰富作战经验的高级人才。张有谷受到中央军委和空军领导的高度重视,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航校(东北老航校)副校长。从此,他成为人民空军一名杰出的军事教官。根据航校领导的分工,张有谷主抓飞行教学。他治学严谨,作战、教学经验丰富。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培养了大批飞行员。他們之中,有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威震蓝天、令美帝国主义侵略者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有的在保卫祖国领海领空的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有的走上了空军的各级领导岗位,成为中国空军的栋樑。这些飞行员,后来都成为人民空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而张有谷却默黙无闻,任劳任怨,成为奋战在空军教育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文革结束后,张有谷年愈古稀而其志不减,长期从事统战工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张有谷的一生,可谓充满了无限的艰辛、坎坷与传奇,而在艰难的人生求索中,追求真理、崇尚光明,爱家卫国、尽忠尽孝始终是他恪守的追求。究其原委,与家风、家道有诸多的关联。

良好家风传后世

张氏一族,自明入黔,已五百余年。先祖系安微桐城人。从明未清初起,偃武修文,严守先祖忠诚、纯朴遗风,勤耕苦渎,声誉日隆。登科显仕者,代不乏人。以科甲名闻一时。民国之后,仅就读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武汉大学、青岛大学、黄埔军校、台湾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留美博士等,达数十人之众,可谓人才辈出,这在贵州这块“蛮荒之地”,实属罕见。

张有谷的父亲张再兹、生于1879年。黔中鸿儒,学贯中西。民国元年当选为贵州省临时议会议员。先后担任安平县立小学堂堂长,贵州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平坝东先学校总理。一生著述甚多,计有《读书管见》、《家政汇编》、《实用杂俎》、《还读笔计》、《家庭模范》等。膝下五个子女:有谷、有民、有宜、有芬、有阶,有谷为长子。

张再兹为人正直,豪情仗义,宽容厚道,热心乡邻,治家严谨,曾以敦品、励学、摄生铭训子女,形成良好家风。从文章、性道、进退,教子要敦厚人品,努力学习,强其体骼。树立人品,宁可使德优于才,不使才优于德。人品不轨于正道,纵使富有才华,也难成器。再兹常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现学科浩如渊海,要及时吸取。钻研要深,学有专长。强其体骼,文明其精神。不能说区区之躯无妨,掉以轻心。爱国从爱体始。铭训对其子女帮助影响很大。张再兹一生节俭,热心义举,家境稍裕,乃布衣粗食,冬岁济贫,先后捐银一千余元,资助办学,修桥补路,族人无不敬仰,威望显于乡邻。张有谷母亲孙氏,贤惠善良,包容大气。

张有谷(左三)与家人合影。(作者供图)

次子张有民,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学生。1936年投身“一二·九”运动,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同年经蒋南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由于国民党当局乱抓、乱捕、乱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中共贵州省委遭受重创,省委书记林青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为了保护组织,贵州省委决定,党的工作向地下疏散转移,时任省委书记的邓止戈,经北大同学张有民介绍,转移到桐梓县,得到张有民的堂兄、桐梓县县长张有年的帮助,安排到桐梓县政府兵役科任科员。

张有年,贵州平坝马武屯人,1925年考入北大,曾担任务川,桐梓,晴隆等县县长。1939年3月,张有年调任安南(晴隆县)县长,邀邓止戈同到安南。邓止戈改名邓杰生,被安排任安南县政府第一科(民政科)科长,为安南中共地下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地处偏僻西南一隅的晴隆县,出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1949年解放以后,邓止戈调任重庆市委书记。1956年,张有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判刑坐牢,后因李葆华到贵州任省委书记,才得以平反并恢复工作。其三子及两个女儿均学有所成。其中小女张有楷,曾任贵州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是最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儿科专家,贵州省首批“全国三八红旗手”,首届“十佳女杰”。

张有谷自小受到严格家训,生性沉稳坚毅,颖悟过人。童年“昼则受课于学堂,夜则跪坐于父榻”,勤奋刻苦,胸怀大志。其母常教“穷来不走亲戚家,饿来不走萝卜园”。其父常曰:“圣人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父母亲的耳提面命,对张有谷的影响甚大。

综观张有谷的成长,可以看到传统文化中家教家风的浸润熏陶。张氏一族以忠教传家。以爱国、忠诚、纯朴、耕读传家。教育子女,敦厚人品,勉力学习,宁可使德优于才,决不使才优于德。对知识技术,钻研要深,学有专长,纵横古今,精益求精。要求张有谷下功夫处要“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因此,张有谷在青少年时代就有“欲以匹夫之身学万人之敌”的壮志。又教育子女,敦厚人品,勉力学习,强健体魄的门风,这是一种中华文化的精神,以张有谷为代表的张氏各代出类拔萃人才,就是在这种文化自信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张有谷一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复兴,虽然经历了新旧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坎坷历程,但他身上那种追求进步,追求正义的民族气节、民族大义和民族精神,让后人感到由衷的敬佩。

从他立训报国,关心族中教育事业,曾捐五百大洋,作族人升学补助。从他的父亲发起的救学助学义举,创办马午屯东先小学;从他的叔叔、中共地下党员张恒兹在贵阳图云关英勇就义,以及同他一道走路到昆明航校就读,后留学美国,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飞机机械师的张丕兹;从这个小山村至1922年以来走出来的数十名名牌大学的学生,硕士或博士,县长或将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流淌着的英雄血脉和不朽的灵魂。

《张有谷将军传》,就是要让人们通过张有谷将军的传奇经历和马武屯张氏一族的发展,永远记住家教门风对一个家族及子女培养的重要性。永远记住战争及战争对人类的伤害,永远记住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这也许是我写这本书的心理动因。我们许许多多的人,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但我们都清楚的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那一幕幕悲剧和灾难,是那么触目惊心。当我们再次回头,看看巨人跌倒以后,中国发生的血与火的历史,我们才深深感到:中国!我们不仅需要自身的强大,更需要树立起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气节和民族大义!

(责任编辑/孙晋楠)

猜你喜欢

空军
法国空军
空军大校的国际履历
加拿大皇家空军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
空军入闽第一战
秘密赴朝参战的苏联空军
人类空战和空军诞生记
首战告捷的空军第28大队
《民国空军的航迹》简介